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夜歸鹿門山歌(孟浩然)

唐詩三百首作者:【清】蘅塘退士孫洙發布:休竹客

2022-10-29 12:57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譯文
黃昏時山寺的鐘聲在山谷中迴響,漁梁渡口處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

注釋
晝已昏:天色已黃昏。
漁梁:洲名,在湖北襄陽城外漢水中。
喧:吵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譯文
人們沿著沙岸向江村走過去,我也乘坐一葉小舟返回鹿門。

注釋
余:我。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譯文
鹿門山在月光映照下山樹漸漸顯現出來,好似忽然來到了龐公隱居之地。

注釋
開煙樹:指月光下,原先煙霧繚繞下的樹木漸漸顯現出來。
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荊州刺史劉表請他做官,拒絕後,攜妻登鹿門山採藥,一去不回。

岩扉fēi松徑長寂寥liáo,惟有幽人自來去。

譯文
相對的山岩和松間小路幽幽靜靜,只有隱居的人在此來來去去。

注釋
岩扉:指山岩相對如門。
幽人:隱居者,詩人自稱。



賞析這是一首寫景抒懷詩。一二句寫魚梁洲渡頭日暮十分喧鬧,並以此襯托詩人沉靜和灑脫超俗的胸懷。三四句寫人們歸家,詩人去鹿門,寫出了世人與詩人不同的歸途。五六句寫月光照耀,夜登鹿門山的情景,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最後兩句寫龐公隱居之所,岩壁門外,松徑寂寥,只有詩人與山林相伴,與塵世隔絕,詩人恬淡超脫的隱士形象躍然紙上。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
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於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的是安寧靜謐的環境,次句卻表現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
第二聯,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後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爲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中鹿門山的林木本爲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爲大自然所融化,至於忘乎所以。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採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邈已遠』的詩句。
『岩扉松徑長寂寥,惟有幽人自來去。』中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爲詩人徹底領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採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山岩之內,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裡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爲伴,隱者在這裡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閒淡素,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了隱居乃迫於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於平淡中見其優美,真實。顯然,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此詩通過描寫詩人夜歸鹿門山的所見所聞所感,抒發了詩人的隱逸情懷。整首詩按照時空順序,分別寫了江邊和山中兩個場景,先動後靜,以動襯靜,寫出鹿門清幽的景色,表現詩人恬靜的心境。


參考資料
1、余恕誠.中國古代詩歌散文欣賞: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28-29
2、江龍.唐詩三百首鑑賞辭典:江西教育出版社,2012:130-131
3、楊永勝.唐詩宋詞元曲大鑑賞:外文出版社,2012:26
4、吳兆基.唐詩三百首:三秦出版社,2007:53
5、聶巧平.崇文國學經典文庫·唐詩三百首:崇文書局,2012:42-43
6、蕭滌非.唐詩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80-81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