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风操第六·忌日之礼不乐不庆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发布:延章

2022-12-27 10:29

原文注译

《礼》云:“忌日死的那日不乐。”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不快乐,故不接外宾客人,不理众务各种事务耳。必能悲惨自居,何限于深藏也?世人或端坐奥室深隐之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迫有急卒,密戚至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

译文
《礼》载:“忌日不作乐”,这正是由于失去亲人而思念不已,万分悲伤,所以在这一天不接待客人,不办理各种事务。但是,如果真的由于失去亲人而在家悲痛不已,也未必一定要呆在密室中。有的人端坐在密室中,却谈笑自若,吃美味佳肴,即使亲戚朋友有很急迫的事,他们也不出来会见,这恐怕实在不能算是知道这个礼法的意义啊!

魏世王修母以社日立春后第五戊日为春社日,立秋后第五戊日为秋社日亡;来岁社日,修感念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今二亲丧亡,偶值伏腊分至之节,及月小晦后,忌之外,所经此日,犹应感慕悼念亡亲,悲感思慕,异于余辰,不预饮燕,闻声乐及行游也。

译文
魏代有位王修,他的母亲是在社日那天死的,第二年社日,王修非常悲伤,邻居们知道后,为此而停止了社日的各种活动,现在,父母死后,伏天,腊日,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节日,以至忌日前后的三天,虽然这些日子都不是忌日,但在这些日子里不能象平常日子一样,而要悼念亡亲,不参加宴会,不听音乐,不出去游玩。

刘绦,缓,绥,兄弟并为名器大器之才,其父名昭,一生不为照字,惟依尔雅火旁作召耳。然凡文与正讳相犯,当自可避;其有同音异字,不可悉然。刘字之下,即有昭音。吕尚之儿,如不为上;赵壹之子,傥不作一,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

译文
刘绦,刘缓,刘绥兄弟三人都是有名的人才,由于其父名曰昭,他们一生都不写“照”字,只根据《尔雅》写成“火”字旁的“炤”字。如果在写字时遇上需避讳的字,就都要加以避讳,但是同音异字本不应避讳,如刘字的下半部是“钊”,钊与照同音,吕尚之子并不因尚音而避讳“上”字,赵壹之子也未因壹音而避讳“一”字,否则一动笔就会遇到需避讳的字,每次书写都要触讳了。

尝有甲设燕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公署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光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类比,之类,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

译文
曾有某甲摆宴席,请某乙赴宴,早晨在公庭上某甲遇见了某乙的儿子,问他:“您父亲什么时候光临?”某乙之子说他父亲已去了,当时人把这当作笑柄,这件事不过是一个例子,你们要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遇到类似的情况,一定要谨慎,不能太随便,轻薄。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周期,指周年,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针缕针线,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表亲,泛指一切亲戚聚集,致燕享焉。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父母已死,其日皆为供顿设宴待客,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生辰,常设斋斋戒吃素讲佛经;自阮修容梁元帝母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译文
江南的风俗,孩子出生一周年时,要给孩子作新衣服,给他洗澡后,给他穿戴打扮整齐,男孩,就用弓,箭,纸,笔,女孩就用刀,尺,针,线,另外再拿一些吃的东西和珍宝玩物,把这些东西放在小孩面前,看他想拿什么,以此来看这个孩子是贪心还是廉洁,是聪明还是愚笨,这称之为“试儿”。在这一天,亲戚们都要来看,并且要举办宴会。从这以后,父母如健在,每到这一天,都要宴集亲威。那些没有教养,不懂道理的孩子,即使在双亲死后,仍然要在这一天宴集宾客,尽情玩乐,丝毫也没有悼念亡亲的想法。梁元帝在年幼时,每到八月六日他生日这天,都要吃素食,讲佛经,到阮修容死后,梁元帝也不再在他生日这天吃斋讲经了。

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讳避,触途各处急切避讳严格紧要。而江东士庶,痛则称祢。祢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不容,不得称庙,父殁何容辄呼?苍颉篇有侑字,《训诂》云:“痛而謼也,音羽罪反反切,古代汉字表音由另外两字相切共拼其音。”今北人痛则呼之。《声类》音于耒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随其乡俗,并可行也。

译文
人们在忧虑疾痛时,总会大叫天地父母,这在古代就这样。现在则认为这样的大呼小叫是犯了忌讳,所以现在江东人在痛苦时就大叫“祢”。“祢”是父亲的庙号,父亲如果健在,则不能称庙号,父亲已死,怎么能随便称动辄叫其庙号呢?《苍颉篇》中有“侑”这个字,《训诂》认为它的意思是“在痛苦时的呼叫”,读音是羽yui的反切音,现在北方人在痛苦时呼叫的就是这个字。《声类》将此字的读音注为“于yuei”二字的反切音,现在南方人在痛苦时所呼叫的就是这种读音。这两种读音,随着各地风俗的不同,读哪一种都可以。

正体原文

礼云:“忌日不乐。”正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故不接外宾,不理众务耳。必能悲惨自居,何限于深藏也?世人或端坐奥室,不妨言笑,盛营甘美,厚供斋食;迫有急卒,密戚至交,尽无相见之理:盖不知礼意乎!

魏世王修母以社日亡;来岁社日,修感念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今二亲丧亡,偶值伏腊分至之节,及月小晦后,忌之外,所经此日,犹应感慕,异于余辰,不预饮䜩、闻声乐及行游也。

刘縚、缓、绥,兄弟并为名器,其父名昭,一生不为照字,惟依尔雅火旁作召耳。然凡文与正讳相犯,当自可避;其有同音异字,不可悉然。刘字之下,即有昭音。吕尚之儿,如不为上;赵壹之子,傥不作一:便是下笔即妨,是书皆触也。

尝有甲设䜩席,请乙为宾;而旦于公庭见乙之子,问之曰:“尊侯早晚顾宅?”乙子称其父已往。时以为笑。如此比例,触类慎之,不可陷于轻脱。

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刀尺鍼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愚智,名之为试儿。亲表聚集,致䜩享焉。自兹已后,二亲若在,每至此日,尝有酒食之事耳。无教之徒,虽已孤露,其日皆为供顿,酣畅声乐,不知有所感伤。梁孝元年少之时,每八月六日载诞之辰,常设斋讲;自阮修容薨殁之后,此事亦绝。

人有忧疾,则呼天地父母,自古而然。今世讳避,触途急切。而江东士庶,痛则称祢。祢是父之庙号,父在无容称庙,父殁何容辄呼?苍颉篇有侑字,训诂云:“痛而謼也,音羽罪反。”今北人痛则呼之。声类音于耒反,今南人痛或呼之。此二音随其乡俗,并可行也。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