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赤壁(杜牧)

唐詩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孫洙發佈:休竹客

2022-9-30 22:12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譯文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鏽盡的斷戟。自己磨洗後發現這是當年赤壁之戰的遺留之物。
注釋折戟:折斷的戟。戟,古代兵器。
銷:銷蝕。
將:拿,取。
磨洗:磨光洗淨。
認前朝:認出戟是東吳破曹時的遺物。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譯文倘若不是東風給周瑜以方便,結局恐怕是曹操取勝,二喬被關進銅雀台了。
注釋東風:指三國時期的一個戰役──火燒赤壁。
周郎:指周瑜,字公瑾,年輕時即有才名,人呼周郎。後任吳軍大都督,曾參與赤壁之戰並為此戰役中的主要人物。
銅雀:即銅雀台,曹操在今河北省臨漳縣建造的一座樓台,樓頂裏有大銅雀,台上住姬妾歌妓,是曹操暮年行樂處。
二喬:東吳喬公的兩個女兒,一嫁前國主孫策孫權兄,稱大喬,一嫁軍事統帥周瑜,稱小喬,合稱『二喬』。
賞析這首詩是詩人途經赤壁故址在今湖北省蒲圻縣西北時,有感於三國時期英雄迭盪起伏的故事而寫的一首七言絕句。
第一二句:『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這兩句有着濃厚的懷古意味,第一句用沉沒泥沙中的斷戟,雖經歷數百年仍未銷蝕鏽壞描畫出了當時戰場的殘酷和慘烈,以及那個動亂紛雲的年代。天下大亂,群雄並起。
後兩句『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兩句寫了赤壁之戰的結局,並做了延伸。在赤壁之戰中,周瑜用火攻打敗了曹操,也成就了周瑜的英雄之名。因為決定這次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是『東風』,故詩人就把『東風』當成議論的焦點。同時又提出了一個假設,即,如果沒有『東風』,那麼結果是不是就會不同?即曹操大獲全勝,東吳不但戰敗喪失政權,而且連大小二喬也會被曹操搶去?歷史上,曹操覬覦二喬是眾所周知的事。
雖說這是一種假設的說法,但也正因為杜牧的這一假想,引起後世許多詩家的議論和指責,如宋人許凱在其【彥周詩話】中譏笑杜牧是『措大知識分子不識好惡』,『社稷存亡,生靈塗炭都不問,只恐被捉了二喬』;紀曉嵐也說:『杜牧譏公瑾之幸成,自是僻論』【唐詩三百首註疏】引;王堯衢也說:『此詩似有不足周瑜處。』【古唐詩合解】;但杜牧自身是如何想的,誰也不知道。
詠史懷古之作,一忌只敘史事而不表達己意,二忌表達已意而大發議論,前者近史而不類詩,後者是詩而太直露。杜牧此詩的妙處正在於表達己意卻隱而不露,謝枋得說:『後二句絕妙。眾人詠赤壁,只善當時之勝;杜牧之詠赤壁,乃憂當時之敗。此是無中生有,死中求活,非淺識可到。』【唐詩絕句註解】杜牧確實是一反歷來人們歌頌周瑜的舊套,別出心裁地從反面設想周瑜失敗後的情景,形象生動,議論精闢,正如賀貽孫在【詩箋】中所說:『牧之借』銅雀鎖二喬』說來,便覺風華蘊藉,增人百感,此正風人巧於立言處。』杜牧末二句的議論,的確是『風華蘊藉』,『巧於立言』,充分顯示了其詩人氣質和過人的才華。但是杜牧為什麼不議別事,只『嘲赤壁之功出於僥倖』呢?這就必須聯繫杜牧的思想來加以說明了。在杜牧看來,火燒赤壁的成功,只不過是偶然得之於天助。
一首絕句,借物興嘆,化實為虛,前敘後議,渾然一體,充分顯示了詩人豐富的藝術想像力。尤其是末二句的議論,不僅『風華蘊籍』,而且『用意隱然』。既不落一般詠史懷古之作的老套,也避免了直議縱抒的鋒芒畢露和牢騷太盛,更以獨特而成功的藝術處理使讀者於輕鬆愉快之中感受詩人的情懷,體悟藝術的魅力。杜牧不愧是聰明絕頂的詩人,此詩不愧為傳頌千古的佳構。

杜牧西曆八零三年至約八五二年,字牧之,號樊川居士,漢族,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唐代詩人。杜牧人稱『小杜』,以別於杜甫。與李商隱並稱『小李杜』。因晚年居長安南樊川別墅,故後世稱『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