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10:33
原文注译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长盖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靠枕,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安逸舒缓,不慌不忙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雇人答策策问;三九公卿公燕,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朝廷迁革,铨衡选举经过考虑而决定何人入仕,非复曩从前者之亲;当路秉权身居要职,掌握实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浑沌无知的样子若枯木,泊浅水,就象浅水断了水流若穷流,鹿独孤独无所依靠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奴仆之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没有门第的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译文
梁朝在全盛时,王公子弟大多没有学问,乃至有这样的谚语“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如何则秘书”,他们都将穿的衣服熏上香气,把脸刮得光光的,并且涂脂抹粉,驾着有长盖的马车,脚登有高齿的鞋子,坐在用绮曲织成的有方格图案的方形坐褥上,靠着用杂色丝织成的靠枕,四周陈列着各种器玩,不慌不忙,安逸舒适地走着,看上去就象神仙一样。在考试明经时,就花钱雇人代替自己去解答问题,公卿大臣在宴集时,让别人替自己作诗,在那个时代,这种不学无术之人是被看作是很有风度的人。但在战乱之后,朝廷发生了很大变化,主持官员选举的人,已不是从前自己的亲戚了,掌握实权的,也不再是从前自己的党羽,自己没有一技之长,在社会上什么也干不了,此时,他们已失去了往日的富贵,露出了自己一无所能的真面目,只有象一般百姓一样,穿着破旧的衣服,浑浑噩噩,前途渺茫,孑然一身,四处飘零,死后,尸体也只能填入沟壑之中,在这个时候,才知道这种人是真正的蠢材。那些有学问,有才艺的人,到什么时候都可以维生。从战乱以后,许多被俘虏的人,即使他们的家族百代以来都是地位低下的人,只要他读过《论语》《孝经》,还可以为人师表;即使是千余年来门第一直很高的家族,只要他不读书,不识字,也都只能做些耕地放马的低级工作。从这些事看来,自己怎么能不勤奋读书呢?如果自己能经常存有数百卷书来读,细么再过一千年,也不会成为低贱的人。
夫明六经之指意指,主旨,涉百家之书,纵即不能增益德行,敦厉督促,勉励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恒,永远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技,艺,才能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已已然而后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
译文
懂得六经的精义,涉猎诸子百家的学说,纵然不能对自己的道德品行有所裨益,不能教化风气,但也还是一种才能,还是可以凭此才能维生的。父兄是不能一辈子依靠的,国家也不能永远不亡,一旦发生大的变化,就没有人可以庇护你,还需依靠自己,谚语有“积财千万,还不如能掌握一些小小的技能”,在所有的技艺中,最易于学习,也可以使人富贵的事,就是读书。世上不管是聪明人还是愚蠢人,都想认识的人多一些,见得世面大一些,若以此为满足而不愿读书,这就象想吃饱而懒得做饭,想穿暖而懒得做衣服一样,读书人自己并不认识多少人,也并未亲身经历多少事,但他们却能知道自伏羲,神农以来的天下历史,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阻挡的。
正体原文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䜩,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夫明六经之指,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夫读书之人,自羲、农巳来,宇宙之下,凡识几人,凡见几事,生民之成败好恶,固不足论,天地所不能藏,鬼神所不能隐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