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孟子其人、其父母、其老師之謎│106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11 09:31

戰國中期,儒家學派出了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這就是被後人稱之為『亞聖』的孟子。

孟子是春秋時期魯國公族孟孫氏的後人,所以對孟子的準確說法應該為姬姓,孟氏。

後來孟孫氏家道衰微,孟子的先祖於是從魯國搬遷到了鄒國,孟子出生地,是在鄒國。所以孟子既可以說是魯國人,也可以說是鄒國人。

孟子,名柯。關於孟子的字,在漢代以前的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是到了魏晉之後,開始記載為子輿,或者子車,也有記作子居的,存疑,待考西晉出土過一批文獻,【竹書紀年】就是當時出土了,孟子的相關信息或許也是當時出土文獻所記載

孟子的生卒年,史書上多沒有明確記載或記載不詳,所以現在也有不同的說法。按照孟氏家譜記載,孟子生於周烈王四年,卒於周赧nǎn王二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372年到公元前289年,壽活84歲。目前來看,這個說法是最具權威性的。

關於孟子的父親,現存史料中提及的很少,相傳其名為激,字公宜。有史料記載孟子的父親在孟子3歲的時候,就去世了,所以說孟子的成長環境和孔子非常類似,基本上屬於由母親獨自撫養長大。也有說法是孟子的父親健在,只是為了生活忙碌奔波,資料較少。

不過,孟子的父親去世較早是確實的。從【孟子·梁惠王】的最後一部分,我們可以得出,在孟子比較年輕,家裡很貧窮的時候,孟子的父親就去世了。

孟子的母親,是中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母親。不過資料記載其姓氏有分歧,有的說是姓仉zhǎng,也有說姓李。

關於孟母,最著名的故事,就是『孟母三遷』和『子不學,斷機杼』了。

這裡『三遷』的『三』,在古文中一般表示多數的意思,不一定是確指數字『三』。就是說孟母為了教育好小孟子,給他一個好的教育環境,多次搬家。『孟母三遷』的故事典出漢朝劉向所著的【列女傳】一書

孟子在小的時候,家住在墳墓區附近。小孟子看到別人送葬、挖墳、祭拜之類的,覺得好玩,就學着人家辦理喪事的樣子,當遊戲玩。孟母覺得這樣對孩子的成長不好,於是將家搬到了集市旁邊。小孟子又覺得做買賣吆喝、屠宰之類的事情很有趣,於是又學起這些。孟母一看,也不行,又將家搬到了學校附近。於是小孟子跟着學校里的哥哥們學習鞠躬行禮及進退的禮節,而且很喜歡讀書。孟母非常高興,認為這才是適合孩子居住的地方,於是定居下來。

可見,從孟母那個時代就知道,環境教育的重要性。

不過,幸虧那時候沒有學區房的概念,否則,以孟子小時候家裡的經濟條件,搬不起啊!

我國古代的蒙童啟蒙讀物【三字經》裡提到: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其中,『昔孟母,擇鄰處』,指的就是孟母三遷的故事,而『子不學,斷機杼』,則講的是孟母教育孟子讀書要堅持的故事。

孟子開始上學後,對讀書很有興趣,不過時間一長就有點厭煩了,於是經常偷懶、逃學。孟母知道後,非常生氣,當着孟子的面,拿起剪刀,將織布機上正在織的布剪斷。孟子嚇壞了,要知道,娘兩個的生活,幾乎都靠着孟母織布來維持啊。而母親這一剪刀,好幾天的心血就白費了。震驚中的孟子,並不明白媽媽為什麼這樣做。

孟母教育孟子,學習就像織布一樣,都是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現在布被從中間剪斷了,這塊布就廢掉了,沒用了。你貪玩逃學,那麼怎麼能學到知識,成為有用之才呢?應該是認準目標,持之以恆,半途而廢,將一事無成。

孟母用實際行動給孟子心目中留下了生動而深刻的印象。從此,孟子一心苦讀,終成大家。可以說,孟子的成就,和孟母的用心教導是息息相關的。

那麼,孟子的老師又是何人呢?也有爭議。

漢朝的劉向在【列女傳】中有這樣的記載:『孟子旦夕勤學不息,師事子思,遂成天下名儒。』子思子是孔子的孫子,生卒年為公元前483年-公元前402年。所以這裡的時間對不上,因為按照孟氏家族的族譜記載,孟子生於公元前372,也就是子思子死後差不多30年,孟子才出生。所以子思子不可能是孟子的老師。

司馬遷在【史記】中記載:『孟軻,鄒人也,受業子思之門人。』這種說法,得到大多數學者的認可。但是這個門人到底是誰,是哪一代門人,還是不清楚。

那麼孟子自己呢?孟子在自己的著作中,沒有直接提到自己的老師是誰,但是在【孟子·離婁】章中說:『予未得為孔子徒也,予私淑諸人也。』意思就是,孟子很遺憾,沒能成為孔子的門徒,自己是向很多賢人學習的。用現代語言就是,孟子是靠自己學習前輩先賢的知識成才的。

同時,我們從【孟子】一書中可以看出,孟子十分崇拜孔子,所以這裡的『私淑弟子』,應該是孟子自稱為孔子的『私淑弟子』。同時,孟子還集各賢人之所長,豐富和提高自己,最終成為和孔子並稱的『亞聖』。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