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8 00:48
為了訓練出自己心目中理想的強軍,吳起在魏國開始實行『武卒制』。
『武卒制』的核心就是精兵戰略,以真正意義上的精兵代替原來靠士兵的龐大數量來取得戰爭勝利的方法。
吳起變徵兵制、僱傭制為募兵制,開始實現農、兵分離,出現專業的士兵。為了保證質量,所有士兵都必須接受嚴格的軍事考核,考核通過,才能被選入『武卒』。
當然,『武卒』的待遇也非常優厚。一旦成為『武卒』,國家就會免除其全家的徭役租稅,並會保證『武卒』分得百畝土地,而且『武卒』可以通過軍功獲得升遷,甚至能獲得爵位,進入貴族階層。
『武卒』的具體考核標準,按照【荀子·議兵篇】記載:士兵需要身穿三層護甲指全身上下三層甲,包括上身甲、股甲、脛甲,操十二石弓弩,背着五十支箭,肩扛長矛,頭戴鐵盔,腰挎長劍,再隨身背着三天的乾糧,在半天之內,能急行軍百里者,屬於合格。『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屬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負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帶劍,贏三日之糧,日中而趨百里。』
這個考核主要考察的是負重奔跑能力,也就是體力和耐力。
戰國時期的『里』比現在的華里略微短一點,按照稍後的秦國商鞅規定,『六尺為步,300步為一里』,折合成現在的尺寸,就是大約400多米為一里。所以百里,折合成現在也要四十幾公里,應該略微長於標準的馬拉松的距離。
因為沒有詳細的數據,魏武卒所攜帶的物品的總重量不太好計算,但據估計,應該不少於25-30公斤。
在負重數十斤的情況下,半天跑完一個馬拉松,其體力之好可想而知。
光有過人的體力還不夠,吳起在組織起魏武卒後,制定了嚴格的軍隊紀律,要求士兵必須堅決服從指揮,『有令則行,有禁則止』,又專門聘請了專職教練,對士兵進行嚴格的軍事訓練,包括單兵格鬥技能、陣法訓練、隊列訓練等。
吳起還充分發揮出中下級軍官的主動性和帶頭能力,一人學成,教成十人;十人學成,教成百人……萬人學成,教成三軍,使這支全新的部隊素質,迅速提高,很快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
同時,吳起還根據士兵不同的特長,將他們分成不同的戰術小隊,像擅長近戰的,擅長弓弩的,擅長速度的等等,都分成不同小隊,作戰時,根據戰場需要,搭配不同的小隊,協同作戰。
到這裡還沒有結束,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吳起又量身為魏武卒打造了配套的、最為先進的鎧甲兵器。
戰國時, 鐵器已經逐漸推廣開來,而當時的冶鐵中心,就在韓、魏,魏國的兵器製作技術,稱雄當世。在這樣有利的條件下,吳起給魏武卒配備了精良的鐵質裝備,史稱魏軍『甲兵犀利』。
裝備精良的魏武卒,以重甲步兵為主要組成部分,這在以車戰為主要戰爭手段的當時,可以說是獨一無二的。其他國家即使有這個能力,也沒有這個膽量,訓練這樣一支部隊。
魏武卒的編制方法,有點類似後世稱雄世界的『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簡單、靈活、高效,能達到如臂使指的效果。其具體編制為:五人為一伍,設伍長;二伍為一什,設什長;五什為一屯,設屯長;二屯為百,設百將;五百人設一五百主。以千人兩個五百人隊為基本的作戰單位。
因為魏武卒的選拔條件高,加上其日常訓練、戰鬥裝備的成本非常昂貴,維護成本也很高,所以,即使是最巔峰時期,魏武卒的人數,應該也只是在五萬人左右。
在吳起的一手調教下,魏武卒很快成長為『居有禮,動有威,進不可擋,退不可追』的無敵勁旅。其強悍程度,與戰國初期同時代的各國軍隊對比,堪稱天下第一。
即使將時間拉長到整個中國古代史中,或者整個人類史上,縱觀古今中外、歷朝歷代的至強精兵,巔峰時期精銳的魏武卒,也永遠占據一席之地。
成軍後的魏武卒,在吳起的率領下,南征北戰,東擋西殺,開始其稱霸天下之旅。史書記載,吳起加魏武卒的組合,創下了『大戰七十六,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豐功偉績。
在不斷的勝利中,吳起加魏武卒的組合,為魏國開疆拓土,奪得土地超過千里。其中最精彩的一戰,就是和秦國的陰晉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