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皮油造燭法起廣信郡廣信郡:江西廣信府,今江西上饒地區,其法取潔淨桕子,囫圇入釜甑蒸,蒸後傾於臼內受舂。其臼深約尺五寸,碓以石為身,不用鐵嘴。石取深山結而膩者,輕童斫成限四十斤,上嵌橫木之上而舂之。其皮膜上油盡脫骨而紛落,挖起,篩於盤內再蒸,包裹入榨皆同前法。皮油已落盡,其骨為黑子。用冷膩小石磨不懼火煅者此磨亦從信郡深山覓取,以紅火矢圍壅煅熱以紅火矢圍壅煅熱:用燒紅的木炭圍滿石磨使其變熱,將黑子逐把灌入疾磨。磨破之時,風扇去其黑殼,則其內完全白仁,與梧桐子無異。將此碾蒸、包裹入榨,與前法同。榨出水油清亮無比,貯小盞之中,獨根心草燃至天明,蓋諸清油所不及者。入食饌即不傷人,恐有忌者,寧不用耳。
譯文用皮油製造蠟燭是江西廣信郡創始的。把潔淨的烏桕子整個放入飯甑里去蒸煮,蒸好後倒入臼內舂搗。臼約一尺五寸深,碓身是用石塊製造的,不用鐵嘴,而採取深山中堅實而細滑的石塊制就。琢成後重量限定四十斤,上部嵌在平橫木的一端,便可以舂搗了。烏桕子核外包裹的蠟質舂過以後全部脫落,挖起來,把蠟質層篩掉放入盤裡再蒸,然後包裹入榨,方法同上。烏桕子外面的蠟質脫落後,裡面剩下的核子就是黑子。用一座不怕火燒的冷滑小石磨這種磨石也是從廣信的深山中找到的,周圍堆滿燒紅的炭火加以烘熱,將黑子逐把投入快磨。磨破以後,就用風扇掉黑殼,剩下的便全是白色的仁,如梧桐子一樣。將這種白仁碾碎上蒸之後,用前文所述的方法包裹、入榨。榨出的油叫做『水油』,很是清亮,裝入小燈盞中,用一根燈芯草就可點燃到天明,其他的清油都比不上它。拿它來食用並不對人有傷害,但也會有些人不放心,寧可不食用。
其皮油造燭,截苦竹筒兩破,水中煮漲不然則粘滯。小篾箍勒定,用鷹嘴鐵杓挽油灌入,即成一枝。插心於內,頃刻凍結,捋箍開筒而取之。或削棍為模,裁紙一方,卷於其上而成紙筒,灌入亦成一燭。此燭任置風塵中,再經寒暑,不敝壞也。
譯文用皮油製造蠟燭的方法是:將苦竹筒破成兩半,放在水裡煮漲否則會黏帶皮油後,用小篾箍固定,用尖嘴鐵杓裝油灌入筒中,再插進燭芯,便成了一支蠟燭。過一會兒待蠟凍結後,順筒捋下篾箍,打開竹筒,將燭取出。另一種方法是把小木棒削成蠟燭模型,然後裁一張紙,卷在上面做成紙筒。然後將皮油灌入紙筒,也能結成一根蠟燭。這種蠟燭無論風吹塵蓋,還是經歷冷天和熱天,都不會變壞。
評析現代人照明用電,不像古時候照明只有點油燈,除了燒菜之外,其他用途所用的油,比如機油,大部分都是經過化學工業提煉的。但是古代沒有電也沒有化工廠,點燈要用油,燒菜也要用油,還有用在交通工具上的油,這些油從哪裡來?又怎麼得到這些油?【天工開物】中有詳盡的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