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歷史故事(青禾田講古系列之一)作者:李永田發布:青禾田講古
2022-9-20 01:59
邯鄲之戰,秦國大敗,喪師失地,加上鄭安平投降趙國,秦國遭受了巨大的、傷筋動骨的損失。不過到底是經濟、軍事實力都位居各國之首的秦國,硬是承受住了這場傷害,沒有幾年時間,就慢慢的又恢復過來。
當然,這麼大的失敗,得追究相關人等的責任。
按照秦國法令,凡是自己舉薦的官員犯了罪,這個舉薦人也要按照同樣罪名受到懲罰。因爲鄭安平是應侯范雎舉薦的,現在鄭安平犯了叛國罪,投降了敵國,再加上前面錯誤的覲見導致錯失滅亡趙國的機會,又讒言逼死白起,數罪歸一,按照秦國法令,范雎甚至應該被滅族。范雎也非常害怕,跪在秦昭襄王面前請罪。
可秦昭襄王對范雎是寵信如故,不但不怪罪,爲了安慰范雎,還賞賜給他很多東西,同時下令:『再有敢於議論鄭安平投降一事者,一律按照鄭安平的罪名治罪。
那可是叛國罪啊。這下嚇得群臣都閉上了嘴。范雎自然是感激涕零。
可是禍不單行,這件事剛剛過去兩年,也就是公元前255年,那位河東郡守王稽,因爲與其他諸侯國有勾結被發現,以叛國罪被誅殺。這也是范雎舉薦的啊人以群分,擅巧言者,多友其類。
雖然秦昭襄王這次還是沒有怪罪范雎,但是對范雎已經沒有原來那麼信任。范雎也是感覺越來越懊喪,甚至恐懼。
正在這時,燕國人蔡澤來遊說范雎了。
蔡澤,燕國人,生卒年不詳,能言善辯,口才便給。爲了謀求一個好出路,也曾經周遊列國,可都沒有受到重視。正在窮困潦倒中,聽到范雎推薦的鄭安平和王稽接連犯下大罪的消息,趕來秦國,勸說范雎應該功成身退。
蔡澤用自然界有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完成自己的使命就應該自動退去的道理,勸說范雎。同時指出,越國的文種、楚國的吳起、秦國的商鞅等人就是不明白進退之道,最後才落得慘死收場。終於,蔡澤用『功成名就之下,是不能長久留戀』的道理說服了范雎。
幾天之後,范雎主動向秦昭襄王辭職,藉口身體有病,請求辭去秦國國相的職位,同時推薦蔡澤,說他有大才。秦昭襄王一面挽留范雎,一面召見蔡澤。見過蔡澤後,秦王頗爲欣賞蔡澤,就將他留了下來,暫時授予客卿的職位。
接下來范雎再次請辭,昭襄王見他去意已決,也就同意了,任命蔡澤接替范雎國相的職位。范雎辭官後回到自己的封地,沒過多久就病死了。這時的時間還是在公元前255年。
說起來,范雎對於秦國,功過各半。他提出的『遠交近攻』的策略方針,爲秦國確立了正確的戰略方向,給後來統一天下奠定了基礎。秦國在邯鄲之戰失敗後,痛定思痛,堅決執行起這個方針,其最明顯的好處就是,徹底交好了齊國,使齊國在接下來的幾十年裡,基本處於和秦國友好結盟的狀態。
秦國的精明加上齊國君主的糊塗,使得秦國可以完全放棄對齊國的防範,全心全意的經營其他五國。最終在滅掉五國之後,再輕鬆的滅掉了齊國。
這些,都包含了范雎的功勞。也正是因爲如此,秦昭襄王才一次次的容忍范雎所犯下的錯誤,使其得以善終。
同時,因爲范雎心胸狹隘,不願見到白起的功勞、地位超過自己,在蘇代的蠱惑之下,錯誤的覲見秦王,使得秦國錯失滅亡趙國的機會,並導致後來的邯鄲之戰失敗,又用讒言害死了白起。這裡,又可以說,是范雎阻礙了秦國統一的步伐。不然的話,如果長平之戰後直接滅趙,說不定秦國能更早的統一全國。
是非功過,見仁見智吧。
至於那位踩著范雎上位的蔡澤,倒是比較善於保護自己,在當上秦國相國僅僅幾個月之後,因爲被人攻擊,擔心政治鬥爭失敗有生命危險,主動提出辭職,交回相印。秦昭襄王對他也算不錯,雖然收回了相印,卻也封他爲綱成君。
後來蔡澤居住在秦國十幾年,平安無事。直到秦王嬴政,也就是那位著名的秦始皇,當秦國國君時,還曾經以秦國使者的身份,出使過自己的故國,燕國。
但是就是這位僅僅做了幾個月秦國相國的人物,因爲在其任內發生了一件歷史上著名的事件,從而使得他也被歷史所永遠銘記,那就是周朝徹底被秦國滅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