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執一

呂氏春秋作者:呂不韋發布:華夏士子

2022-6-19 10:34

八曰:天地陰陽不革,而成萬物不同。目不失其明,而見白黑之殊。耳不失其聽,而聞清濁之聲。王者執一,而爲萬物正。軍必有將,所以一之也;國必有君,所以一之也;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天子必執一,所以摶之也。一則治,兩則亂。今御驪馬者,使四人人操一策,則不可以出於門閭者,不一也。

天地陰陽不改變規律,生成的萬物卻各不相同。眼睛不喪失視力,就能分辨出黑自的差別,耳朵不喪失聽力,就能聽出清濁不同的樂音。稱王的人掌握住根本,就能成爲萬物的主宰。軍隊一定要有將帥,這是爲了用來統一軍隊的行動,國家一定要有君主,這是爲了用來統一全國的行動,天下一定要有天子,這是爲了用來統一天下的行動,天子一定要掌握住根本,這是爲了使權力集中。統一就能治理好天下,不統一就會造成天下大亂。譬如並排駕馭四匹馬,讓四個人每人拿一根馬鞭,那就連街門都出不去,這是因爲行動不統一啊。

楚王問爲國於詹子,詹子對曰:『何聞爲身,不聞爲國。』詹子豈以國可無爲哉?以爲爲國之本,在於爲身。身爲而家爲,家爲而國爲,國爲而天下爲。故曰以身爲家,以家爲國,以國爲天下。此四者,異位同本。故聖人之事,廣之則極宇宙,窮日月,約之則無出乎身者也。慈親不能傳於子,忠臣不能入於君,唯有其材者爲近之。

楚王向詹何問如何治理國家,詹何回答說:『我只聽說過如何修養自身,沒有聽說過如何治理國家。』詹何難道認爲國家可以不要治理嗎?他是認爲冶理國家的根本在於修養自身。自身修養好了,家庭就能治理好。家庭治理好了,國家就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了,天下就能治理好。所以說,靠自身的修養來治理家庭,靠家庭的洽理來治理國家,靠國家的冶理米冶理天下。這四種情況,所處的地位雖不一樣,可根本卻是相同的。所以聖人所做的事情,往大處說可以大到天地四方、日月所能照到之處,往簡要處說沒有離得開修養自身的。慈父慈母不一定能把好品德傳給兒子,忠臣的意見不一定能被君主聽取,只有修養自身的兒子和君主才接近於做到這一點。

田駢以道術說齊,齊王應之曰:『寡人所有者,齊國也,願聞齊國之政。』 田駢對曰:『臣之言,無政而可以得政。譬之若林木,無材而可以得材。願王之自取齊國之政也。』駢猶淺言之也,博言之,豈獨齊國之政哉?變化應來而皆有章,因性任物而莫不宜當,彭祖以壽,三代以昌,五帝以昭,神農以鴻。

田駢以道術勸說齊王,齊壬回答他說:『我所擁有的只是齊國,希望聽聽如何治理齊國的政事』。田駢回答說;『我說的雖然沒有政事,但可以由此推知政事。這就好像樹木一樣,本身雖不是木材,但可以由此得到木材。希望您從我的話中自己選取治理齊國政事的道理。』田駢還是就淺顯的方面說的,就廣博的方面而言,豈只是治理齊國前政事是如此呢?萬物的變化應和,都是有規律的,根據其本性來使用萬物,就沒有什麼不恰當合適的,彭祖因此而長壽,三代因此而昌盛,五帝因此而卓著,神農因此而興盛。

吳起謂商文曰:『事君果有命矣夫!』商文曰:『何謂也?』吳起曰:『治四境之內,成訓教,變習俗,使君臣有義,父子有序,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 曰:『今日置質爲臣,其主安重;今日釋璽辭官,其主安輕。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曰:『士馬成列,馬與人敵,人在馬前,援桴一鼓,使三軍之士樂死若生,子與我孰賢?』商文曰:『吾不若子。』吳起曰:『三者子皆不吾若也,位則在吾上,命也夫事君!』商文曰:『善。子問我,我亦問子。世變主少,群臣相疑,黔首不定,屬之子乎,屬之我乎?』吳起默然不對,少選,曰: 『與子。』商文曰:『是吾所以加於子之上已!』吳起見其所以長,而不見其所以短;知其所以賢,而不知其所以不肖。故勝於西河,而困於王錯,傾造大難,身不得死焉。

吳起對商文說:『侍奉君主真是靠命運吧!』商文說。『您說的是什麼意思?』吳起說;『治理全國,完成教化,改變習俗,使君臣之間有道義,父子之間有次序,您跟我比哪一個強些?』商文說:『我不如您。』吳起說:『一旦獻身君主當臣子,君主的地位就尊貴,一旦交出印璽辭去官職,君主的地位就輕微。在這方面您跟我比哪一個強些?』商文說:『我不如您。』吳起說:『兵士戰馬已經排成行列,戰馬與人相匹敢,人在馬的前面將要發起進攻,拿起鼓槌一擊鼓,讓三軍的兵士視死如歸,在這方面您跟我比哪一個強些?』商文說:『我不如您。』吳起說。『這三樣您都不如我,職位卻在我之上,侍奉君主真是靠命運啊!』商文說:『好。您問我,我也問問您。世道改變,君主年少,臣子們疑慮重重,百姓們很不安定,遇到這種情況,把政權託付給您呢,還是託付給我呢?『吳起沉默不語,過了一會兒,說。『託付給您。』商文說;『這就是我的職位在您之上的原因啊。』吳起看到了自己的長處,卻看不到自己的短處,知道自己的優點,卻不知道自己的缺點。所以他能在西河打勝仗,但卻被王錯弄得處境困難,不久就遇到大難,自身不得善終。

夫吳勝於齊,而不勝于越。齊勝於宋,而不勝於燕。故凡能全國完身者,其唯知長短贏絀之化邪!

吳國戰勝了齊國,卻不能勝過越國。齊國戰勝了宋國,卻不能戰勝燕國。所以凡是能保全國家和自身不被滅亡的,大概只有知道長短伸屈的變化才能敢到吧!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