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唐诗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孙洙发布:休竹客

2022-9-9 20:19

王维西历七零一年至七六一年,字摩诘jié,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西历七二一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译文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注释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zhūyú少一人。
译文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是指吴茱萸。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本草纲目》吴茱萸《集解》苏颂引周处《风土记》云:“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茱萸到此日气烈熟色赤,可折其房以插头,云辟恶气御冬。”又《续齐谐记》云:“汝南桓景随费长房学道,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有灾厄,宜令急去,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上,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其言,举家登高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代之矣。’故人至此日,登高饮酒,戴茱萸囊,由此尔。”由此可见,王维诗中的茱萸,当是指吴茱萸。
赏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大家都是耳熟能详的,他用短短四句诗描写出了一个游子在重阳佳节之时浓郁的思乡之情。在读者来看,这首诗通篇都写透了一个独在异乡的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满腔的柔情,朴素自然,言之有物,且满含情绪
首两句“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首先就点明了诗人远游在外,“独”和“异”两字就将那种孤独感刻画的入木三分,这里不仅仅写了他的远游,还着重点明了他是客居他乡,没有在家乡的那种归属感。而往往这样,在每次佳节来临之时,身边没有亲朋好友,独自一人自然会觉得孤独,“佳节”突出了孤独的点,这里是一个小高潮,佳节人们都团圆在家,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畅谈欢笑,其乐融融,而诗人却只能孤独一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就会更突出“倍思亲”,人往往在一个人的时候,遇到特殊时期,心中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会数倍的增长,思念急切且一发不可收拾,强烈的希望能和亲朋好友在一起,但诗人却“独在异乡”只能兴叹。这里诗人的感情起伏很大,从平稳到感情澎湃,只两句就表现的淋漓尽致。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诗人从直抒胸臆,转笔写到自己对亲人团聚的联想,遥想兄弟们在重阳佳节登上高山,身上插着茱萸,该是多么的快乐。如果诗人单单是想到亲人们的欢乐,倒可以缓解诗人的思乡之情,但是,诗人在最后写到“遍插茱萸少一人”,原来诗人想到的不是欢乐,而是自己没有在家乡和亲人们欢度佳节,所以亲人在插茱萸时也会发现少了一个人,这样亲人们肯定会思念我的。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
整首诗读起来十分的流利,而且共情感极强,读之很容易就能将读者的感情代入,所以能被千古传唱也就不足为奇了。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