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15 09:05
秦始皇帝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12年
使蒙恬除直道,道九原,抵雲陽,塹山堙谷千八百里;數年不就。
譯始皇帝派蒙恬負責開通大道,從九原今內蒙古包頭直到雲陽今陝西淳化,挖掘大山,填塞峽谷,長達一千八百里,幾年沒有完工。
評直道是連接北方邊境與京畿地區的一條『高速公路』,一旦匈奴犯邊,關中軍隊可迅速北上抵抗。關中的糧草補給也可通過直道輸送至前線,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秦朝在全國還修建了很多類似的道路,如馳道、五尺道等。對於促進各地經濟文化交流有很大作用。
始皇以為咸陽人多,先王之宮庭小,乃營作朝宮渭南上林苑中,先作前殿阿房,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萬人,下可以建五丈旗,周馳為閣道,自殿下直抵南山,表南山之顛以為闕。為復道,自阿房度渭,屬之咸陽,以象天極、閣道,絕漢抵營室也。隱宮、徒刑者七十萬人,乃分作阿房宮或作驪山。發北山石槨,寫蜀、荊地材,皆至;關中計宮三百,關外四百餘。於是立石東海上朐界中,以為秦東門。因徙三萬家驪邑,五萬家雲陽,皆復不事十歲。
譯始皇認為都城咸陽的人口過多,而先代君王營造的宮廷又嫌小,便命人在渭水南岸的上林苑皇家園林中建築宮殿,先修前殿阿房宮,長寬東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面可坐一萬人,下面則能豎立五丈高的旗幟,周圍是車馬馳行的天橋,從前殿下直達南山,在南山的頂峰建牌樓作為標誌。又築造天橋,從阿房渡過渭水,與咸陽城相接,由此象徵天上的北極星、閣道星橫越銀河抵達營室宿。徵發遭受宮刑和判處其他徒刑的囚犯七十萬人,分別修築阿房宮或建造驪山始皇帝陵墓位於今陝西臨潼。並鑿掘用作套棺的北山的石料,採伐蜀四川地區、荊湖北地區兩地的木材,都先後運到。在關中興建宮殿計有三百座,關外營造宮殿四百多座。於是在東海郡的朐縣今江蘇連雲港界內刻立巨石,作為秦王朝東部的大門。又將三萬家遷移到驪邑始皇帝陵墓所在地,五萬家遷移至雲陽今陝西淳化,均免除十年的賦稅徭役。
評前面提到秦始皇每滅一國,便仿該國宮殿在咸陽重造一座,即使這樣,他還嫌這些宮殿太小。要修建史無前例的阿房宮。網上有人復原過阿房宮前殿,比如今紫禁城太和殿要大上十倍不止。還要在關中關外修建700多座宮殿。我估計這得把全世界的樹都砍光才能滿足秦始皇的欲望。剛才提到秦始皇將50萬罪犯流放嶺南充實邊疆。現在又徵發70萬罪犯修建阿房宮和驪山陵墓。秦朝刑罰嚴酷,又實行廣泛的株連制,因此『赭衣塞路』就是說穿着囚服被押解的罪犯滿大街都是。老百姓動輒觸犯法律,被罰去做苦役,這樣的國家如同大號監獄。無論多麼富強,老百姓又能從中得到什麼好處呢?
盧生說始皇曰:『方中:人主時為微行以辟惡鬼。惡鬼辟,真人至。願上所居宮毋令人知,然後不死之藥殆可得也!』始皇曰:『吾慕真人!』自謂『真人』,不稱『朕』。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內宮觀二百七十,復道、甬道相連,帷帳、鍾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處者,罪死。始皇幸梁山宮,從山上見丞相車騎眾,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後損車騎。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語!』案問,莫服,捕時在旁者,盡殺之。自是後,莫知行之所在。群臣受決事者,悉於咸陽宮。
譯盧生勸說始皇帝道:『有一種方法,這就是皇帝不時地暗中秘密出行,藉此躲避惡鬼。而避開了惡鬼,神仙真人便會來到。故此希望您所居住的宮室不要讓別人知道,然後不死之藥大概才可以得到!』始皇說:『我敬慕真人!』於是就自稱『真人』,不再稱『朕』。並下令咸陽城今陝西咸陽周圍二百里內的二百七十處宮殿樓台,都用天橋、甬道相連接,帷帳、鐘鼓及美女充斥其間,各自按布署登記,不作遷移。始皇巡行到某處居住下來,有敢於透露出他的駐地的,即獲罪處死。始皇帝曾前往梁山宮位於今陝西乾縣,從山上望見丞相李斯的隨行車馬非常多,很不讚許。宦官近臣中有人將這事告訴了李斯,李斯隨即減少了他的車馬。始皇憤怒地說:『這一定是宮中人泄露了我的話!』於是審問隨從人員,但是沒有人承認。始皇就下令捉拿當時在場的人,全部殺掉。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知道始皇到了什麼地方。群臣中凡有事情要奏報並接受皇帝裁決的,便全都到咸陽宮等候。
評作為皇帝,疑心如此重,連身邊的人都不信任,大家人人自危。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秦始皇是典型的小人心態。
侯生、盧生相與譏議始皇,因亡去。始皇聞之,大怒曰:『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廉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於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後;益發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軍於上郡。
譯侯生、盧生相互譏諷、評議始皇帝的暴戾,並因此逃亡而去。始皇聞訊勃然大怒,說:『盧生等人,我尊敬他們,並重重地賞賜他們,現在竟然敢誹謗我!這些人在咸陽的,我曾派人去查訪過,其中有的人竟妖言惑眾!』於是令御史逮捕並審問所有的儒生。儒生們彼此告發,始皇帝就親自判處違法犯禁的人四百六十餘名,把他們全部在咸陽活埋了。還向全國宣揚,讓大家都知道這件事,以懲戒後世。同時謫罰更多的人流放到邊地戍守。始皇的長子扶蘇為此規勸道:『那些儒生們全誦讀並效法孔子的言論。而今您全部用重法懲處他們,我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始皇大為惱火,派扶蘇赴上郡治所位於今陝西綏德去監督蒙恬的軍隊。
評誹謗二字,源於堯帝時期,設兩根『誹謗木』於宮門前,讓百姓把自己對朝廷的意見批評刻在上面。到了秦始皇時代,誹謗成為了一項罪名。嚴禁任何人說君王的不是,那兩根誹謗木也變成了裝飾品,就是如今天安門前的華表。秦始皇現在已經是聽不得任何不同意見,連他的兒子都不能向他進言。這種狀況下,自然是會察言觀色溜須拍馬的人最為吃香,於是,歷史上第一個權閹趙高,即將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