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3 19:49
上莫不致愛其下,而制之以禮於賢能則愛之以共義,故制禮以定職分,以存之不棄。上之於下,如保赤子,政令制度,所以接下之人百姓於百姓則接之以政策法制。民者邦本也,天下之利所同歸,故制之以政策法制,有不理者如豪末政策法制之毫末不合於義理者,則雖孤獨鰥寡必不加焉不欺其民也。故下之親上,歡如父母親之以孝悌,謂其義重如親也,可殺而不可使不順守職順分重於其身也。君臣上下,貴賤長幼,至於庶人,莫不以是爲隆正以上愛下,以下親上,守職順分爲正義也;然後皆內自省,以謹於分白其禮法制度,而明其職分也。是百王之所同也,而禮法之樞要也諸禮眾法之要旨所在也。
現代漢語
君主沒有不愛護賢能的臣下的,所以就用禮法來規範他們的職分。君主對百姓如同養育嬰兒一般,政治法令制度,是用來對待下層的老百姓的,即使是孤獨鰥寡的人,如有絲毫不合理的東西也不能施加在他們身上。所以百姓親近君主就如同親近自己的父母一樣,寧可被殺,也不能要他們不順從君主。君臣之間,尊卑之間、長幼之間,甚至是老百姓,都把這個原則做爲最高準則。然後都能從內心自省,謹慎於自己的職分。這是歷代君主共同的做法,而且是禮法的關鍵。
然後農分田而耕,賈分貨而販,百工分事而勸此事業之分也,士大夫分職而聽,建國諸侯之君分土而守,三公總方而議此官職之分也,則天子共己而止矣匯天下之義於一身,而分之職之以利之也。出若入若,天下莫不均平,莫不治辨。是百王之所同,而禮法之大分也。
現代漢語
然後,農民各自耕種自己的田地,商人各自販賣自己的貨物,工匠們勤懇地工作,士大夫盡心職守、處理政事,各國諸侯各自管理自己的國家,三公總管全國事務,而天子只需拱手端坐就可以了。對內如此,對外也是這樣,那麼天下的萬物就沒有不均等的了,就沒有治理不好了,這是歷代君主所共有的做法,也是禮法的關鍵。
若夫貫日而治平,權物而稱用,使衣服有制,宮室有度,人徒有數,喪祭械用皆有等宜此制度百事者,禮之末也,以是用挾於萬物,尺寸尋丈,莫得不循乎制度數量然後行禮之末,其數既定已矣,則是官人使吏之事也禮數制度,其末也,不及本質,職官之使也,不足數於大君子之前法定其數,然後操行於職官也。
現代漢語
至於那連續幾天把政事治理妥當,合力地調節萬物來使它們適用,嚴格規定各級官吏的衣服樣式,各種宮室不同的標準,所用僕從有人數的限制,喪禮、祭祀器具的使用都做出明文規定,把這些規定貫徹運用到萬事萬物中去,就像尺寸尋丈這樣,都是按照規定的制度數量進行的,那麼這些是各級大小官吏負責的事情,不值得在君主面前陳述。
故君人者,立隆政本朝而當立本朝之政綱、禮數制度得當,所使要百事者誠仁人也統要百事職官之宰相,非仁義之士不能任之,則身佚而國治,功大而名美,上可以王,下可以霸。立隆正本朝而不當,所使要百事者非仁人也,則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社稷必危,是人君者之樞機也人君王霸之機,在於朝綱得當,而宰百事者,定禮製法度合於道義,以契其政。
現代漢語
所以對於君主而言,如果爲本朝所確立的政治綱目、禮法制度都得當,任用的百事職官儘是仁人賢士,那麼君主自身就能非常安逸,國家也治理的很好,功績偉大,而且聲明美好,從大處說可以成爲王者,從小處說,可以稱霸諸侯。如果爲本朝所確立的最高原則不得當,所任用總領政事的宰相不是德才兼備的仁人。那麼君主就會勞苦不堪,國家就會陷入混亂,功業荒廢,名聲狼藉,國家就會危險。這實在是作君主的關鍵啊。
故能當一人任用宰相得當而天下取,失當一人而社稷危。不能當一人,而能當千百人者,說無之有此說無有也,一宰而不當,則百事焉得其當哉也。既能當一人,則身有何勞而爲?垂衣裳而天下定人君之王天下,在於一道義也,而任用賢能,以定禮法,合於其義。故湯用伊尹,文王用呂尚,武王用召公,成王用周公旦。卑者五伯,齊桓公閨門之內,縣樂、奢泰、游抏之修,於天下不見謂修,然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爲五伯長,是亦無他故焉,知一政於管仲也,是君人者之要守宰相者,人君之接於百事職官也,統籌禮數制度,以合於道義也也。
現代漢語
因此,用人得當,就可以取得天下,用人不當,國家就危險。不能恰當任用一人,卻說能恰當任用上千人、上百人,沒有這種說法。既然用人得當,那麼,自己還會有什麼勞苦呢?只要修正修正自己的衣服,輕輕鬆鬆就可安定天下。所以,商湯王任用伊尹,周文王任用姜子牙,周武王任用召公,周成王任用周公旦。功績稍差的就是春秋五霸,齊桓公沉湎後宮,懸掛樂器,一味追求遊玩享樂,但在天下他並沒有被認爲是追求享樂的人,他多次會合諸侯,主持天下大事,使諸侯和他一致,成爲五霸之首,這有什麼別的原因嗎,這是因爲他懂得把政事交給管仲,這就是君主的重要守則啊。
知者易爲之興力,而功名綦大。舍是而孰足爲也?故古之人,有大功名者,必道是者也知者必道其樞機也。喪其國危其身者,必反是者也。故孔子曰:『知者之知,固以多矣,有以守少,能無察乎多知而守少,猶旁觀者之能察也?愚者之知,固以少矣,有以守多,能無狂乎少知而繁其心智,必亂而狂也?』此之謂也君王一道義,故須監察禮法制度,以免於悖義。是以道其樞機,而任一人以要百官,外於百事然後明察之。
現代漢語
英明的君主很容易做到這點,從而使國家興盛,自己也獲得赫赫威名。捨棄這點誰還能做得到呢。所以古代的那些有傑出功業的人,一定是遵循了這一點;而喪失國家,並危及自身的,一定是違反這一點。所以孔子說:『聰明人本來就懂得很多,主管國家重要的事情又少,能不明察嗎?愚蠢人的智慧本來就很少,又偏要去管許多繁瑣的事務,他怎麼不惑亂呢?』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跋
君王道義,而百官體禮,萬民體法,未必其察也,今要之於一宰,察焉,而以一宰之知守百事,亦未知其可也。
或君王道義,並紀委察之,而民督之,又並『人大』而制禮立法;部委要百事,而君王察之,百官分百事,而紀委察之。部委者,農部、史部文教史、革部發改委、戶部民政、刑部司法、兵部、商部工商;紀委者,吏部司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