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孟子與【孟子】│109

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11 10:08

燕國三千里土地,大半歸屬齊國。

燕國百姓在齊國軍隊來到的時候,簞食壺漿,以迎齊師,他們以爲迎接來的,是救民於水火的仁義之旅,不成想來的卻是虎狼之師。燕國百姓,由一個火坑,掉入一個更深的火坑。

齊國軍隊占領燕國後,拆毀燕王的宗廟,大量掠奪燕國的寶器,盡收燕國府庫中的財寶錢糧,又抓捕了大量奴隸,都帶回齊國。這一下,弄的燕國民怨沸騰,對齊國,恨之入骨。

此時的齊宣王,還在爲自己的舉動沾沾自喜,並找孟子商量,後續之事。

齊宣王說:『現在有人勸說我吞併燕國,有人反對。但是我覺得,一個大國,攻打另一個與之相當的大國,不到五十天就完全征服,這一定是上天的旨意,不取,必有天殃yāng。取之,何如?』

孟子見齊宣王將『不取,必有天殃』的話,都說出來了,知道齊宣王是鐵了心,準備吞併燕國了。但是孟子認爲這樣不行,還是委婉勸諫。

孟子認爲,這場戰爭的勝利,不是什麼天意,而是燕國百姓的選擇。如果來的軍隊是救百姓出水火的,那麼百姓就簞食壺漿歡迎;如果是使百姓水更深、火更熱的,那麼百姓就會反對他們

同時孟子指出,天下各國,本來就懼怕齊國強大,現在齊國再吞併燕國,土地幾乎擴大一倍,各國怎麼能夠容忍。現在估計各國正在準備大舉進攻齊國,和被齊國占領的燕國呢這種思維觀點反倒是縱橫之術

國君您應該趕快下令,放回燕國的俘虜,停止搬運燕國的寶器,和燕國人商議,爲他們選立一位國君,然後從燕國撤回齊國軍隊。這樣做的話,才能夠避免各國進攻齊國。

被勝利沖昏了頭腦的齊宣王,沒有聽從孟子的建議,執意吞併燕國。

此時,趙國、魏國、秦國都不願看到齊國更加強大,於是紛紛出兵,或幫助燕國復國,或攻打齊國軍隊。

公元前312年,燕國人擁立燕王噲的第二個兒子,公子職即位,是爲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後,勵精圖治,招賢納士,努力振興處於滅國邊緣的燕國。

燕昭王即位的消息很快傳遍燕國,燕國各處本來已經投降齊國的地方,一時間紛紛叛齊歸燕。齊國軍隊在燕國處處受制,寸步難行,連連失敗,最後不得不狼狽敗逃回齊國

齊宣王后悔了,感覺愧對孟子。然而,此時齊宣王周圍的寵臣們,不但不勸諫齊宣王,反而替齊宣王巧言開脫,文過飾非,而齊宣王也接受了。

這下,孟子徹底對齊宣王失去了信心。不久,孟子離開了齊國。

此時,正是張儀戲耍楚懷王之後,楚國和齊國絕交的時間。接下來,楚軍伐秦,兩次大敗於秦軍。

孟子離開齊國後,先到宋國,宋國國君並沒有重視孟子的到訪,孟子在宋國短暫停留後,離開了宋國,經過薛、滕,返回鄒國。

接下來,孟子聽說魯國的國君魯平公任用自己的弟子樂yuè正子主持國政,孟子非常高興,以至於晚上興奮的睡不著覺。弟子公孫丑很奇怪,問老師爲什麼這麼高興。孟子解釋,因爲樂正子喜歡聽取善言,所以,如果魯平公重用樂正子,那麼,他一定能治理好魯國。

興高采烈的孟子當時就決定到魯國去。

到了魯國,孟子才發現,自己還是太樂觀了,魯平公的身邊,也是充滿了諂諛之輩。魯平公本來已經準備好車馬,想要登門拜訪孟子,可是被寵臣臧zāng倉花言巧語阻止。樂正子非常氣憤,告訴了老師孟子。孟子感慨一番,再次失望的離開了魯國,返回鄒國

這次回到鄒國的孟子,安心的教授學生,著書立說,不再出遊。這時的孟子,已經60歲左右了。

因爲孟子平日的言行,弟子萬章、公孫丑等人多有記錄,所以在返回鄒國之後,孟子一邊繼續教書育人,一邊匯集弟子平日的記載,『據詩書仲尼之意』,加工整理,補充編次。

孟子去世後,他的書又經過其門人弟子共同論定、修改,最終,留下【孟子】一書,共七篇,二百六十一章,三萬四千六百多字。

我們今天很多耳熟能詳的典故都出自【孟子】,像『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長』、『此一時也,彼一時也』、『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緣木求魚』、『捨生取義』……

孟子主張『人性本善』,希望人們多自我反省,保持與生俱來的善念與仁義禮智的品德人性本無善惡之名,而人名之,然後有所揚棄

孟子提倡重義輕利,認爲『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司馬遷贊同爲『利誠亂之始也』。

政治上,孟子提倡以『仁政』、『王道』治國,提出『仁者無敵』的理念,還提出『民貴君輕』的主張,提醒國君要重視人民。

正因爲如此,孟子光耀千古,名垂青史。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