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冶鑄·錢(附鐵錢)

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發布:懋基

2022-10-16 01:46

凡鑄銅為錢以利民用,一面刊國號通寶四字,工部分司主之工部分司主之:明代造鈔歸戶部,鑄錢歸工部,設寶源局之類主之。凡錢通利者,以十文抵銀一分值。其大錢當五、當十,其弊便於私鑄,反以害民,故中外行而輒不行也中外行而輒不行也:中外:指京師畿輔及外省。行而輒不行:流通了一段就停止了

譯文將銅鑄造成錢幣,是為了方便民眾貿易往來。銅錢的一面印有『××國號通寶』四個字,由工部下屬的一個部門主管這項工作。通行的銅錢十文抵得上白銀一分的價值。一個大錢的面值相當於普通銅錢的五倍或者十倍,發行這種大錢的弊病是容易導致私人鑄錢,反而會坑害了百姓,所以,中央和地方都在發行過一陣兒大錢之後,很快就停止發行了。

凡鑄錢每十斤,紅銅居六七,倭鉛京中名水錫居三四,此等分大略。倭鉛每見烈火必耗四分之一。我朝行用錢高色者,惟北京寶源局黃錢與廣東高州爐青錢高州錢行盛漳泉路,其價一文敵南直江、浙等二文。黃錢又分二等,四火銅四火銅:對銅每加一火,即熔煉一次,則銅質純度提高一次。故四火銅優於二火銅所鑄曰金背錢,二火銅所鑄曰火漆錢。

譯文鑄造十斤銅錢,需要用六七斤紅銅和三四斤鋅北京把鋅叫做水錫,這是粗略的比例。鋅每經過高溫加熱一次就要耗損四分之一。我朝通用的銅錢,成色最好的是北京寶源局鑄造的黃錢和廣東高州鑄造的青錢高州錢通行於福建漳州、泉州一帶,這兩種錢每一文相當於南京操江局和浙江鑄造局鑄造的銅錢二文。黃錢又分為兩等:用四火銅鑄造的叫做『金背錢』,用二火銅鑄的叫做『火漆錢』。

凡鑄錢熔銅之罐,以絕細土末打碎干土磚妙和炭末為之京爐用牛蹄甲,未詳何作用。罐料十兩,土居七而炭居三,以炭灰性暖,佐土使易化物也。罐長八寸,口徑二寸五分。一罐約載銅、鉛十斤,銅先入化,然後投鉛鉛:此指倭鉛,即鋅,洪爐扇合,傾入模內。

譯文鑄錢時用來熔化銅的坩堝,是用最細的泥粉以打碎的土磚乾粉為最好和炭粉混合後製成的北京的熔銅坩堝還加入了牛蹄甲,不知道有什麼用處。熔銅坩堝的配料比例是,每十兩坩堝料中,泥粉占七兩而炭粉占三兩,因為炭粉的保溫性能很好,可以配合泥粉而使銅更易於熔化。熔銅坩堝高約八寸,口徑約二寸五分。一個熔銅坩堝大約可以裝銅和鋅十斤。冶煉時,先把銅放進熔銅坩堝中熔化,然後再加入鋅,鼓風使它們熔合之後,再傾注入模子。

凡鑄錢模以木四條為空框木長一尺一寸,闊一寸二分。土炭末篩令極細,填實框中,微灑杉木炭灰或柳木炭灰於其面上,或熏模則用松香與清油。然後以母錢百文用錫雕成或字或背布置其上。又用一框如前法填實合蓋之。既合之後,已成面、背兩框,隨手覆轉,則母錢盡落後框之上。又用一框填實,合上後框,如是轉覆,只合十餘框,然後以繩捆定。其木框上弦原留入銅眼孔,鑄工用鷹嘴鉗,洪爐提出熔罐,一人以別鉗扶抬罐底相助,逐一傾入孔中。冷定解繩開框,則磊落百文,如花果附枝。模中原印空梗,走銅如樹枝樣,挾出逐一摘斷,以待磨銼成錢。凡錢先銼邊沿,以竹木條直貫數百文受銼,後銼平面則逐一為之。

譯文鑄錢的模子,是用四根木條構成空框木條各長一尺二寸,寬一寸二分,用篩選過的非常細的泥粉和炭粉混合後填實空框,面上要再撒上少量的杉木或柳木炭灰,或者用燃燒松香和菜籽油的混合煙熏過。然後把成百枚用錫雕成的母錢錢模按有字的正面或者按無字的背面鋪排在框面上。又用一個填實泥粉和炭粉的木框如上述方法合蓋上去,就構成了錢的底、面兩框模。接着,隨手把它翻轉過來,揭開前框,全部母錢就脫落在後框上面了。再用另一個填實了的木框合蓋在後框上,照樣翻轉,就這樣反覆做成十幾套框模,最後把它們疊合在一起用繩索捆綁固定。木框的邊緣上原來留有灌注銅液的口子,鑄工用鷹嘴鉗把熔銅坩堝從爐里提出來,另一個人用鉗托着坩堝的底部,共同把熔銅液注入模子中。冷卻之後,解下繩索打開框模。這時,只見密密麻麻的成百個銅錢就像累累果實結在樹枝上一樣。因為模中原來的銅水通路也已經凝結成樹枝狀的銅條網絡了,把它夾出來將錢逐個摘下,以便於磨銼加工。先銼銅錢的邊沿,方法是用竹條或木條穿上幾百個銅錢一起銼。然後逐個銼平銅錢表面不規整的地方。

凡錢高低以鉛多寡分,其厚重與薄削,則昭然易見。鉛賤銅貴,私鑄者至對半為之。以之擲階石上,聲如木石者,此低錢也。若高錢銅九鉛一,則擲地作金聲矣。凡將成器廢銅鑄錢者,每火十耗其一。蓋鉛質先走,其銅色漸高,勝於新銅初化者。若琉球諸國銀錢,其模即鑿鍥鐵鉗頭上。銀化之時入鍋夾取,淬於冷水之中,即落一錢其內。圖並具後。

譯文銅錢質量的高低以鋅的含量多少來辨別區分,至於從外在質量看鑄錢成品,輕重與厚薄,那是顯而易見的。由於鋅價值低賤而銅價值更貴,私鑄銅幣的人甚至用銅、鋅對半開來鑄銅錢。將這種錢擲在石階上,發出像木頭或石塊落地的聲響,表明成色很低。如果是成色高質量好的銅錢,銅與鋅的比例當是九比一,把它擲在地上,會發出鏗鏘的金屬聲。用廢銅器來鑄造銅錢,每熔化一次就會損耗十分之一,因為其中的鋅會揮發掉一些,銅的含量逐漸提高,所以鑄造出來的銅錢的成色就會比新銅第一次鑄成的銅錢要高。琉球一帶鑄造的銀幣,模子就刻在鐵鉗頭上,當銀熔化了的時候,將鉗子頭伸進坩堝里夾取銀液後,提出來往冷水之中一淬,一塊銀幣就落在水裡了。

附:鐵錢

鐵質賤甚,從古無鑄錢。起於唐藩鎮魏博魏博:唐末藩鎮有魏博節度使,治所在今河北南部大名縣。按鐵錢之鑄,始於漢公孫述,南朝梁時亦鑄,非起於唐也諸地,銅貨不通,始冶為之,蓋斯須之計也。皇家盛時,則冶銀為豆冶銀為豆:明代皇帝賞賜臣下的物品中有銀豆,雜伯雜伯:伯即霸,雜伯指割據政權。如五代十國之馬殷即大量鑄鐵錢衰時,則鑄鐵為錢,並志博物者感慨。

譯文鐵這種金屬價值十分低賤,自古以來沒有用鐵來鑄錢的。鐵錢起源於作為唐朝藩鎮之一的魏博鎮地區,由於當時藩鎮割據,金屬銅無法販運,才不得已而用鐵來鑄錢,那只是一時間的權宜之計罷了。在唐代皇家興盛之時,曾經用白銀鑄成豆子來玩耍取樂,而到了後來藩鎮割據而國家衰落時,就連低賤的鐵也只好拿去鑄錢了!就一起記在這裡以表示博物廣識者的感慨吧。


評析本篇是中國古代技術書中有關鑄造技術最詳盡的記錄,從禮器到日常生活用品,都仔細地講解了鑄造方法、步驟,包括從製造模子到灌模完成,以及所使用的金屬成分,非常值得研究。閱讀本篇時,應當與五金和錘鍛兩篇連貫起來,這樣就能對我國古代金屬器物的使用、發明與製造方法有更深一層的了解。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