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27 12:11
原文注释
书证主要是对经、史、文章所作的零星考证,内容丰富,考证的结论多数是可信的。当然,由于作者的历史性局限,有些问题说得不够准确,这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注意就是了。作者撰写本篇的主要目的也不是考证本身,意在告诫子孙,读书要广,学问要深,对于一个问题的解决,要三思而后定结论,不可盲目,不可草率。本篇研究、处理问题的方法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诗》云:“参差荇菜。”《尔雅》云:“荇,接余也。”字或为莕。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今是水凡是水悉有之,黄花似莼莼菜,江南俗亦呼为猪莼,或呼为荇菜。刘芳具有注释。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博士皆以参差者是苋菜,呼人苋为人荇,亦可笑之甚。
译文
《诗经》上说:“参差不齐地长了些荇菜”《尔雅》解释道“荇,就是接余”。其实“荇”字或者就是“莕”字。以前的儒士都解释是种水草,圆叶细杆,随水的浅深而长得有低有高,现在凡是有水的地方就都有这种东西,它的花是黄的,有些像莼,江南俗称为“猪莼”,或称之为“荇菜”,刘芳在《毛诗笺音义证》中对此都有注解,但黄河以北的人,一般都不认识它,经学博士都认为“参差”是“苋菜”,称“人苋”为“人荇”,真是太可笑了。
《诗》云:“谁谓荼苦?”《尔雅》《毛诗传》并以“荼,苦菜也。”又《礼》云:“苦菜秀长出。”案“案”字后面的内容即为“案”字前面内容的注解“《易统通填验玄图》曰:‘苦菜生于寒秋,更冬历春,得夏乃成。’”今中原苦菜则如此也。一名游冬,叶似苦苣而细,摘断有白汁,花黄似菊。
译文
《诗经》说,“谁说荼是苦的?”《尔雅》《毛诗传》都认为“荼”是苦菜,另外《礼记》上记载有“苦菜长出来了”,案:“《易统通填难玄图》:‘苦菜在深秋时长出来,经过冬天和春天,以夏天才能长成。’”现在中原的苦菜都是这样的,又叫“游冬”。叶就象苦苣一样很细。折断它就看到白色汁液,它的花是黄色的,有些象菊花。
江南别有苦菜,叶似酸浆,其花或紫或白,子大如珠,熟时或赤或黑,此菜可以释劳解除疲劳。案:“郭璞注《尔雅》,‘此乃蘵黄蒢也。’”今河北谓之龙葵。梁世讲《礼》者,以此当苦菜;既无宿根往年旧根,多年生植物,茎叶枯萎后,以宿根存活到来年,至春方生耳,亦大误也。又高诱注《吕氏春秋》曰:“荣而不实曰英。”苦菜当言英,益知非龙葵也。
译文
江南另外有种苦菜,叶子象酸浆,它的花有的是紫色的,有的是白色的,它的籽有珠子那么大,长熟后有的是红的,有的是黑色的,这种苦菜可以解除疲劳。案:“郭璞注释《尔雅》说,‘这是蘵黄茶。’”今天的河北称之为“龙葵”,梁代讲论《礼》的人,都把它当作苦菜,认为它没有往年旧根,到春天才长出来,这也就弄错了。另外,高诱注释《吕氏春秋》时说“开花而不结果的叫英,”苦菜应当是一种英,这就更能证明它不是龙葵了。
《诗》云:“有杕树木孤立貌之杜。”江南本并木傍施大,传曰:“杕,独儿古貌字也。”徐仙民:“音徒计反”。《说文》曰:“杕,树儿也。”在木部。《韵集》:“音次第之第”,而河北本皆为“夷狄之狄”,读亦如字,此大误也。
译文
《诗经》上说:“有杕之杜”。江南的本子都是木字旁,右边是大字,《传》的解释:“杕,为孤零零的样子”,徐仙民把杕注音为“徒计反切”,《说文解字》“杕,象树的样子”,它的部首“木字”。《韵集》“次第的第”音,黄河以北的版本都认为这个字是夷狄的“狄”字,音也读作“狄”。这是个大错误。
正体原文
诗云:“参差荇菜。”尔雅云:“荇,接余也。”字或为莕。先儒解释皆云:水草,圆叶细茎,随水浅深。今是水悉有之,黄花似莼,江南俗亦呼为猪莼,或呼为荇菜。刘芳具有注释。而河北俗人多不识之,博士皆以参差者是苋菜,呼人苋为人荇,亦可笑之甚。
诗云:“谁谓荼苦?”尔雅、毛诗传并以荼,苦菜也。又礼云:“苦菜秀。案:易统通卦验玄图曰:“苦菜生于寒秋,更冬历春,得夏乃成。”今中原苦菜则如此也。一名游冬,叶似苦苣而细,摘断有白汁,花黄似菊。江南别有苦菜,叶似酸浆,其花或紫或白,子大如珠,熟时或赤或黑,此菜可以释劳。案:郭璞注尔雅,此乃蘵黄蒢也。今河北谓之龙葵。梁世讲礼者,以此当苦菜;既无宿根,至春方生耳,亦大误也。又高诱注吕氏春秋曰:“荣而不实曰英。”苦菜当言英,益知非龙葵也。
诗云:“有杕之杜。”江南本并木傍施大,传曰:“杕,独貌也。”徐仙民音徒计反。说文曰:“杕,树貌也。”在木部。韵集音次第之第,而河北本皆为夷狄之狄,读亦如字,此大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