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無師則行不能導正無法則唯利是從而知,則必爲盜;勇,則必爲賊;雲能,則必爲亂亂人之器;察,則必爲怪;辯,則必爲誕。人有師有法而知,則速通通禮義於其行;勇,則速威;雲能,則速成成人之器;察,則速盡窮於事物之義理;辯,則速論定是非。故有師法者,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人之大殃也。人無師法,則隆性矣性之惡者;有師法,則隆積矣。而師法者,所得乎情,非所受乎性,不足以獨立而治。性也者,吾所不能爲也,然而可化也;情也者,非吾所有也,然而可爲也。注錯習俗,所以化性也;並一而不二,所以成積也。習俗移志,安久移質。並一而不二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
現代漢語
所以,人如果沒有老師的教導,不懂得法度,如果具有智慧,就會做出盜竊的事情;如果有勇氣,就會搶劫;如果有才能,就必定會作亂;能夠明察,就會發表奇談怪論;如果善於辯駁,就一定會虛妄詭辯。但有了老師的教導,如果懂得法度,具有智慧,就能很快顯達;如果有勇氣,就能很快變得威武;如果有才能,就能很快取得成功;如果能明察,就能很快通曉事理;如果善辯,就能很快判斷是非。所以,有老師的教導和有法度,就是人們最大的的財富;反之,沒有老師的教導和沒有法度,就會成爲人們的災禍。沒有老師的教導,不懂得法度,人就會任性而爲;如果有老師教導,懂得法度,就會重視學習的積累;而老師的法度本身也是通過學習的積累得來的,不是先天具有的,它不能獨立地治理自己。本性,不是我們後天所能造成的,但是本性卻可以加以改變;積累,不是我們先天所有的,卻可以造就。風俗習慣可以改變人的思想,長久地受風俗習慣的影響,就會改變人的本性。只要專心致志,不三心二意,就能通於神明,與天地相參同了。
按性者,行也,人之行也善也惡。然荀子以人性之有惡無善,謬矣。使性之有惡無善,何以修之哉?克己而修者,慝其惡而揚其善而已也。人或不能修者,以其善之不發,惡之不慝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