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8-29 18:38
經過周文王、周武王兩代人的努力,終於消滅了商紂王,建立了周朝。在這一過程中,姜子牙,在其中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說起姜子牙,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當然,大家知道的不是歷史上的姜子牙,而是【封神演義】中的姜太公。
姜子牙,姓姜,名子牙,又叫姜尚,是東海邊之人。因爲他的先祖有功,被封在呂地,所以又稱呂尚。
姜子牙年輕時窮困潦倒,但是很有學問,自己也總希望有一天能得遇明主,施展自己的才華。可以一直到70歲,還是無所事事。眼看一生就要一無所成,白白度過之時,轉機來了。
姜子牙72歲那年,在渭水河邊的磻溪垂釣。傳說他用直鉤釣魚,當然,他的目的不是爲了魚,而是用此怪癖來吸引人的注意,從而藉機接近西伯侯姬昌。
一次,姬昌外出狩獵,臨行前照例卜算一卦,卦辭說:『此行所獲非龍非螭,非虎非羆,所得乃是成就霸王之業的輔臣。』
姬昌出獵,在渭河北岸遇到了姜子牙。與姜子牙一番暢談後,姬昌大喜,認定姜子牙是個蓋世奇才,說:『我先君太公說過:「當有聖人來周,周能因此而興旺。」說的就是您吧?我的太公盼望您已經很久了。』因此稱姜子牙爲『太公望』,二人一同乘車而歸,西伯侯姬昌隨即任命姜子牙爲國師。
所以姜子牙又被人稱爲太公望,或者姜太公。
這就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這個典故的來歷。
姜子牙的來歷還有其他兩種說法,但是不太爲人所知。
一種是說,姜子牙博學多聞,曾爲商紂王做事。但是因爲紂王暴虐無道,姜子牙就離開了。四處遊說列國諸侯,最終到達周,歸順了姬昌。
還有一種說法,姜子牙是一個隱士,隱居在海濱。西伯侯姬昌被囚禁在羑里時,姬昌的臣子散宜生、閎夭,久聞姜子牙的大名而來招請他。姜子牙也聽說過姬昌的賢德之名,就同意了。三人一起想辦法救出了姬昌。
姬昌回到周后,姜子牙積極幫助姬昌謀劃,採用對外軍事和對內發展共用的方針,很快使周變得越來越強大,以至於天下三分,其二歸周。而能有如此成績,大半是姜子牙謀劃的結果。
姬昌死後,姬發即位,尊稱姜子牙爲『師尚父』。姜子牙同樣盡心盡力輔佐武王。過了大約11年,時機成熟,於是姜子牙就向姬發提出伐紂建議。隨即組成約四萬五千人的伐紂盟軍,在牧野與商紂大軍一場大戰。戰幕拉開,姜子牙親率少數精銳部隊,作爲先鋒向敵挑戰,並打亂敵人的陣型,隨即武王姬發率領大隊人馬殺上前來,打得商紂軍隊大敗,紂王自焚而死,商朝滅亡,周朝建立。
周朝建立後,武王將全國分成若干個小的諸侯國,分封給興周滅商過程中,有功的親族和臣子。由於姜子牙功勳卓著,被首封於齊地營丘,建立齊國。
【封神演義】的故事,到姜子牙興周滅商,斬將封神後,就結束了。姜子牙也回到自己的封地安度晚年去了。
但是歷史上的姜子牙,還有重要的使命等著他呢。
姜子牙來到封地,打敗入侵的萊國,建立起齊國,修治政務,發展生產,沒用多長時間,就將偏僻荒涼的齊國,建設成一個強大的齊國。而且,留下的治國方略,還爲後世齊國稱霸諸侯,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姜子牙封齊建國後,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國都鎬京輔佐國君。此時武王已死,其子成王即位。因爲成王年幼,管叔、蔡叔、霍叔和紂王的兒子武庚聯合,發動叛亂,史稱『三監之亂』,同時殷商舊地的一些諸侯也趁機起兵反周。周朝的統治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值此危機關頭,姜子牙輔助周公旦,用了三年的時間,徹底平定了叛亂,使得周朝轉危爲安。
再後來,周成王去世,姜子牙又接受了成王託孤的遺命,擔負起輔佐太子的重任,與眾臣一起扶立太子姬釗即位,這就是周康王。
周康王六年,姜子牙在周國都鎬京去世,壽享139歲。
這下知道爲什麼選姜子牙作爲【封神演義】的主人公了。因爲就沖這歲數,別說周朝,就是放在現在,也是活神仙啊。
歷史上的姜子牙,可稱爲兵法大家,其所著兵書【六韜】又稱【太公六韜】、【太公兵法】、【素書】【素書】當爲黃石公所作,被譽爲兵家權謀類的始祖。後世著名的軍事家,像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曾經學習過【六韜】,並對其交口稱讚,奉爲圭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