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漢紀五十 漢孝靈皇帝中平二年~四年

資治通鑑白話文作者:金色轟炸機發佈:金色轟炸機

2022-11-20 20:28

漢孝靈皇帝中平二年乙丑公元185年

夏,四月,庚戌,大雨雹。

夏季,四月,庚戌十二日天降大雹。

五月,太尉鄧盛罷;以太僕河南張延為太尉。

五月,太尉三公之一,名義上的最高軍政官鄧盛被免職。任命太僕九卿之一,掌管皇家車馬、河南郡治今河南洛陽市人張延為太尉。

六月,以討張角功,封中常侍張讓等十二人為列侯。

六月,漢靈帝以討伐張角有功的名義,封中常侍宦官張讓等十二人為列侯。

黃巾起義至少有一半原因出在這幫宦官身上。寸功未立居然能受到重賞,沒天理了。

秋,七月,三輔螟。

秋季,七月,三輔地區今陝西中部一帶螟蟲成災。

皇甫嵩之討張角也,過鄴,見中常侍趙忠舍宅逾制,奏沒入之。又中常侍張讓私求錢五千萬,嵩不與。二人由是奏嵩連戰無功,所費者多,征嵩還,收左車騎將軍印綬,削戶六千。八月,以司空張溫為車騎將軍,執金吾袁滂為副,以討北宮伯玉;拜中郎將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並統於溫。

皇甫嵩征討張角時,途經鄴城位於今河北臨漳縣,看到中常侍趙忠建造的住宅超過法定的規格,就上奏朝廷建議將趙忠的宅第予以沒收。此外,中常侍張讓曾私下向皇甫嵩索取五千萬錢賄賂,被皇甫嵩久戰不勝,沒有戰功,浪費了大批軍用物資。於是,漢靈帝便將皇甫嵩召回洛陽東漢都城,今河南洛陽市,收回他左車騎將軍的印信綬帶,並把他的封邑削減六千戶。八月,任命司空三公之一,名義上的最高監察官張溫為車騎將軍,執金吾九卿之一,禁衛軍統領兼管京城治安袁滂作他的副手,率軍征討北宮伯玉。並任命中郎將禁衛軍高級將領董卓為破虜將軍,與蕩寇將軍周慎一起歸張溫指揮。

真正在平定黃巾起義中立下大功的皇甫嵩,反而被排擠貶斥。昏君奸佞在朝,無論正直之士怎麼努力,這個國家都會無可挽回地滑向毀滅。

九月,以特進楊賜為司空。冬,十月,庚寅,臨晉文烈侯楊賜薨。以光祿大夫許相為司空。相,訓之子也。

九月,任命特進有資格參加朝會楊賜為司空。冬季,十月,庚寅疑誤,臨晉侯楊賜去世,被諡為『文烈』。任命光祿大夫皇帝的顧問許相為司空。許相是許訓的兒子。

諫議大夫劉陶上言:『天下前遇張角之亂,後遭邊章之寇,今西羌逆類已攻河東,恐遂轉盛,豕突上京。民有百走退死之心,而無一前斗生之計,西寇浸前,車騎孤危,假令失利,其敗不救。臣自知言數見厭,而言不自裁者,以為國安則臣蒙其慶,國危則臣亦先亡也。謹復陳當今要急八事。』大較言天下大亂,皆由宦官。宦官共讒陶曰:『前張角事發,詔書示以威恩,自此以來,各各改悔。今者四方安靜,而陶疾害聖政,專言妖孽。州郡不上,陶何緣知?疑陶與賊通情。』於是收陶下黃門北寺獄,掠按日急。陶謂使者曰:『臣恨不與伊、呂同疇,而以三仁為輩。今上殺忠謇之臣,下有憔悴之民,亦在不久,後悔何及!』遂閉氣而死。前司徒陳耽為人忠正,宦官怨之,亦誣陷,死獄中。

諫議大夫掌管進諫、議政劉陶上書說:『天下先有張角之亂,後有邊章之亂。如今西邊的羌族叛軍已在攻打河東郡郡治今山西夏縣,恐怕要越鬧越大,威脅到京城洛陽的安全。百姓們只有許多撤退逃生的念頭,而沒有一點前進奮戰以求生存的打算。西面的叛軍日漸逼進,車騎將軍張溫孤軍無援,假如疆場失利,敗局將不可收拾。我深知這樣反覆上書,必將招致陛下的厭煩,但是仍然不克制自己,要繼續向陛下進言,是因為我知道,國家平安,我也將從中受益;國家危險,我則會先行毀滅。現在,我再次陳述目前急待處理的八件事情。』這八件要事的主旨,是指出天下之所以大亂,都是因宦官引起。於是宦官們一齊向靈帝誣陷劉陶,說:『以前,張角反叛之後,陛下發佈詔書,威恩並施。從那以後,叛亂者都已改悔。現在四方安寧,而劉陶對陛下聖明的政治不滿,專門揭露妖孽一類的黑暗面。劉陶所言之事,州郡並沒有上報,他又是怎麼知道的?我們懷疑劉陶與賊人有聯繫。』靈帝於是下令逮捕劉陶,送交宦官控制的黃門北寺監獄,嚴型拷問,日益迫急。劉陶對代表皇帝審訊的使臣說:『我恨自己不能像伊尹、呂尚那樣為明主出力,卻與商朝末年的微子、箕子、比干三位仁人同一命運。如今上面濫殺忠良正直的臣子,下面的百姓則憔悴不堪,這個政權也不會支持很久了,將來後悔也來不及了!』於是,閉住氣自殺身亡。前任司徒三公之一,名義上的最高行政官陳耽為人忠正,宦官們很怨恨他,也加以誣陷,使他死在獄中。

伊尹、呂尚遇到的是明君,因此能幹出一番大事業。如果遇到的是紂王那樣的昏君,還要強行進諫,結果只能是像比干一樣,除了一死之外,於事無補。昏君丟了天下,不值得可憐,可憐的是萬千百姓,將在亂世中遭殃。

張溫將諸郡兵步騎十餘萬屯美陽,邊章、韓遂亦進兵美陽,溫與戰,輒不利。十一月,董卓與右扶風鮑鴻等並兵攻章、遂,大破之,章、遂走榆中。

張溫統率諸郡的步、騎兵十餘萬駐紮在美陽縣今陝西扶風縣。邊章、韓遂也進軍美陽,張溫與他們交戰失利。十一月,董卓與右扶風扶風地區的行政長官鮑鴻等合兵進攻邊章、韓遂,大破他們統領的西羌軍。邊章、韓遂敗退榆中縣今甘肅蘭州市

溫遣周慎將三萬人追之。參軍事孫堅說慎曰:『賊城中無谷,當外轉糧食,堅願得萬人斷其運道,將軍以大兵繼後,賊必睏乏而不敢戰,走入羌中,并力討之,則涼州可定也!』慎不從,引軍圍榆中城,而章、遂分屯葵園峽,反斷慎運道,慎懼,棄車重而退。

張溫派周慎率領三萬人追剿邊章、韓遂。參軍事軍事參謀官孫堅向周慎建議說:『叛軍據守的城中缺少糧食,將從外面運入。我願充領一萬人,截斷敵軍的運糧道,將軍統大軍跟在後面接應,叛軍必然會因疲憊飢餓而不敢應戰,退回羌人腹地。到那時,再合力圍剿他們,就可以平定涼州。』周慎沒有聽從他的建議,率軍將榆中城團團圍住。而邊章、韓遂分兵駐守葵園峽位於今甘肅蘭州市西,反而將官軍的運糧道路截斷。周慎感到恐慌,丟棄輜重撤軍。

溫又使董卓將兵三萬討先零羌,羌、胡圍卓於望垣北,糧食乏絕,乃於所渡水中立以捕魚,而潛從下過軍。此賊追之。決水已深,不得渡,遂還屯扶風。

張溫又派董卓率領三萬人去討伐羌族的先零部落。羌人與胡人在望垣縣今甘肅天水市西北以北將董卓團團圍住。董卓軍中缺糧,於是便在打算渡河的地方築起堤堰,假裝要捕魚充飢。然後,在堤堰的掩護之下,悄然撤退。等到羌人發覺而追擊時,董卓早將堤堰決開,河水已深,致使羌人無法過河追趕。於是董卓回師,駐紮扶風。

張溫以詔書召卓,卓良久乃詣溫;溫責讓卓,卓應對不順。孫堅前耳語謂溫曰:『卓不怖罪而鴟張大語,宜以召不時至,陳軍法斬之。』溫曰:『卓素著威名於河、隴之間,今日殺之,西行無依。』堅曰:『明公親率王師,威震天下,何賴於卓!觀卓所言,不假明公,輕上無禮,一罪也;章、遂跋扈經年,當以時進討,而卓雲未可,沮軍疑眾,二罪也;卓受任無功,應召稽留,而軒昂自高,三罪也。古之名將仗鉞臨眾,未有不斷斬以成功者也。今明公垂意於卓,不即加誅,虧損威刑,於是在矣。』溫不忍發,乃曰:『君且還,卓將疑人。』堅遂出。

張溫以皇帝的詔書徵召董卓,董卓拖延很久才前去晉見張溫。張溫責備董卓,而董卓應答時毫不恭順。孫堅上前附在張溫的耳邊悄聲說道:『董卓不怕獲罪,反而氣焰囂張,口氣很大,應該按照軍法「受召不及時到達」一條,申明法令,予以處斬。』張溫回答說:『董卓在黃河、隴山之間一向有威望,今天將他殺死,西征將沒有依靠。』孫堅說:『將軍親自統率皇家大軍,威震天下,何必依賴於董卓!觀察董卓的言談舉止,對您不尊重,輕視長官,舉止無禮,是第一條罪狀;連章、韓遂叛亂一年多,應及時征討,而董卓卻說不可,動搖軍心,是第二條罪狀;董卓接受委派,無功而回,長官徵召時又遲遲不到,而且態度倨傲自大,是第三條罪狀。古代的名將受命統軍出征,沒有不靠斷然誅殺以成功的。如果將軍對董卓加意拉攏,不立即誅殺,那麼,損害統帥威嚴和軍中法規的過失,就在您的身上。』張溫不忍心動手,便說:『你先回去,時間一長,董卓會起疑心的。』孫堅於是告辭而出。

張溫這個統帥完全不合格,軍事水平不夠,軍紀也不嚴整。此仗丟了朝廷的臉面,令朝廷在西部地區的威信嚴重下降。從此漢朝漸漸失去對西部的掌控,董卓、韓遂等軍閥開始做大。

是歲,帝造萬金堂於西園,引司農金錢、繒帛積堂中,復藏寄小黃門、常侍家錢各數千萬,又於河間買田宅,起第觀。

本年,漢靈帝在西園京城洛陽周邊的皇家園林修造萬金堂,把大司農九卿之一,掌管全國經濟農業所管國庫中的金錢及綢緞等都搬到萬金堂中,堆得滿滿的。靈帝還把錢寄存在小黃門宦官、中常侍家中,每家各存數千萬。並在他當皇帝之前的封地河間國封國都城位於今河北獻縣購買田地,修建住宅。

百姓饑寒交迫,朝廷千瘡百孔。皇帝卻成了全國最大的貪污犯。霸佔屬於國家的財產。像極了某些公司的老闆,公司負債纍纍,他卻仍然花天酒地。

漢孝靈皇帝中平三年丙寅公元186年

春,二月,江夏兵趙慈反,殺南陽太守秦頡。

春季,二月,江夏郡郡治今湖北新洲縣的兵士趙慈聚眾造反,殺死南陽郡郡治今河南南陽市宛城區太守秦頡。

庚戌,赦天下。

庚戌十六日,大赦天下。

太尉張延罷。遣使者持節就長安拜張溫為太尉。三公在外始於溫。

太尉張延被免職。漢靈帝派遣使者持符節代表皇帝的信物到長安今陝西西安市,任命張溫為太尉。在京城以外任命三公,由張溫開始。

三公的地位一向是非常尊崇的,皇帝見了也要起立迎接。任命三公,也是一件很隆重的大事,皇帝要在大殿舉行儀式。如今,派個使者就任命了,說明三公的地位在下降。

以中常侍趙忠為車騎將軍。帝使忠論討黃巾之功,執金吾甄舉謂忠曰:『傅南容前在東軍,有功不侯,天下失望。今將軍親當重任,宜進賢理屈,以副眾心。』忠納其言,遣弟城門校尉延致殷勤於傅燮。延謂燮曰:『南容少答我常侍,萬戶侯不足得也!』燮正色拒之曰:『有功不論,命也。傅燮豈求私賞哉!』忠愈懷恨,然憚其名,不敢害,出為漢陽太守。

任命中常侍趙忠為車騎將軍。漢靈帝命趙忠評定討伐黃巾軍的功勞。執金吾甄舉對趙忠說:『傅燮xiè先前在征伐東方的黃巾軍時,立有大功,但是未被封侯,天下人感到失望。如今將軍親負這項重任,應該推舉賢人,審理冤情,以滿足眾人之心。』趙忠採納了甄舉的意見,派他的弟弟城門校尉戍守京城各門趙延去向傅燮致意。趙延對傅燮說:『只要你肯稍稍接受我哥哥的友情,封萬戶侯則不在話下。』傅燮正色地拒絕他說:『有功而未得到封賞,是我的命運不好,我豈能乞求私人的恩惠!』趙忠知道後,越發懷恨,然而顧忌傅燮的名望,不敢公開加以迫害,便任命他為漢陽郡郡治今甘肅甘谷縣太守,離開了京城。

宦官把朝廷的封賞當做拉攏人的交易,傅燮正直,不肯和他們同流合污。本來嘛,身無寸功的宦官都封侯了,這個侯爵也就不值錢了。

帝使鈎盾令宋典修南宮玉堂,又使掖庭令畢嵐鑄四銅人,又鑄四鍾,皆受二千斛。又鑄天祿、蝦蟆吐水於平門外橋東,轉水入宮。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為可省百姓灑道之費。

漢靈帝讓鈎盾令掌管皇家園林宋典在南宮裏修建玉堂殿。並讓掖庭令掌管後宮畢嵐鑄造四個銅人,再鑄四口銅鐘,容量都為兩千斛。又鑄造一種名為『天祿』的獸及吐水的蛤蟆,在平門京城洛陽的南門外的橋東吐水,將水輸入皇宮之內。又作翻車和渴烏,放在橋西,用來澆灑城外南北大道,認為可以節省百姓灑水潑道的費用。

中國自古以來不缺能工巧匠。可皇帝把這些技術用於自己享受,而不是推廣到全國造福社會。因此,機械技術逐漸淪為千夫所指的『奇技淫巧』,因為在世人看來,這些東西不能提高社會生產力,又浪費錢。其實是被當權者所耽誤。

五月,壬辰晦,日有食之。

五月,壬辰晦三十日,出現日食。

六月,荊州刺史王敏討趙慈,斬之。

六月,荊州今湖北、湖南一帶刺史王敏討伐趙慈,將他斬殺。

車騎將軍趙忠罷。

車騎將軍趙忠被免職。

冬,十月,武陵蠻反,郡兵討破之。

冬季,十月,武陵蠻族反叛,武陵郡郡治今湖南常德市的軍隊將他們鎮壓下去。

前太尉張延為宦官所譖,下獄死。

前任太尉張延遭宦官們誣陷,被逮捕,死在獄中。

十二月,鮮卑寇幽、並二州。

十二月,鮮卑族侵掠幽州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寧、朝鮮國一帶與并州今陝西北部、山西一帶

征張溫還京師。

徵召張溫回京城洛陽。

漢孝靈皇帝中平四年丁卯公元187年

春,正月,己卯,赦天下。

春季,正月,己卯二十一日,大赦天下。

二月,滎陽賊殺中牟令。三月,河南尹何苗討滎陽賊,破之;拜苗為車騎將軍。

二月,滎陽今河南滎陽市盜賊殺死中牟縣今河南中牟縣縣令。三月,河南尹管理京城及其周邊的郡級行政長官何苗統軍討伐滎陽盜賊,將他們鎮壓下去。漢靈帝任命何苗為車騎將軍。

到處是『盜賊』,朝政腐敗,民不聊生,正是滋生盜賊的溫床。只要百姓生活依然困苦,『盜賊』只能是越剿越多。

韓遂殺邊章及北宮伯玉、李文侯,擁兵十餘萬,進圍隴西,太守李相如叛,與遂連和。

韓遂殺死邊章及北宮伯玉、李文侯,吞併了他們的部隊,指揮着十餘萬大軍行動包圍了隴西郡郡治今甘肅臨兆縣。隴西郡太守李相如叛變朝廷,與韓遂聯合在一起。

涼州刺史耿鄙率六郡兵討遂。鄙任治中程球,球通姦利,士民怨之。漢陽太守傅燮謂鄙曰:『使君統政日淺,民未知教。賊聞大軍將至,必萬人一心,邊兵多勇,其鋒難當;而新合之眾,上下未和,萬一內變,雖悔無及。不若息軍養德,明賞必罰,賊得寬挺,必謂我怯,群惡爭勢,其離可必。然後率已教之民,討成離之賊,其功可坐而待也!』鄙不從。夏,四月,鄙行至狄道,州別駕反應賊,先殺程球,次害鄙,賊遂進圍漢陽。城中兵少糧盡,燮猶固守。

涼州今陝西西部、青海東部、甘肅、寧夏一帶刺史耿鄙率領屬下六郡的軍隊討伐韓遂。耿鄙很信任治中刺史的佐官程球,但程球貪贓枉法,好營私利,引起士人和百姓的不滿。漢陽太守傅燮對秋鄙說:『您到職的時間不長。人民還沒有很好地受到教化。賊軍聽說官軍即將征討,必然會萬眾一心。邊疆地區士兵人多驍勇善戰,鋒銳難當。而我軍則是由六郡的軍隊新近組合而成,上下尚未和睦,萬一發生內亂,儘管後悔也來不及了。不如讓軍隊修整一下,培養統帥的威信,做到賞罰分明。賊軍看到形勢緩和,必然認為我軍膽怯,他們之間就會爭權奪利,必然離心離德。然後,您率領已經教化好的民眾,去征伐已然分崩離析的賊軍,大功可以坐着等待完成!耿鄙不聽從。夏季,四月,耿鄙大軍行進到狄道縣今甘肅臨兆縣,涼州別駕刺史的佐官叛變,響應賊軍,先殺程球,後殺耿鄙。賊軍因而進兵包圍了漢陽郡,城中兵少,糧盡,但傅燮仍然堅守。

一將無能累死千軍,朝廷派到西部主持大局的淨是這種無能之輩。不僅葬送了這麼多官軍,還害了忠臣傅燮。

時北地胡騎數千隨賊攻郡,皆夙懷燮恩,共於城外叩頭,求送燮歸鄉裏。燮子干,年十三,言於燮曰:『國家昏亂,遂令大人不容於朝。今兵不足以自守,宜聽羌、胡之請,還鄉裏,徐俟有道而輔之。』言未終,燮慨然嘆曰:『汝知吾必死邪!聖達節,次守節。殷紂暴虐,伯夷不食周粟而死。吾遭世亂,不能養浩然之志,食祿,又欲避其難乎!吾行何之,必死於此!汝有才智,勉之勉之!主簿楊會,吾之程嬰也。』

當時,有數千名北地郡郡治今寧夏吳忠市的胡人騎兵跟隨賊軍攻打郡城,他們都懷念傅燮的恩德,一齊在城外叩頭,請求護送傅燮返回家鄉北地郡。傅燮的兒子傅干只有十三歲,對父親說:『皇上昏庸糊塗,致使您在朝中無法容身。如今部下兵少,無法堅守。應該聽從羌、胡人的請求,回歸故鄉,將來等到有聖明的天子出來,再去輔佐。』傅干的話沒有說完,傅燮十分感慨,嘆息道:『你知道我必須會死嗎!只有聖人能通達權變,其次則是堅守節操。從前商紂王暴虐,忠臣伯夷仍然嚴守臣節,不吃周朝的糧食而餓死。我生逢亂世,不能居家靜養浩然之氣。已經接受了朝廷的傣祿,還想逃避危險嗎!我往哪裏走?一定要死在這裏。你有才智,要好好努力!主簿掌管文書楊會就是我的程嬰,他會盡力照顧你的。』

按理說此次兵敗並非傅燮的責任,沒必要為了別人的過失而讓自己犧牲。但 傅燮知道,他得罪了宦官集團。一旦他離開,宦官肯定會誣陷他臨陣脫逃,要他的命。只能在這裏以死報國了。
這裏他提到的程嬰,是春秋時期晉國大夫趙盾的友人,趙氏被人陷害滅族,他保全趙氏遺孤,將其養大後復仇,重新振興趙氏。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趙氏孤兒』。

狄道人王國使故酒泉太守黃衍說燮曰:『天下已非復漢有,府君寧有意為吾屬帥乎?』燮按劍叱衍曰:『若剖符之臣,反為賊說邪!』遂麾左右進兵,臨陳戰歿。耿鄙司馬扶風馬騰亦擁兵反,與韓遂合,共推王國為主,寇掠三輔。

狄道人王國派前酒泉郡郡治今甘肅酒泉市太守黃衍前來勸說傅燮道:『漢朝已不再能統治天下了,您願意做我們的首領嗎?』傅燮按劍叱責黃衍說:『你身為國家正式任命的太守,反倒為叛軍做說客嗎?』於是,傅燮率領左右沖向賊軍,臨陣戰死。耿鄙屬下的司馬扶風人馬騰也率軍造反,與韓遂聯盟,共同推舉王國為首領,攻擊搶掠三輔地區。

太尉張溫以寇賊未平,免;以司徒崔烈為太尉。五月,以司空許相為司徒;光祿勛沛國丁宮為司空。

太尉張溫因為沒能平定叛亂,被免職。任命司徒崔烈為太尉。五月,任命司空許相為司徒,光祿勛九卿之一,宮廷侍衛統領、沛國封國都城位於今安徽淮北市相山區人丁宮為司空。

初,張溫發幽州烏桓突騎三千以討涼州,故中山相漁陽張純請將之,溫不聽,而使涿令遼西公孫瓚將之。軍到薊中,烏桓以牢稟逋縣,多叛還本國。張純忿不得將,乃與同郡故泰山太守張舉及烏桓大人丘力居等連盟,劫略薊中,殺護烏桓校尉公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終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移書州郡,雲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敕公卿奉迎。

當初,張溫徵發幽州烏桓族的三千名騎兵去征討涼州賊軍,前中山國封國都城位於今河北定州市國相、漁陽郡郡治今北京市密雲區人張純請求統領這些烏桓騎兵,張溫不肯,而讓涿縣今河北涿州市縣令,遼西人公孫瓚統領。部隊到薊縣今北京市西城區時,烏桓騎兵因為糧餉拖欠不發,多數人叛逃,返回烏桓部落。張純因為沒有讓他統領烏桓兵而懷恨在心,便與同郡人、前泰山郡郡治今山東泰安市太守張舉和烏桓部落首領丘力居等聯盟,搶劫薊縣,並殺死護烏桓校尉掌管歸降烏桓人事務公綦稠、右北平郡郡治今河北唐山市豐潤區太守劉政,遼東郡郡治今遼寧遼陽市太守陽終等人,部眾多達十餘萬,駐紮在肥如縣今河北盧龍縣。張舉稱皇帝,張純稱彌天將軍、安定王。他們發佈公文通告各州、郡,宣稱張舉將取代東漢政權,要求靈帝退位,命公卿奉迎張舉。

經過黃巾起義,朝廷對地方的控制能力大為減弱。這些地方官都不把朝廷派來的欽差張溫放在眼裏。稍不如意就叛變。朝廷也缺錢,無力給各地兵馬發錢,沒錢自然沒人聽話。地方的軍閥化已經基本形成,東漢朝廷名存實亡。

冬,十月,長沙賊區星自稱將軍,眾萬餘人;詔以議郎孫堅為長沙太守,討擊平之,封堅烏程侯。

冬季,十月,長沙郡郡治今湖南長沙市盜賊區星自稱將軍,部眾有一萬多人。漢靈帝下詔,任命議郎掌管議政、進諫孫堅為長沙太守,將他們鎮壓下去。孫堅被封為烏程侯。

孫堅是孫策孫權的父親,是一員猛將。

十一月,太尉崔烈罷;以大司農曹嵩為太尉。

十一月,太尉崔烈被免職。任命大司農曹嵩為太尉。

曹操的父親當上了三公,這個官是靠給宦官行賄得來的。

十二月,屠各胡反。

十二月,匈奴屠各胡部落反叛。

是歲,賣關內侯,直五百萬錢。

本年,售賣關內侯二十等爵位中的第二等,有食邑無封地,價格為五百萬錢。

關內侯是很高的爵位了,這都能拿來賣,朝廷真是太缺錢了。當然,收上來的錢也用不到實處,大部分都被皇帝和宦官貪污了。

前太丘長陳寔卒,海內赴吊者三萬餘人。寔在鄉閭,平心率物,其有爭訟,輒求判正,曉譬曲直,退無怨者;至乃嘆曰:『寧為刑罰所加,不為陳君所短!』楊賜、陳耽,每拜公卿,群僚畢賀,輒嘆寔大位未登,愧於先之。

前任太丘縣今河南永城市縣長陳寔去世。全國各地前去參加弔喪活動的有三萬餘人。陳寔在鄉裏,公平正直地統率民眾。百姓發生爭執,都要請他裁決,他把是非曲直講解得十分清楚,事過之後沒有抱怨的。甚至有人嘆息說:『寧可接受刑罰,也不願被陳先生責備!』楊賜和陳耽,每當被任命為公、卿等高級職務,文武百官都來祝賀時,總嘆息陳寔未能出任高官,對自己先任要職而感到慚愧。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