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戰神吳起之輝煌一戰│82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佈:青禾田講古

2022-9-8 00:54

魏國佔領河西地區,相當於在秦國的心腹之間插入了一把利劍,讓秦國難受異常,而且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

秦國數次派兵進攻魏國,希望奪回河西之地,但是都折戟於吳起之手,沒有達成戰略目標。

公元前389年周安王十三年,魏武侯七年,秦惠公十年,吳起擔任河西郡守的第十九年,秦國幾乎傾全國人馬,集五十萬大軍,以泰山壓頂之勢,直撲魏國重要的城邑陰晉,準備一舉奪下河西之地,並打通秦國東進擴張之路。

緊急時刻,吳起主動請命,願意帶領五萬魏武卒前去與秦軍交戰。

此時,原來賞識吳起的那位魏國的國君魏文侯早已死去,魏國國君換上了魏文侯之子魏武侯。魏武侯對吳起也算是相當看重。

魏武侯當即同意,但是還有點不放心,於是又加派戰車500乘,騎兵3000人,都交給吳起率領。

面對龐大的秦軍主力,吳起敏銳的看出秦軍強大外表下的虛弱。魏軍雖少,都是精銳,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秦軍雖眾,卻是烏合之眾,是只有簡單裝備的、剛剛放下鋤頭的農民。吳起決定一戰定勝負,準備一鼓而敗秦。

戰鬥開始前,吳起鼓勵三軍將士,要求所有人必須奮勇殺敵,無論車兵、騎兵還是步兵,『若車不得車,騎不得騎,徒不得徒,雖破軍皆無功』。然後吳起身先士卒,率軍向秦軍主動發起進攻。

戰鬥開始,雙方照例先來一波弓弩互射。這個環節,因為魏武卒力氣大,弓箭重,射程遠,所以給秦軍造成很大傷亡。而秦軍的箭支,幾乎沒造成魏軍的傷亡,在離魏軍很遠的地方就掉下來了。

接下來,如狼似虎的魏軍,一舉沖入秦軍大營,四面殺人放火;人多勢眾的秦軍毫無抵擋之力,亂成一團,抱頭鼠竄,只顧逃命,以致自相踐踏,陣勢大亂。陰晉城內的魏軍見援軍已到,士氣大振,趁勢大開城門殺出。內外夾攻下,秦軍更加混亂。

戰場上的魏武卒士氣如虹,反覆衝殺,多次擊穿秦軍軍陣。秦軍被打得潰不成軍,大敗潰逃。

不過秦軍畢竟人多勢眾,吳起也是見好就收,沒有對潰敗的秦軍過於追擊。

陰晉之戰,吳起以不足七萬之兵,正面進攻下,硬碰硬的大破秦軍五十萬,成為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著名戰役。吳起,不愧『戰神』之名。

此戰,有利的遏制住秦軍向東擴展的勢頭。自此之後的幾十年間,直到商鞅變法成功之前,秦國不敢正眼看魏國之地。

其它國家在見識了魏武卒強大的戰力之後,紛紛效仿,開始創建各自的常備軍,齊國的『技擊騎士』、秦國的『銳士』、韓國的『材士』、趙國的『百金之士』或『胡刀騎士』、楚國的『選練之士』相繼出現,但基本上都是效法吳起的選兵、練兵手段而已。

可惜的是,吳起離開魏國後,魏武卒也逐漸走向沒落。在其後龐涓做魏國大將軍時,魏武卒還曾經煥發過短時間的輝煌,但在隨後『孫龐鬥智』,馬陵之戰中,魏軍大敗,主將龐涓戰死,魏武卒元氣大傷,慢慢退出歷史舞台,被秦國的銳士鋒芒所遮蓋。

荀子曾經說過:『齊之技擊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銳士』。說的是這三隻強軍的軍力對比,說魏武卒強於齊國的技擊騎士,但是比不上秦國的銳士。當然,這裏的魏武卒指的是已經沒落的魏武卒,而不是吳起統帥下,處於巔峯的魏武卒了。

武能安邦的吳起,在治國方面同樣是一名高手。

魏武侯即位後的第二年,來西河郡巡視、閱兵。他乘坐着大船,順水而下時,看到兩邊山川險要,感慨道:『這麼壯美而又險峻的河山,是我國邊防的保障,是魏國的寶貝啊。』有大臣在旁邊湊趣,誇讚魏武侯。

吳起卻反對說:『國家的保障,不在山河的險峻,而在於施德於民,所謂在德不在險。昔日三苗建立的國家,左有洞庭湖,右有彭蠡湖,但是因為德義不修,夏朝的大禹消滅了這個國家。夏桀的國家,左臨黃河、濟水,右靠泰山、華山,伊闕山在它的南邊,羊腸峯在它的北面,但是夏桀不施仁政,所以商湯放逐了他。殷紂的國土,左邊有孟門山,右邊有太行山,常山在它的北邊,黃河流經它的南面,他不施仁德,周武王把他殺了。所以說國家的穩固,在於國家的治理者給百姓施以恩德,而不在於山河地理的險峻。如果您不施行仁德,即使現在和您乘坐同一條船中的人,也可能投靠敵國,變成您的敵人啊。

剛當上國君不久的魏武侯,還是頗為能聽得進去逆耳忠言的,對吳起的話,大聲喝彩,從而更加倚重吳起。

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西河晤對』。其言論,放在今天,仍然為至理名言。

當然,其中未嘗沒有吳起的私心,委婉的提醒魏武侯,應該對自己更加看重,希望藉此更進一步。其『舟中之人盡為敵國』的言論也許是隨口舉例,也許是有的放矢。不過,神奇的歷史,卻讓吳起一語成讖chèn。在為魏國效力超過二十年後,吳起離開了魏國,投奔了魏國的敵對國家:楚國。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