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
譯文
遇見老人要尊敬,遇見孩童要愛護。
注釋
老:【禮記·曲禮】七十曰老而傳。【公羊傳·宣十一年】使帥一二耋老而綏焉。【注】六十稱耋,七十稱老。
又【詩經·鄭風】與子偕老。【疏】沒身不衰也。【禮記·祭義】貴老。為其近於親也。
又【周禮·地官·鄕老注】老,尊稱也。
幼:【爾雅·釋言】幼,穉也。【釋名】幼,少也。言生日少也。【禮記·曲禮】人生十年曰幼學。【疏】幼者,自始生至十九時。
敬:【釋名】敬,警也。恆自肅警也。【玉篇】恭也,愼也。【周易·坤卦】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尚書·洪範】敬用五事。【周禮·天官·小宰】三日廉敬。【注】敬,不解於位也。【禮記·曲禮】毋不敬。【注】禮主於敬。【論語】修己以敬。
愛:仁之發也。從心旡聲。又親也,恩也,惠也,憐也,寵也,好樂也,吝惜也,慕也,隱也。
解析
敬,就是慎重地對待事物,並借鑑來自我警示。愛,就是能親近別人,能施恩於人,能為別人着想。
老,【禮記·曲禮】『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謂古人七十稱老,並開始傳承家事給後代。老人的可敬之處,首先就在於他在家事財物上有所成就並傳承於子孫後代,這是老人最可供晚輩、年青人敬鑒的地方。
其次,【禮記·祭義】『貴有德,何為也?為其近於道也;貴貴,為其近於君也;貴老,為其近於親也;敬長,為其近於兄也;慈幼.為其近於子也。』【孟子·梁惠王上】說『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兩章,都是說老人可貴,他們身上都有『父母』的道義在。別人家的老人雖然不是我的父母,但是他們也是別人的父母,是別人孝順的對象,是別人履行父子道義的所在,所以,當我看到路途上的老人時,就會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要孝順的人,想到自己的父子道義。這就是老人普遍給人可親近可敬鑒的地方,也是【周禮】謂『老,尊稱也』的原因。
老人普遍給人可親近可敬鑒的感覺,還有一個原因。【論語】為政篇第四章:『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就是說,老人普遍有着豐富的生活經歷,成熟的生命認知,並沉澱了可取的社會價值觀,不會再像年青人那樣無知、浮躁、自我、爭執。所以,當我們看見一些表現得像年青人一樣的老人時,反而會覺得他們不正常,為老不尊。其實,這種『感覺』只是我們華夏民族特有的文化認知,也是儒學給華夏文化注入的特有屬性,並不是人類普遍的文化屬性。
幼,年少的人,他可愛的地方,就是他未學,所以稟性純樸、可塑造。性純樸,沒有所以易親近,不忍欺辱;可塑造,所以可恩惠,可善導,不忍誤導。這就是年幼的孩童,可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