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蘭亭集序(王羲之·魏晉)

古詩詞文(中小學教材)作者:古典詩詞發布:延章

2022-12-4 16:21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祖籍琅琊今屬山東臨沂,後遷無錫,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今屬浙江。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永和九年,歲在癸guǐ丑,暮春之初,會於會kuài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tuān,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shāng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shāng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譯文
永和九年,時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們會集在會稽郡山陰城的蘭亭,為了做禊禮這件事。諸多賢士能人都匯聚到這裡,年長、年少者都聚集在這裡。蘭亭這個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高密的樹林和竹叢;又有清澈激盪的水流,在亭子的左右輝映環繞,我們把水引來作為漂傳酒杯的環形渠水,排列坐在曲水旁邊,雖然沒有管弦齊奏的盛況,但喝着酒作着詩,也足夠來暢快表達幽深內藏的感情了。

注釋
永和:東晉皇帝司馬聃晉穆帝的年號,從公元345—356年共12年。永和九年上巳節,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41人。舉行禊禮,飲酒賦詩,事後將作品結為一集,由王羲之寫了這篇序總述其事。暮春:陰曆三月。暮,晚。會:集會。會稽:郡名,今浙江紹興。山陰:今紹興越城區。修禊事也:為了做禊禮這件事。古代習俗,於陰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後定為三月三日,人們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實際上這是古人的一種遊春活動。群賢:諸多賢士能人。指謝安等三十二位社會的名流。賢:形容詞做名詞。畢至:全到。畢,全、都。少長:如王羲之的兒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謝安、王羲之等是長。咸:都。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嶺。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樣子。激湍:流勢很急的水。映帶左右:輝映點綴在亭子的周圍。映帶,映襯、圍繞。流觴曲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彎曲的水道中任其飄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飲酒。這是古人一種勸酒取樂的方式。流,使動用法。曲水,引水環曲為渠,以流酒杯。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邊,水邊。絲竹管弦之盛:演奏音樂的盛況。盛,盛大。一觴一詠:喝着酒作着詩。幽情:深遠或高雅的情思。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譯文
這一天,天氣晴朗,和風習習,抬頭縱觀廣闊的天空,俯看觀察大地上繁多的萬物,用來舒展眼力,開闊胸懷,足夠來極盡視聽的歡娛,實在很快樂

注釋
是日也:這一天。惠風:和風。和暢,緩和。品類之盛:萬物的繁多。品類,指自然界的萬物。所以:用來。騁:使······奔馳,引申為開暢、舒展。極:窮盡。信:實在。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zhū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hái之外。雖趣舍萬殊shū,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趣一作:曲

譯文
人與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有的人在室內暢談自己的胸懷抱負;有的人就着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雖然各有各的愛好,安靜與躁動各不相同,但當他們對所接觸的事物感到高興時,一時感到自得,感到高興和滿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等到對於自己所喜愛的事物感到厭倦,心情隨着當前的境況而變化,感慨隨之產生了。過去所喜歡的東西,轉瞬間,已經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為它引發心中的感觸,況且壽命長短,聽憑造化,最後歸結於消滅。古人說:『死生畢竟是件大事啊。』怎麼能不讓人悲痛呢?

注釋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人與人相交往,很快便度過一生。夫,句首發語詞,不譯。相與,相處、相交往。俯仰,表示時間的短暫。取諸:取之於,從······中取得。悟言:面對面的交談。悟,通『晤』,指心領神會的妙悟之言。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愛好的事物,寄託自己的情懷,不受約束,放縱無羈的生活。因,依、隨着。寄,寄託。所託,所愛好的事物。放浪,放縱、無拘束。形骸,身體、形體。趣舍萬殊:各有各的愛好。趣舍,即取捨,愛好。趣,同『取』。萬殊,千差萬別。靜躁:安靜與躁動。暫:短暫,一時。快然自足:感到高興和滿足。然,······的樣子。不知老之將至:不知道衰老將要到來。所之既倦:對於所喜愛或得到的事物已經厭倦。之,往、到達。情隨事遷:感情隨着事物的變化而變化。遷,變化。感慨系之:感慨隨着產生。系,附着。向:過去、以前。陳跡:舊跡。以之興懷: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觸。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為陳跡』。興,發生、引起。修短隨化:壽命長短聽憑造化。化,自然。期:至,及。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語出【莊子·德充符】。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jiēdào,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shāng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譯文
每當我看到前人興懷感慨的原因,與我所感嘆的好像符契一樣相合,沒有不面對着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的,在心裡又不能清楚地說明。本來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下他們所作的詩篇。縱使時代變了,事情不同了,但觸發人們情懷的原因,他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世的讀者,也將對這次集會的詩文有所感慨。

注釋
契:符契,古代的一種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為二,各執一半,作為憑證。臨文嗟悼:讀古人文章時嘆息哀傷。臨,面對。喻:明白。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本來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來的說法是不真實的,把長壽和短命等同起來的說法是妄造的。固,本來、當然。一,把……看作一樣;齊,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動詞。虛誕,虛妄荒誕的話。彭,彭祖,古代傳說中的長壽之人。殤,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說。一生死,齊彭殤,都是莊子的看法。出自【齊物論】。列敘時人:一個一個記下當時與會的人。錄其所述:錄下他們作的詩。其致一也:人們的思想情趣是一樣的。後之覽者:後世的讀者。斯文:這次集會的詩文。



賞析
本文是一篇書序。文章先序蘭亭修楔事,因修禊而『群賢畢至』,實際上是說明做詩的緣由;有用『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描寫了作詩時的情景,指明了【蘭亭集】是一部游宴詩集,有眾多的作者,詩是即席之作;結尾以『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說明成書的經過,又以『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指出本書的意義。同時,作者善於借題發揮,從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動談到了他的生死觀,並以此批判了當時士大夫階層中崇尚虛無的思想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顯得不同凡響。全文共分三段。

文章首段記敘蘭亭聚會盛況,並寫出與會者的深切感受。

先點明聚會的時間、地點、緣由,後介紹與會的人數之多,範圍之廣,『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接着寫蘭亭周圍優美的環境。先寫高遠處:『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再寫近低處『清流激湍』;然後總寫一筆:『映帶左右』。用語簡潔。富有詩情畫意。在寫景的基礎上,由此順筆引出臨流賦詩,點出盛會的內容為『一觴一詠』,『暢敘幽情』,『雖無絲竹管弦之盛』,這是反面襯托之筆,以加張表達賞心悅目之情。最後指出盛會之日正逢爽心恰人的天時,『天朗氣清』為下文的『仰觀』、『俯察』提供了有利條件;『惠風和暢』又與『暮春之初』相呼應。此時此地良辰美景,使『仰觀』、『俯察』,『遊目騁懷』、『視聽之娛』完全可以擺脫世俗的苦惱,盡情地享受自然美景,抒發自己的胸臆。至此,作者把與會者的感受歸結到『樂』字上面。筆勢疏朗簡淨,毫無斧鑿痕跡。

文章第二段,闡明作者對人生的看法,感慨人生短暫,盛事不常,緊承上文的『樂』字,引發出種種感慨。

先用兩個『或』字,從正反對比分別評說『人之相與,俯仰一世』的兩種不同的具體表現,一是『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一是『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然後指出這兩種表現儘管不同,但心情卻是一樣的。那就是『當其欣於所遇』時,都會『快然自足』,卻『不知老之將至』。這種感受,正是針對正文『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的聚會之樂而發,側重寫出樂而忘悲。接着由『欣於所遇』的樂引出『情隨事遷』的優,寫出樂而生憂,發出『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慨嘆、文章至此,推進到生死的大問題。最後引用【莊子·德充符】中的『死生亦大矣』來總結全段,道出了作者心中的『痛』之所在。

最後一段說明作序的緣由。

文章緊承上文『死生亦大矣』感發議論,從親身感受談起,指出每每發現『昔人興感之由』和自己的興感之由完全一樣,所以『未嘗不臨文嗟悼』,可是又說不清其中原因。接着把筆鋒轉向了對老莊關於『一生死』,『齊彭殤』論調的批判,認為那完全是『虛誕』和『妄作』。東晉時代的文人士大夫崇尚老莊,喜好虛無主義的清談,莊子認為自然萬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莊子·齊物論】,且把長壽的彭祖和夭折的兒童等同看待,認為『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作者能與時風為悖。對老莊這種思想的大膽否定,是難能可貴的,然後作者從由古到今的事實中做了進一步的推斷:『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基於這種認識,所以才『列敘時人,錄其所述』,留於後人去閱讀。儘管將來『事殊事異』,但『所以興懷。其一致也』。這就從理論上說清了所以要編【蘭亭詩集】的原因。最後一句,交代了寫序的目的,引起後人的感懷。文字收束得直截了當,開發的情思卻綿綿不絕。

這篇序言疏朗簡淨而韻味深長,突出地代表了王羲之的散文風格。且其造語玲瓏剔透,琅琅上口。是古代駢文的精品。【蘭亭集序】在駢文的幾個方面都有所長。在句法上,對仗整齊,句意排比,如『群賢畢至,少長咸集』,『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兩兩相對,音韻和諧,無斧鑿之痕,語言清新、樸素自然。屬於議論部分的文字也非常簡潔,富有表現力,在用典上也只用『齊彭殤』和『修楔事』這樣淺顯易儲的典故,這樣樸素的行文與東晉時代雕章琢句,華而不實的文風形成鮮明對照。


參考資料

1、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室.全日制高級中學標準教科書(必修)·語文·第二冊: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101-102
2、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古代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267-270
3、朱一清.古文觀止鑑賞集評(三):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年:10-16
4、『注釋』字詞拼音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整理
5、語文學刊(外語教育教學),JournalofLanguageandLiteratureStudies,2012年11期
6、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中國古代散文:人民文學出版社,1995年:267-270.
7、朱一清.古文觀止鑑賞集評(三):安徽文藝出版社,1996年:10-16.
8、唐孝麟.中國古代散文選: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年:82-83.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