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隱者不遇(賈島)
唐詩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孫洙發布:休竹客
2022-8-21 11:10
賈島〔唐代〕西元七七九年至八四三年,字閬làng仙,一作浪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今河北涿州人。自號『碣石山人』。唐代詩人,人稱『詩奴』。賈島長於五律,重詞句錘鍊。與孟郊齊名,後人以『郊寒島瘦』喻其詩之風格。有【長江集】。譯文蒼松下詢問年少的學童,他說他的師傅已經去山中採藥了。注釋尋:尋訪。
隱者:隱士,隱居在山林中的人。古代指不肯做官而隱居在山野之間的人。一般指的是賢士。
不遇:沒有遇到,沒有見到。
童子:沒有成年的人,小孩。在這裡是指『隱者』的弟子、學生。
言:回答,說。譯文只知道就在這座大山里,可山中雲霧繚繞不知道他的行蹤。賞析賈島是以『推敲』兩字出名的苦吟詩人。一般認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實他的『推敲』不僅着眼於錘字鍊句,在謀篇構思方面也是同樣煞費苦心的。這首詩就是一個例證。
此詩是他到山中尋訪一位隱者未能遇到有感而作。作者採用了寓問於答的手法,把尋訪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繪得淋漓盡致。詩中以白雲比隱者的高潔,以蒼松喻隱者的風骨,寫尋訪不遇,愈襯出尋者對隱者的欽慕高仰之情。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這首小詩的前兩句是說,蒼松下,我詢問了童子;他說,師傅已經採藥去了山中。這首詩的特點是寓問於答。『松下問童子』,這是問,接着次句就是童子所答『師採藥去』這四個字而可相見當時松下所問的是『師往何處去』。這是個很常見的生活場景,但詩人一問一答間,言詞簡練只十個字就交待清楚了這一幕,手法可見有多精煉老道。再加上詩人以推敲而出名,這十字兩句能這般順暢,更由此可見他推敲的精絕。
『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小詩的後兩句是說,童子還對我說:師父就在這座大山里,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在這裡又把『採藥在何處』這一問句省略掉,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詞,把問句隱括在內。最後一句『雲深不知處』,又是童子答覆採藥究竟在山前、山後、山頂、山腳的問題。還有一種解釋是,山高林密,師父具體去哪裡採藥,誰也不知道。
在這首詩中,明明三番問答,至少須六句方能表達的,賈島採取了以答句包含問句的手法,精簡為二十字。這種『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間了。
然而,這首詩不僅在於簡煉;單言繁簡,還不足以說明它的妙處。詩貴善於抒情。這首詩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見深沉。一般訪友,問知他出,也就自然掃興而返了。但這首詩中,一問之後並不罷休,又繼之以二問三問,其言甚繁,而其筆則簡,以簡筆寫繁情,益見其情深與情切。而且這三番答問,逐層深入,表達感情有起有伏。『松下問童子』時,心情輕快,滿懷希望;『言師採藥去』,答非所想,一墜而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線希望;及至最後一答:『雲深不知處』,就惘然若失,無可奈何了。
而詩的抒情要憑藉藝術形象,要講究色調。從表面看,這首詩似乎不着一色,白描無華,是淡妝而非濃抹。其實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鮮明,濃淡相宜。鬱郁青松,悠悠白雲,這青與白,這松與雲,它的形象與色調恰和雲山深處的隱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見隱者先見其畫,青翠挺立中隱含無限生機;而後卻見茫茫白雲,深邃杳靄,捉摸無從,令人起秋水伊人無處可尋的浮想。從造型的遞變,色調的先後中也映襯出作者感情的與物轉移。
詩中隱者採藥為生,濟世活人,是一個真隱士。所以賈島對他有高山仰止的欽慕之情。詩中白雲顯其高潔,蒼松贊其風骨,寫景中也含有比興之義。惟其如此,欽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悵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為一個知識分子,離開繁華的都市,跑到這超塵絕俗的青松白雲之間來『尋隱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尋味,引人遐想的。
同樣,詩中的『我』,遠離都市走入深山,來到這遠離塵世之處拜訪世外高人,我的追求和情感也就不言而喻了。尤其以如此之欽慕,而竟無緣相見,悵惘之情自然倍增。全詩言簡義豐,意味閒雅,直而能婉,引人遐想。可謂止以一筆入聖,無復人間煙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