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題破山寺後禪院(常建·唐代)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佈:延章

2022-11-25 15:22

常建708-765,唐代詩人,字號不詳,有說是邢臺人或說長安今陝西西安人,開元十五年與王昌齡同榜進士,長仕宦不得意,來往山水名勝,過着一個很長時期的漫遊生活。後移家隱居鄂渚。天寶中,曾任盱眙尉。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譯文
清晨我進入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陽照在山林上。

注釋
清晨:早晨。
入:進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陽。
照:照耀。
高林:高樹之林。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曲一作:竹

譯文
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處,禪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叢中。

注釋
曲徑:一作『竹徑』,又作『一徑』。
通:一作『遇』。
幽:幽靜。
禪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山光悅鳥性,潭tán影空人心。

譯文
山中明媚景色使飛鳥更加歡悅,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注釋
悅:此處為使動用法,使……高興。
潭影:清澈潭水中的倒影。
空:此處為使動用法,使……空。此句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臨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萬籟lài此都dōu寂,但余鐘磬qìng音。

譯文
此時此刻萬物都沉默靜寂,只留下了敲鐘擊磬的聲音。

注釋
萬籟:各種聲音。籟,從孔穴裏發出的聲音,泛指聲音。
此:在此,即在後禪院。
都:一作『俱』。
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又作『唯聞』。
鐘磬:指鍾、磬之聲。磬,古代用玉或金屬製成的曲尺形的打擊樂器。



賞析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一首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詠寺詩為數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構思獨具特色,它緊緊圍繞破山寺後禪房來寫,描繪出了這特定境界中所獨有的靜趣。

首聯"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落筆勾勒出清晨時分後禪房四周的環境。早晨,初升的紅日將金色的陽光灑向寺院,灑向虞山之中的林木,使寺院變得更加絢麗明亮,高聳入空的山林也變得更加翠綠蔥蘢,令人心曠神怡。這裏,一個"入"字,寫出了古寺美景之幽遠,一個"照"字又將旭日東升時的勃勃生機給刻寫得出神入化,透露出詩人欣喜昂揚的情緒。首聯是寫後禪院的遠景,為下文的近景刻畫打下了基礎。

頷聯"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點出題中"後禪院"三字,描寫出通向後禪院彎曲幽深的小路和後禪院景色的幽靜迷人。僧房深藏在花木叢中,香氣馥郁,宋歐陽修曾感慨地稱讚道:"我常喜誦常建詩云:「竹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故仿其語作一聯,久不可得,乃知造意者唯難工也。"這一聯的美,不僅體現在寫景的準確傳神上,而且表現在其思想內涵的深邃上。佛教提倡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清淨,無欲無求,苦修苦行,而後禪院卻花木繁茂,清香撲鼻,由此含蓄曲折地表現僧侶們內心對美的熱烈嚮往和執着追求。『曲徑通幽』之美學在中國古典園林上有廣泛運用。

頸聯和尾聯在意念上緊承頷聯,頷聯寫詩人的發現之美,追尋之樂,這兩聯則通過有聲有色、有動有靜、有情有態的景物描寫來渲染佛門禪理滌盪人心、怡神悅志的作用,在給讀者帶來美的享受的同時又把讀者帶進幽美絕世的佛門世界。詩人舉目四望,只見艷陽高照,天地生輝,翠竹幽林沐浴在陽光燦爛之中熠熠生輝,眩人眼目;活潑小鳥歡飛在茂林修竹之間自由自在,惹人羨慕。禪房前面是一池清澈見底的水潭,藍天白雲、茂林修竹倒映其間,給人以潔淨空明、心曠神怡之感。『空人心』應對上句『悅鳥性』,點示如此空靈純潔的世界的確可以滌除塵念,淨化心靈;『悅鳥性』又暗示人只有像鳥一樣,遠離凡塵,回歸自然,崇佛信道,才能保持本真,逍遙適世。頸聯寫山光物態,寫小鳥歡飛,寫潭影空明,無一不在形象地暗示禪味佛理感化人心,淨化靈魂的奇妙作用。

尾聯兩句以聲襯靜,營造一個萬籟俱寂的境界,這與王籍的『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有異曲同工之妙。鐘磬之音,遠遠超出了『晨鐘暮鼓』的報時功能,而被賦予一些寓意深微的象徵意義,這是來自佛門聖地的世外之音,這是引領人們進入純淨怡悅世界的奇妙佛音,這是迴蕩在人們心靈深處的天籟之音,悠揚而宏亮,深邃而超脫。顯然,詩人欣賞這禪院與世隔絕的居處,領略這空門忘情塵俗的意境,寄託了自己遁世無門的情懷,禮讚了佛門超拔脫俗的神秘境界。


參考資料

1、彭定求等.全唐詩(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34
2、於海娣等.唐詩鑑賞大全集.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183-184
3、蘅塘退士等.唐詩三百首·宋詞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華文出版社,2009:103-104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