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8-29 18:38
经过周文王、周武王两代人的努力,终于消灭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在这一过程中,姜子牙,在其中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说起姜子牙,在中国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当然,大家知道的不是历史上的姜子牙,而是《封神演义》中的姜太公。
姜子牙,姓姜,名子牙,又叫姜尚,是东海边之人。因为他的先祖有功,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
姜子牙年轻时穷困潦倒,但是很有学问,自己也总希望有一天能得遇明主,施展自己的才华。可以一直到70岁,还是无所事事。眼看一生就要一无所成,白白度过之时,转机来了。
姜子牙72岁那年,在渭水河边的磻溪垂钓。传说他用直钩钓鱼,当然,他的目的不是为了鱼,而是用此怪癖来吸引人的注意,从而借机接近西伯侯姬昌。
一次,姬昌外出狩猎,临行前照例卜算一卦,卦辞说:“此行所获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业的辅臣。”
姬昌出猎,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姜子牙。与姜子牙一番畅谈后,姬昌大喜,认定姜子牙是个盖世奇才,说:“我先君太公说过:‘当有圣人来周,周能因此而兴旺。’说的就是您吧?我的太公盼望您已经很久了。”因此称姜子牙为“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车而归,西伯侯姬昌随即任命姜子牙为国师。
所以姜子牙又被人称为太公望,或者姜太公。
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这个典故的来历。
姜子牙的来历还有其他两种说法,但是不太为人所知。
一种是说,姜子牙博学多闻,曾为商纣王做事。但是因为纣王暴虐无道,姜子牙就离开了。四处游说列国诸侯,最终到达周,归顺了姬昌。
还有一种说法,姜子牙是一个隐士,隐居在海滨。西伯侯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时,姬昌的臣子散宜生、闳夭,久闻姜子牙的大名而来招请他。姜子牙也听说过姬昌的贤德之名,就同意了。三人一起想办法救出了姬昌。
姬昌回到周后,姜子牙积极帮助姬昌谋划,采用对外军事和对内发展共用的方针,很快使周变得越来越强大,以至于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而能有如此成绩,大半是姜子牙谋划的结果。
姬昌死后,姬发即位,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姜子牙同样尽心尽力辅佐武王。过了大约11年,时机成熟,于是姜子牙就向姬发提出伐纣建议。随即组成约四万五千人的伐纣盟军,在牧野与商纣大军一场大战。战幕拉开,姜子牙亲率少数精锐部队,作为先锋向敌挑战,并打乱敌人的阵型,随即武王姬发率领大队人马杀上前来,打得商纣军队大败,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周朝建立后,武王将全国分成若干个小的诸侯国,分封给兴周灭商过程中,有功的亲族和臣子。由于姜子牙功勋卓著,被首封于齐地营丘,建立齐国。
《封神演义》的故事,到姜子牙兴周灭商,斩将封神后,就结束了。姜子牙也回到自己的封地安度晚年去了。
但是历史上的姜子牙,还有重要的使命等着他呢。
姜子牙来到封地,打败入侵的莱国,建立起齐国,修治政务,发展生产,没用多长时间,就将偏僻荒凉的齐国,建设成一个强大的齐国。而且,留下的治国方略,还为后世齐国称霸诸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姜子牙封齐建国后,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国都镐京辅佐国君。此时武王已死,其子成王即位。因为成王年幼,管叔、蔡叔、霍叔和纣王的儿子武庚联合,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同时殷商旧地的一些诸侯也趁机起兵反周。周朝的统治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值此危机关头,姜子牙辅助周公旦,用了三年的时间,彻底平定了叛乱,使得周朝转危为安。
再后来,周成王去世,姜子牙又接受了成王托孤的遗命,担负起辅佐太子的重任,与众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钊即位,这就是周康王。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在周国都镐京去世,寿享139岁。
这下知道为什么选姜子牙作为《封神演义》的主人公了。因为就冲这岁数,别说周朝,就是放在现在,也是活神仙啊。
历史上的姜子牙,可称为兵法大家,其所著兵书《六韬》又称《太公六韬》、《太公兵法》、《素书》《素书》当为黄石公所作,被誉为兵家权谋类的始祖。后世著名的军事家,像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曾经学习过《六韬》,并对其交口称赞,奉为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