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齊桓公之管鮑之交│20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8-31 01:25

齊桓公即位之後,與支持公子糾的魯國打了一仗,戰勝後,要求魯國將管仲押送回齊國,自己要親自殺了管仲,因爲管仲曾經一箭差點射死自己。魯國國君相信了,因爲懼怕齊國,雖然知道管仲有大才,還是將管仲抓了起來,送回齊國。管仲則是坦然回來。因爲他相信鮑叔牙。

這麼信任?如果錯了,可是性命之憂?

當然相信。因爲兩個人是過命的交情。

按照【史記】記載,管仲說:『當初我貧困的時候,曾經和鮑叔牙合夥做生意,分錢的時候,我總是多分一些,鮑叔牙並不認爲我貪財,因爲他知道我家裡窮。我曾經替鮑叔牙謀劃事情,結果反而使他更加陷入窘境,鮑叔牙不認爲我愚笨,因爲他知道每個人的時運有時順利,有時不順利。我曾經三次做官,卻三次都被國君罷免,鮑叔牙不認爲我沒有才能,因爲他知道我沒有遇上賞識我的人。我曾經三次打仗三次逃跑,鮑叔牙不認爲我膽小怕死,因爲他知道我家中有老母需要贍養。公子糾與小白爭奪君主之位失敗,召忽自殺召忽是公子糾身邊另一位臣子,公子糾死後,自殺殉主,我忍辱被囚,鮑叔牙不認爲我無恥,因爲他知道我不因小的過失而感到羞愧,卻以功名不顯揚於天下而感到恥辱。』

管仲自己說的這幾件事,在普通人眼裡,件件都是無恥之事,貪財、愚蠢、貪生怕死、拋棄舊主,但管仲自己卻不這樣認爲,鮑叔牙也不這樣認爲。因爲標準不同。

管仲的標準就是:不羞小節,而恥功名不顯於天下也。

鮑叔牙的標準就是:管仲有大才,自己遠遠不如,所以我要幫助他,替他爭取機會。齊國要想強大,必須有管仲。大丈夫不必過於拘泥小節。

所以管仲感慨: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

從此留下『管鮑之交』這個成語,形容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可以交心。

鮑叔牙確實對得起管仲,未發達時一直照顧他,生死之際救了他,並且推舉他做了宰相,自己一生甘心居於其下。

那麼管仲對鮑叔牙呢?

管仲輔佐了齊桓公四十一年,臨死的時候,齊桓公和管仲討論誰能接替管仲爲相的問題。【史記】、【呂氏春秋】等都記載了這個故事。

齊桓公先是問管仲,自己最信任的三個人:易牙、開方、豎刁能不能接替管仲爲相?結果都被管仲否定了。管仲認爲這三個人都是小人,不但不能重用,還勸齊桓公趕走這三個人。

其實,齊桓公是一直在等管仲推薦鮑叔牙的。因爲一是鮑叔牙一直跟隨齊桓公,忠心耿耿,辦事也很有能力,自己也信任,二是齊桓公知道管鮑交情好,管仲的相位就是鮑叔牙推薦而來的,所以認爲管仲一定會推薦鮑叔牙。

可是等了半天,也沒見管仲推薦鮑叔牙,就直接問:『你覺得用鮑叔牙爲相怎麼樣?』

管仲回答說:『不行。我最了解鮑叔牙。鮑叔牙這個人,過於清白廉正,對待不如自己的人,不屑與之爲伍,別人犯了一些小的過錯,長時間不能忘記。這樣的人,不適合做宰相這個職務。』

最後見實在沒有合適的人,就推薦了隰朋。齊桓公對管仲是言聽計從,就任命了隰朋接替管仲的班。可惜,管仲死後一個多月,隰朋就也死去了。於是齊桓公還是任命鮑叔牙爲相。

鮑叔牙爲相後,同樣堅持要齊桓公趕走易牙、開方、豎刁。在新舊兩個宰相的堅持下,齊桓公同意了,趕走了這三個人。但是沒過多久,齊桓公又後悔了,於是又把三人召了回來,最後釀成大禍。鮑叔牙勸阻,齊桓公也不聽,於是鮑叔牙鬱鬱而終。

這麼看來,似乎是鮑叔牙對得起管仲,管仲對不起鮑叔牙了?非也。

因爲鮑叔牙了解管仲,管仲同樣了解鮑叔牙。他知道,自己不推薦鮑叔牙,鮑叔牙一定能理解,因爲作爲一個宰相,鮑叔牙才識不夠,能力不足,所以推薦鮑叔牙不是幫他,而是害他果然,在齊桓公任命鮑叔牙爲相不久,鮑叔牙就鬱鬱而終。同樣的,也會傷害這個國家。

對此,鮑叔牙深以爲然。

這,才是真正的知心朋友啊。

鮑叔牙身上還有一個小典故:因爲鮑叔牙特別愛吃一種叫『盾魚』的魚,後來人們爲了紀念鮑叔牙,就把這種魚稱爲鮑魚,據傳鮑魚之名就是這樣來的。當然,成語『鮑魚之肆』比喻小人集聚的地方就和鮑叔牙無關了。

後人對鮑叔牙的評價很高。

孔子稱其爲:『齊有鮑叔……知賢,智也;推賢,仁也;引賢,義也。有此三者,又何加焉?』

【史記】稱讚他:天下不多管仲之賢,而多鮑叔能知人也天下人不讚美管仲的才幹,卻讚美鮑叔牙能夠知人善任

鮑叔牙雖然鬱鬱而終,但是他的子孫在齊國世世代代享受俸祿,有封地的子孫就有十幾代,他們在齊國多是有名的大夫。

這也算是善有善報吧。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