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9-10 11:23
所谓的“合纵”、“连横”,都是当时各诸侯国之间的一种外交结盟策略。
合纵就是南北纵列的国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秦国,或者齐国的兼并,其目的在于联合多个弱国对抗强国;连横就是秦国或者齐国联合一些国家,共同进攻另外一些国家,其目的是结盟一个强国为靠山,进攻其他弱国。
开始的时候,合纵、连横变化无常,合纵的敌人有时是秦国,有时是齐国;连横也是既可以联秦,也可以联楚,就是所谓的“朝秦暮楚”。后来,随着秦国的越来越强大,成了东方六国的共同威胁,合纵固定成联合六国抗秦,连横则是六国分别与秦国联盟,求得苟安。秦国则是利用连横,拆散各国的合纵盟约,各个击破。
张仪,魏国人,在鬼谷子老师那里学成后,下山游历。张仪祖上为贵族,但是到了张仪这一代,已经没落。
张仪在学习刻苦的程度和本领上,丝毫不弱于苏秦,苏秦曾经自认不及张仪。
东晋人王嘉写的《拾遗记》一书记载,张仪年轻时曾经替别人抄书,每次见到好的句子,就写在手掌上或者腿上,晚上回到家中,就折竹刻之,时间长了,就集结成册。张仪就是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后人遂以“折竹”或“张仪折竹”,来比喻勤奋学习。
现在也有记载认为,张仪比苏秦要大很多。按照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记载: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也就是说,苏秦的主要活动时间比张仪要晚二十几年,苏秦在各国的政治舞台上的主要活跃时间都是在张仪身死之后;张仪在秦国任相时,苏秦还没踏入政坛。所以,张仪的主要政治对手,根本不是苏秦,而是公孙衍。
当然,也有专家认为这个记载不正确,属于一家之言。这里所选用资料,以《史记》、《战国策》等史书记载为准。
按说苏秦的运气就够糟糕的了,但是张仪的运气,比苏秦还要糟糕很多。
张仪在魏国穷困潦倒,无人理睬,于是到楚国游说。但是到了楚国的张仪,也没得到楚国国君的重视,于是投到楚国令尹昭阳门下,做了昭阳的门客。
当时的令尹昭阳,刚刚率领楚军,大败魏军,斩将夺旗,开疆拓土。为此,楚王将传国之宝“和氏璧”赐予昭阳。
一天,昭阳和百余名门客饮酒庆贺。席间,昭阳炫耀“和氏璧”,并让大家欣赏。没想到宴会现场混乱,和氏璧传来传去,竟然丢失不见了。大家都怀疑是家境贫寒的张仪所偷。
昭阳愤怒的命人将张仪捆绑起来,一顿暴打。张仪被打得死去活来,但是始终不承认。本来就不是张仪所偷,就算张仪想承认,也得找得到和氏璧才行啊?
昭阳没办法,最后只得不了了之。当然,也不会对张仪表达歉意,而且还是对张仪持怀疑态度。
遍体鳞伤的张仪,被送回家中。他的妻子看到张仪被打的这样惨,忍不住伤心落泪,埋怨张仪说:“你看看你,如果不是你执意要读书、游说,怎么会受到这样的侮辱呢?”
张仪没反驳,而是张开口,伸出舌头,让妻子看。然后问:“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妻子吓了一跳,别是这下刺激太大,张仪神经不正常了吧?急忙回答:“在。舌头不在,你用什么和我说话啊?”张仪放心了,长出一口气说:“只要舌头还在,就没有任何问题。你放心,我早晚会出人头地的。”
走投无路的张仪,正在发愁下一步何去何从的时候,收到同窗好友苏秦,在赵国已经发达的消息,大喜过望,连夜收拾行囊,带着家人,来赵国投奔苏秦。张仪心中认为,大家是同窗好友,而且自己的本领,苏秦深知,怎么也得高看一眼,隆重接待吧。
张仪到达赵国后,迫不及待的去求见苏秦。没想到一连好几天,苏秦门上的仆人根本不给往里面回禀。好不容易,总算有人进去禀报了,结果苏秦根本没理睬张仪。又过了几天,苏秦终于想起张仪,命人将张仪带进府里。张仪总算见到了苏秦。
没想到的是,见到还不如没见到。没见到至少还有点指望,见到了,连这点指望都破灭了。
苏秦对待张仪非常冷淡,颐指气使,没有老友重逢的热情,只有讽刺和嘲弄。多年未见的老同学首次见面,怎么也得摆上酒席招待一下啊,可是连这点最起码的礼节,苏秦都给免了,只是以高高在上的态度,赐给张仪仆人和侍女吃的饭食。
就这还不算完,在张仪吃饭时,苏秦还极尽羞辱之能事,说张仪你不是很有本领吗,怎么混到现在还这样穷困潦倒,现在想起来投靠我了。哼,像你这种人,就不值得收留鬼谷子的学说法门之一就是。
苏秦好像越说越生气的样子,不等张仪吃完饭,就将张仪打发了出来。
开始的时候,张仪还含羞忍辱的听着,毕竟还是希望苏秦收留自己。结果没想到苏秦一点不念旧交,竟然将自己赶了出来。
差点没气死的张仪,暗暗咬牙,发誓一定要报今日之辱。但是如今的苏秦,贵为赵国上宾,而能够对赵国造成威胁的,只有秦国。
于是张仪准备入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