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佈:延章
2022-11-24 16:44
周敦頤1017年6月1日—1073年7月14日,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實,字茂叔,諡號元公,道州營道樓田保今湖南省道縣人,世稱濂溪先生。是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學思想的開山鼻祖,文學家、哲學家。著有【周元公集】【愛蓮說】【太極圖說】【通書】後人整編進【周元公集】。周敦頤所提出的無極、太極、陰陽、五行、動靜、主靜、至誠、無欲、順化等理學基本概念,為後世的理學家反覆討論和發揮,構成理學範疇體系中的重要內容。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uó清漣lián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màn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xiè玩焉。甚愛一作:盛愛
譯文
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只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上的人十分喜愛牡丹。而我唯獨喜愛蓮花從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內空外直,不生蔓不長枝,香氣遠播更加清香,筆直潔淨地立在水中。人們只能遠遠地觀賞而不能靠近賞玩它啊。
注釋
說:一種議論文的文體,可以直接說明事物或論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記載來論述道理。
之:的。
可愛:值得憐愛。
者:花。
甚:很,非常。
蕃:多。
自:自從。
李唐:指唐朝。唐朝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
獨:只,僅僅。
之: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出:長出。
淤泥:污泥。
染:沾染污穢。
濯:洗滌。
清漣:水清而有微波,這裏指清水。
妖:美麗而不端莊。
中通外直:它的莖內空外直。通:貫通;通透。直:挺立的樣子。
不蔓不枝:不生蔓,不長枝。
香遠益清:香氣遠播,愈加使人感到清雅。益:更加。清:清芬。
亭亭淨植:筆直地潔淨地立在那裏。亭亭:挺直的樣子。植:豎立。
可:只能。
褻玩:靠近賞玩。褻:親近而不莊重。
焉:句末語氣詞,這裏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啊』『呀』,助詞。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後鮮xiǎn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譯文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唉!對於菊花的喜愛,陶淵明以後就很少聽到了。對於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對於牡丹的喜愛,當然就很多人了!
注釋
謂:認為。
隱逸者:指隱居的人。在封建社會裏,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就隱居避世。
君子:指道德品質高尚的人。
者:……的人或物。隨着前面的名詞而變化。
噫:感嘆詞,相當於現在的『唉』。
菊之愛:對於菊花的喜愛。之:語氣助詞,的。一說為『賓語提前的標誌』
鮮:少。
聞:聽說。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樣的還有什麼人呢?
宜乎眾矣:愛牡丹的應當有很多人吧。宜乎:當然應該。宜:當。眾:眾多。
賞析
這篇文章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描寫蓮花高潔的形象;第二部分則揭示了蓮花的比喻義,分評三花,並以蓮自況,抒發了作者內心深沉的慨嘆。
首句『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選用『可愛』二字,包羅群芳,表明托物寄興,並不刻意求工,極見其立言斟酌之妙。
接着敘說『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不肯為五斗米折腰,解綬歸隱後,飲酒賦詩,安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逸趣。『獨愛菊』,顯示淵明雅致芬芳,傲然物外的性格,而且更加明確了題意:陶淵明可以愛菊抒懷,我怎不可獨愛蓮呢?
繼寫『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寫了唐人,特別是統治階層『甚愛牡丹』的好尚,這幾句像是重複,但實為加深語意也,而且此句入文,讓對比感更為強烈,為其求蓮之高潔鋪下了引子。大意是周敦頤本人獨愛蓮與晉陶淵明的愛菊避世不同,為保持一份高潔,寧願終老南山。他要在塵世中當個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這種在污世保持清白與獨自避世求真的心態,與眾人皆羨富貴的從眾心態是有着思想境界上本質的區別的。這為愛蓮說所要表達的『出淤泥而不染』作了最好的鋪墊。
然後作者撇開一筆說,讓那些人愛其所愛吧,『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這一連串鋪敘,對蓮花挺拔秀麗的芳姿,清逸超群的美德,特別是可敬而不可侮慢的嶔崎磊落的風範,作了有力的渲染。這幾句隱喻作者本身具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高尚品格。實際上,他說的意思就是:官場黑暗,要在官場上保持自己高潔的品格,就如同蓮花出淤泥而不染那麼難。這也是他為官的經驗總結,因為他不想同流合污。而『濯清漣而不妖』,不過是作者的一種良好願望罷了。他為官正直,數洗冤獄,為民作主;晚年定居廬山,著書明道,潔身自愛,頤養天年,便是身體力行,澹泊明志的體現。這正是這篇小品能給人思想情趣以深切感染的着力之處。
接下來,作者對三種花象徵的不同性格進行了比較和品評:『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本來,花是不具備人格的,但在作者眼裏,蓮花近於菊,卻不像菊那樣清高冷傲,似乎是逃避現實的隱者;它更不像牡丹那樣妍麗妖冶,以富貴媚人。蓮花出於污濁現實而不受沾染,受清水洗濯而不顯妖冶,實為百花叢中的賢君子。另外,蓮花又是佛教中的聖物,如來、觀音均以蓮花為座。唐釋道世【三寶敬佛】云:『故十方諸佛,同出於淤泥之濁;三身正覺,俱坐於蓮台之上。』作者【題蓮】詩也云:『佛愛我亦愛,清香蝶不偷。一般清意味,不上美人頭。』與這篇小品參照,情趣相得益彰。
最後,作者評花進而對『愛』也作出評價:『噫!菊之愛,陶後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深深地慨嘆:當今之世真隱者少,有德者寡,而趨炎附勢鑽刺富貴之門的小人比比皆是;這莽莽紅塵,能有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共同去根治這社會痼疾呢?這裏先用花進行比喻,讓花的特性喻人,雖平淡,但比喻帖切,然後借花喻人,將陶淵明的避世,世人皆追求榮華富貴的心態描寫的淋漓盡致。言下雖不免流露出一種孤掌難鳴的哀怨,但意味深長,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寡廉鮮恥之徒。這裏,周敦頤是高傲的,他那種不從眾只求純淨的心態,在碌碌塵世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感嘆,是因為世風日下,大多數人皆被世事玷染。
作者通過對蓮花的愛慕與禮讚,表明自己對美好理想的憧憬,對高尚情操的崇奉,對庸劣世態的憎惡。
參考資料
1、劉盼遂郭預衡.中國歷代散文選:北京出版社,1981:228-229.
2、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室.九年義務教育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八年級·上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71-172.
3、周敦頤與【愛蓮說】·贛南師範學院學報,JournalofGannanTeacher’sCollege編輯部郵箱,1983年Z1期
4、陳振鵬張培恆.古文鑑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1253-1255.
5、吳功正.古文鑑賞辭典: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924-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