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28 09:11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译文
清澈的流水环绕一片草木丛生的沼泽地,驾着车马徐徐而去从容悠闲。
注释
清川:清清的流水,当指伊水及其支流。清:一作『晴』。川:河川。
带:围绕,映带。
薄:草木丛生之地,草木交错曰薄。
去:行走。
闲闲:从容自得的样子。
流水如有意,暮禽qín相与还。
译文
流水有意与我同去永不回返,暮鸟有心跟我一起倦飞知还。
注释
暮禽:傍晚的鸟儿。禽:一作『云』。
相与:相互作伴。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译文
荒凉的城池紧挨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经秋的重山。
注释
荒城:按嵩山附近如登封等县,屡有兴废,荒城当为废县。
临:当着。
古渡:指古时的渡口遗址。
迢tiáo递嵩sōng高下,归来且闭关。
译文
远远地来到嵩山脚下安家落户,紧闭房门谢绝世俗度过晚年。
注释
迢递:遥远的样子。递:形容遥远。
嵩高:嵩山别称嵩高山。
且:将要。
闭关:佛家闭门静修。这里有闭户不与人来往之意。闭:一作『掩』。
赏析此诗通过描写作者辞官归隐嵩山途中所见的景色,抒发了作者恬静淡泊的闲适心情。首联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颔联写水写鸟,其实乃托物寄情,写自己归山悠然自得之情,如流水归隐之心不改,如禽鸟至暮知还;颈联写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是寓情于景,反映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尾联写山之高,点明作者的归隐地点和归隐宗旨。全诗质朴清新,自然天成,尤其是中间两联,移情于物,寄情于景,意象疏朗,感情浓郁,诗人随意写来,不见斧凿之迹,却得精巧蕴藉之妙。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归隐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离归的车马缓缓前进,显得那样从容不迫。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动态,都反映出诗人归山出发时一种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第四句『暮禽相与还』承『长薄』,这两句又由『车马去闲闲』直接发展而来。这里移情及物,把『流水』和『暮禽』都拟人化了,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水在汩汩流淌,傍晚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好像在和诗人结伴而归。
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其实还是写作者自己有情:一是体现诗人归山开始时悠然自得的心情,二是寓有作者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之意,流露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所以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运用的还是寓情于景的手法。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对此加以渲染,正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作者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形容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练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写明归山过程的终结,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表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最终点明辞官归隐的宗旨,这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端,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作者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到恬静澹泊。说明作者对辞官归隐既有闲适自得,积极向往的一面,也有愤激不平,无可奈何而求之的一面。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可是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却又有精巧蕴藉之妙。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293
2、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115
3、邓安生等.王维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0版:105-106
4、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156-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