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省事第十二·以浅裁深好当必辱

颜氏家训作者:颜之推发布:延章

2022-12-27 11:47

原文注译

前在修文令曹,有山东学士与关中太史竞历争论历法,凡十余人,纷纭累岁,内史牒付议官平平息议论,评议,公断之。

译文
从前我在文林馆任职时,有位山东籍的学士与关中籍的太史争论历法,参加这场争论的共有十多个人,但争了好几年也无结果,于是内史省发出公函,让议官评裁。

吾执论曰:“大抵诸儒所争,四分四分历并减分减分历两家尔。历象之要,可以晷景日晷的投影测之;今验其分至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薄蚀月蚀日食,则四分疏而减分密。疏者则称政令有宽猛,运行致盈缩,非算之失也;密者则云日月有迟速,以术求之,预知其度日月星辰运行的度次,无灾祥也。用疏则藏奸而不信,用密则任数任由顺应天数而违经。且议官所知,不能精于讼者,以浅裁深,安有肯服?既非格令律令所司,幸勿当承担评议的任务也。”

译文
我认为:“各位儒士所争论的,大体上可分为用‘四分历’和‘减分历’两种意见,天象的运行可以用晷影来测量,现在测量春秋分,冬夏至以及日,月食时,发现‘四分历’疏而‘灭分历’密,主张四分历的看到四分历之疏而认为这是由于政策宽严不等,所以导致了天象运行的有盈有缩,这并不是历法不准确。主张‘减分历’者,看到减分历之密而认为日月在运行时有快有慢,如果能用一种合适的方法去测量它,就可以预先知道它何时快,何时慢,这并不是灾害或吉祥的先兆。如果采用‘四分历’的看法,则坏人就得不到应有的惩罚,如果采用减分历的看法,那么就会因为注重数术而违背经义。况且对天文历法,议官并不比争论者更精通,以不精道的人去裁断精通的人,精通者怎么会服气呢?议官既然不是掌管定律令的官员,还是希望不要让议官来裁决吧!”

举曹贵贱,咸以为然。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依恋不舍,指坚持这场争论,强加考核。机杼既薄,无以测量,还复采访讼人,窥望长短,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怨诮滋生,赧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译文
全馆的人那认为我说得对,但有一位礼官,认为这种谦让很丢面子,一定要讨论此事,并且勉强去考核,但他才学有限,又无法去实地测量,于是不得不反过来去请教参加争论的专家,探听他们各自所持的观点。结果每天讨论,春去冬来,最终还是未能裁断双方的对误,得到的只是一些怨恨和讥讽。至此,他虽然因惭愧而想就此罢手,而内史却不断地向他追问结果,这是喜欢虚名而带来的侮辱啊!

正体原文

前在修文令曹,有山东学士与关中太史竞历,凡十余人,纷纭累岁,内史牒付议官平之。吾执论曰:“大抵诸儒所争,四分并减分两家尔。历象之要,可以晷景测之;今验其分至薄蚀,则四分疏而减分密。疏者则称政令有宽猛,运行致盈缩,非算之失也;密者则云日月有迟速,以术求之,预知其度,无灾祥也。用疏则藏奸而不信,用密则任数而违经。且议官所知,不能精于讼者,以浅裁深,安有肯服?既非格令所司,幸勿当也。”举曹贵贱,咸以为然。有一礼官,耻为此让,苦欲留连,强加考核。机杼既薄,无以测量,还复采访讼人,窥望长短,朝夕聚议,寒暑烦劳,背春涉冬,竟无予夺,怨诮滋生,赧然而退,终为内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