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历史故事(青禾田讲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发布:青禾田讲古
2022-9-17 03:39
接下来的秦国,继续不断的对韩国和魏国用兵,其中,白起屡立战功。
平民出身的白起,是受穰侯魏冉推荐,进入秦国军中,因为军功,在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已经担任左庶长的职位。接下来,白起为秦国南征北战,东挡西杀,纵横开阖,从无一败。
公元前293年,白起率领秦国大军,在伊阙之地,和韩魏联军交战。白起抓住两国之间互相观望,不能同心协力的弱点,先是迅速击败魏军,又两面夹击韩军,然后乘胜追击,最后全歼韩魏联军24万人,占领伊阙地区,又趁势占领韩魏多座城池,逼得韩魏割地请和。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军攻打楚国,夺取楚国鄢、邓等五座城池。而后继续挺进楚国腹地,在第二年,秦军包围楚国都城郢都,大破楚军主力,成功攻占楚国国都,并继续进兵至竟陵。在这个过程中,逼得楚顷襄王一路逃跑,直到陈这个地方才停住脚步。
这一场战役,直接将楚国打得一蹶不振,虽然后来也曾少有起色,但再没能恢复巅峰状态,直至最后的灭亡。
秦昭襄王大喜过望,将郢都设为秦国的南郡,封白起为武安君。唐朝人张守节所著《史记正义》解释其封号的意思是:“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此时的白起,已经名满天下,不败战神之名,令敌丧胆。不过其心狠手辣的程度,也令人皱眉。
接下来的白起,继续南征北战。
公元前264年,白起领军攻占韩国南阳太行道,断绝了韩国的太行道。转过年,白起领军攻占韩国的野王城,这一下,彻底断绝了韩国的上党郡和韩国都城的联系。
韩国的上党郡,位于秦、赵、韩三国边界,本来就突出于韩国本土旁边,有点孤悬海外的感觉,现在更是被彻底和国内切断,完全处于秦国和赵国的包围之中。
此时的韩国国君是韩桓惠王。韩桓惠王惧怕秦国的强大威势,又见上党郡孤悬于国土之外,也知道自己没那个能力收复上党郡,索性准备主动将上党郡献给秦国,希望通过割地,向秦国求和。同时命令上党郡守,做好投降秦国的准备。
没想到上党郡守却不愿意投降秦国。韩桓惠王担心节外生枝,于是派遣冯亭接替原来的上党郡守,负责降秦之事。
意外还是发生了。冯亭到达上党后,也不愿意投降秦国。但是因为与国内联系已经中断,自己单独又不是秦军的对手,于是和手下人商量好后,派人联系赵国,表示,我韩国不能守护上党郡,而且已经决定割让给秦国,但是我们都不愿意接受秦国的统治。与秦国相比,我们宁愿做赵国的子民,所以我们愿意将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全部献给赵国。
其实,这里的冯亭,对赵国也是没安好心,用的是驱虎吞狼之计。冯亭的打算是,只要赵国接受上党郡,秦国必然会怪罪赵国,一定会进攻赵国。赵国受到进攻,一定会联合韩国。如果韩赵联军能打败秦国,上党郡说不定还有回归韩国的可能。
此时赵国的赵惠文王已经死去,国君是他的儿子赵孝成王。
赵孝成王听到这个消息,欣喜异常,认为是天上掉下了大馅饼,就想立刻答应。好在还没彻底昏了头脑,召集文臣武将商议。平阳君赵豹识破了冯亭的计策,认为这是韩国企图将战争的祸患转嫁给赵国,不能接受。但是被上党郡蒙住双眼的平原君赵胜却认为,正常来讲,出动百万大军,征战一年,不见得能占领一座城池,现在白白得到十七座城池,这么大的便宜,必须接受。
早就希望如此的赵孝成王痛快的答应了平原君赵胜的建议,派平原君率领五万人马,接受上党郡。同时加封冯亭为华阳君,并对其手下各级官吏都加官进爵。不成想冯亭却拒绝接受这个出卖国土换来的爵位,后来在赵国和秦国的大战中,战死于长平。
当然,赵国在接受上党的时候,就预料到一定会激怒秦国,所以也做好了秦国会来攻打的准备。赵孝成王派大将军廉颇率领20万赵国大军作为后援,驻守在赵国边境的长平地区,随时准备接应上党郡。
秦昭襄王闻听被赵国做了那得利的渔翁,当然愤怒异常,等秦军休整过来后,派将军王龁hé率领秦军,夺回上党之地。
公元前261年,王龁轻松打败平原君赵胜率领的上党赵军,廉颇救援不及。秦军在夺得上党之地后,直奔赵国本土而来。
到这里的话,不管赵国原来有什么打算或者计划,都已经失败,剩下的,就是因为激怒秦国,不得不独自承担秦国的怒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