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秀才,不知書。
譯文
被推舉作秀才的人竟然不識字。
注釋
秀才:漢代為舉士的科目,要文才出眾的人才能當選。
察孝廉lián,父別居。
譯文
被薦舉作孝廉的人竟然不贍養父母。
注釋
孝廉:本來是漢代選舉官吏的兩種科目。『孝』指孝子,『廉』指廉潔之士,後來合稱『孝廉』。
寒素清白濁zhuó如泥,
譯文
被選拔為寒素、清白的人竟然像污泥一樣骯髒,
注釋
寒素:漢晉時舉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出身清貧。
清白:也是漢代選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為官清廉。
高第良將怯qiè如雞。
譯文
被稱為是幹吏良將的竟然象雞一樣膽小。
注釋
高第:漢代選拔士人的科目名。一說指出身豪門。
賞析『舉秀才,不知書。』凡舉作秀才科的人,本應文才深秀、學富五車,但實際上卻連字都不識,於是便產生了名與實強烈的對比,誇張又並不讓人覺得虛誕。
『察孝廉,父別居。』孝、廉本來兩科,後來合而為一,應是事親孝順、處事廉潔之人當選。這裡複詞偏義,重在講『孝』。孝之最為基本的,就是奉養雙親。但這位被薦之人,竟是與父親分居而住,就中國古代家庭觀念來看,無疑是不孝之舉了。
『寒素清白濁如泥』,寒素與清白,可能是性質相近的兩個科目。漢代察舉科目,只隨皇帝高興與需要而定,所以並不固定。【晉書·李重傳】中講到舉寒素要符合『門寒身索,無世祚之資』的條件,選舉制度漢晉相延,變化不應很大。范嘩在【後漢書·揚雄傳論】中說:『中興以後,復增淳樸、……清白、敦厚之屬。』可見二者都是選舉科目。一般科目之名稱與它所要求的品質應是相當的。故清白、寒素科出來的,應是出身清貧、為官清正之人,而實際上,勞動人民的評價則是『濁如泥』,可見他們是當不起那四個字的。
『高第良將怯如雞。』漢代不僅文官由重臣推薦,武將也如此。【漢書·昭帝紀】:『始元五年,詔舉郡國文學、高第各一人。』【後漢書·安帝紀】:『永初五年七月,詔三公、特進、九卿、校尉,舉列將子孫明曉戰陣任將帥者。』大概武將之舉,均要求『列將子孫』,正因此,此科目才取名『高第』吧。高第與文學對舉,在此又與良將並舉,可知與上面『寒素清白』一樣,是兩個相近科目。被薦之人,應『剛毅武猛,有謀謨【順帝紀】』,然而實際上卻膽小如雞,這真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這首民謠,用一兩個典型的細節,通過形象的比喻與誇張,將一個個名不符實的推舉現象並列起來,將封建時代選拔人材的虛偽、腐朽與可笑揭示得淋漓盡致,表現了勞動人民高超的戰鬥與諷刺藝術。
參考資料
1、葉桂剛王貴元.中國古代歌謠精品賞析: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1993:34-35
2、劉岳松,鄒芳村,王海濤.中學古詩文對照註譯:廣西民族出版社,1989: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