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論詩五首·其二·李杜詩篇萬口傳(趙翼·清)

古詩三百首作者:發佈:延章

2022-11-10 16:09

趙翼1727年~1814年1月10日清代文學家、史學家。字雲崧,一字耘崧,號甌北,又號裘萼,晚號三半老人,漢族,江蘇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乾隆二十六年進士。官至貴西兵備道。旋辭官,主講安定書院。長於史學,考據精賅。論詩主『獨創』,反摹擬。五、七言古詩中有些作品,嘲諷理學,隱寓對時政的不滿之情,與袁枚、張問陶並稱清代性靈派三大家。所著【廿二史札記】與王鳴盛【十七史商榷】、錢大昕【二十二史考異】合稱清代三大史學名著。

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

譯文
李白和杜甫的詩篇被成千上萬的人傳頌,流傳至今感覺已經沒有什麼新意了。

注釋
李杜:指李白和杜甫。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

譯文
歷史上每一朝代都會有有才華的人出現,各自開創一代新風,領導詩壇幾百年。

注釋
才人:有才情的人。
風騷:指【詩經】中的『國風』和屈原的【離騷】。後來把關於詩文寫作的事叫『風騷』。這裏指在文學上有成就的『才人』的崇高地位和深遠影響。



賞析詩的前兩句以李白、杜甫的詩為例來說理:『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為了說明詩風代變的道理,詩人舉出了詩歌史上的兩位大家,唐代的李白與杜甫為例。李白、杜甫的詩歌萬古流傳,無人能與之相比。即使是李、杜這樣的大詩人,他們的詩作因流傳千年,播於眾口,已經不再給人以新鮮感了。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可見,『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國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現,他們各自的影響也不過幾百年而已。作者認為詩歌應隨着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上應求變創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後面亦步亦趨。

此詩反映了作者詩歌創作貴在創新的主張。他認為詩歌隨時代不斷發展,詩人在創作的時候也應求新求變,並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格的詩人。寫出了後人繼承前人。本詩雖語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一句表達了文學創作隨着時代變化發展的主題思想與中心。

趙翼論詩提倡創新,反對機械模式。他通過對詩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顧,以歷史發展的眼光來看,各個時代都有其標領風騷的人物,不必為古人是從。詩歌也應隨着時代不斷發展。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