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事師長貴乎禮也

朱子家訓作者:朱熹,朱用純發佈:延章

2023-1-23 23:10

事師長貴乎禮也。

譯文
為師長做事,貴在能堅持用禮,符合師生之間的道義。

注釋
師:【玉篇】范也。敎人以道者之稱也。【書·泰誓】作之師。【禮記·文王世子】出則有師。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
  【玉篇】象他人也。【增韻】法也,效也。【書·皋陶謨】百僚師師。【傳】師師,相師法。

禮:【說文】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釋名】禮,體也。得其事體也。【韻會】孟子言禮之實節文斯二者,蓋因人心之仁義而為之品秩,使各得其敘之謂禮。

解析
師,就是教導他人的人,用韓愈的話說就是『傳道、授業、解惑也』。【禮記】則講的更具體:『師也者,敎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教之以事』是指通過實踐、實事來通曉其中道理、技巧、方法論,以增長學生的認知學識、思維能力、生存技能。『喻諸德』是指明確德行對於處事成事的作用和意義,以培養學生的德行,形成良好的稟性,助其成事。人的言行都是發自稟性的,而人的稟性善惡不定,未必符合禮義,德行則是符合禮義的言行,師長要做的就是明示符合禮義的德行,對於成事的作用、重要性,以及意義所在。

也就是說,師長對於學生的意義,猶如再生父母。然而,師生之間,原是陌生人,本無多少關係,也不存在什麼倫理道義,師長為什麼要接受並履行突然出現的『再生父母』的道義呢?可見,要維護一個良好的、有效的師生關係,難度是十分大的。有效的師生關係,最高層次猶如『再生父母』;無效的師生關係,就仍然是陌生人關係,這在現代教育界,特別是中小學,比比皆是。

師長關係,絕對不是金錢可以衡量的,現在施行的教育市場化,導致教育等級化、成本天量化,甚至產生了天價學位房。這些現象都說明了,越是有效的師生關係,其價值越大,用金錢就越難衡量。那為什麼說,用金錢都難以衡量的師生關係,用禮卻可以維繫呢?

【論語】學而篇第十二章: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本章主要是說,禮是用來節制人們的日常言行,以達到穩定『和諧』的狀態的。形象來講,禮就是事物達到穩定和諧狀態時的外在表現,所以,禮是事物的形體,而相對的,道義 (義理、規律) 是事物的內質。通過本章我們可以發現,要維繫師生關係這種事物,處於穩定和諧的狀態,不致發生變質,就要體察它的道義所在,並根據道義,明確它的禮有哪些,師生都遵行這些禮,就可以維繫師生關係了。

那麼,師生之間的禮有哪些呢?

既然師生關係中,師長猶如『再生父母』,那麼,學生對待師長的禮,就應該接近父母。【論語】學而篇第六章: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弟子,也就是學生,對於師長,要像對父母那樣孝順,就算做不到父母那樣,也要接近。學生平常可以將師長看成父母,如何對待父母,就如何對待師長,這樣長期下來,師長就會產生『父師』的意識,從而將學生當子女般對待,用心勸學,悉心教導,盡其所能的培養他的德行。

然而,師生關係,畢竟不是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師長雖猶如『再生父母』,畢竟沒有父子的道義在,所以,不是所有的師長都能像『父師』般慈愛,這時也需要學生懂得如何去維護師生關係。【論語】衛靈公篇第卅五章:子曰,『當仁不讓於師。』師長本身就是要『喻諸德』的,卻不知仁,那還怎麼明確德行對於處事成事的作用和意義呢?所以學生不能為了維護師生關係而蒙蔽仁義。

另外,一個人不知仁義,是不能誠懇地用禮的,師長也不例外。不知仁義的師長,對於師生之禮是破壞性的,對於師生關係也是破壞性的。【論語】八佾篇第三章: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只有仁人,可以誠懇地用禮,不會出現違禮的現象。仁人能體察別人,能理解別人,能為別人着想,能維護別人的利益,更能站在別人的立場上去思考,分析事物。當他與別人有利益衝突時,他會堅定地維護道義、義理,而不會以自己的利益為處事原則。所以,只有具備仁義稟性,懂得仁義的師長,才能遵行師生之禮。

遵行師生之禮,目的是體現師生的道義,禮節既不能無度的誇大,也不能無由的簡化,以免超出或不及師生道義。

【論語】八佾篇第四章: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這一章明確的指出,禮是必須要符合事物的道義的,是必須要符合事物的規律的,禮必須能體現出事物的意義和作用。禮的目的是節制,用禮是為了避免當事人出現過度、放蕩、恣意的言行,而適度的、有節制的標準,就是符合事物的道義、規律。

所以說,事師長,維繫師生關係,貴在能用禮,所用的禮能符合師生之間的道義。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