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漢紀四 漢高祖八年~九年 始謀漢匈和親於冒頓

資治通鑑白話文作者:金色轟炸機發佈:金色轟炸機

2023-2-21 03:36

太祖高皇帝八年壬寅、公元前199年

匈奴冒頓數苦北邊。上患之,問劉敬,劉敬曰:『天下初定,士卒罷於兵,未可以武服也。冒頓殺父代立,妻群母,以力為威,未可以仁義說也。獨可以計久遠,子孫為臣耳;然恐陛下不能為。』上曰:『奈何?』對曰:『陛下誠能以適長公主妻之,厚奉遺之,彼必慕,以為閼氏,生子,必為太子。陛下以歲時漢所余、彼所鮮,數問遺,因使辨士風諭以禮節。冒頓在,固為子婿;死,則外孫為單于;豈嘗聞外孫敢與大父抗禮者哉!可無戰以漸臣也。若陛下不能遣長公主,而令宗室及後宮詐稱公主,彼知,不肯貴近,無益也。』帝曰:『善!』欲遣長公主。呂后日夜泣曰:『妾唯太子、一女,奈何棄之匈奴!』上竟不能遣。

匈奴冒頓屢次侵擾漢朝北部邊境。高帝感到憂慮,問劉敬對策,劉敬說;『天下剛剛安定,士兵們因兵事還很疲勞,不宜用武力去征服冒頓。但冒頓殺父奪位,把父親的群妃佔為妻子,以暴力建立權威,我們也不能用仁義去說服他。唯獨可以用計策,使他的子孫長久做漢的臣屬,然而我擔心陛下做不到。』高帝問:『如何做呢?』回答說:『陛下如果能把嫡女大公主嫁給他為妻,又贈送豐厚俸祿,他一定仰慕漢朝,以公主為匈奴的閼氏,生下兒子,肯定是太子。陛下每年四季用漢朝多餘而匈奴缺乏的東西,頻繁地慰問贈送他們,乘機派能說善辯的人士前去諷勸和講解禮節。這樣,冒頓在世時,他本是漢朝的女婿輩;他死後,您的外孫便即位為匈奴王單于。難道曾聽說過外孫敢和外祖父分庭抗禮的嗎?我們可以不經一戰而讓匈奴漸漸臣服。如果陛下捨不得讓大公主去,而令宗室及後宮女子假稱公主,他們知道了,不肯尊敬親近,還是沒有用。』高帝說:『好!』便想讓大公主去。但呂后日日夜夜哭泣着說:『我只有太子和一個女兒,為什麼把她扔給匈奴!』高帝到底沒有辦法讓大公主去。

後來匈奴為了清除血親對於政治利益的牽拌,大汗竟然直接號令士兵射殺王后,可見匈奴人的野蠻本性,是無法通過文明同化的。

太祖高皇帝九年癸卯、公元前198年

冬,上取家人子名為長公主,以妻單于;使劉敬往結和親約。

冬季,高帝在庶民家找來一名女子,稱之為大公主,把她嫁給匈奴單于作妻子,同時派劉敬前往締結和親盟約。

夷狄之人,猛悍有餘而智巧不足。不僅是其本性如此,他們所處的社會環境也造就了他們的這種天性。天性受自於其所生之氣,習慣形成於幼小之時。中原王朝將漢人女子嫁給夷狄,臣民們不以為恥,反以為榜樣。既然朝廷都主動讓胡漢通婚,那內地的漢女嫁給夷狄的也就越來越多。夷狄娶漢女所生的孩子,在成長中受其父母的影響,往往長大後暴戾野蠻如其父,聰穎智慧如其母,而且也學會了漢語和一些漢人的文化禮儀,對夷狄來說,可謂是如虎添翼。五胡亂華時期的匈奴人劉淵、羯人石勒等,其狡詐與殘暴無人能及。漢人的智慧被其當做奴役征服漢人的工具。漢人的文化被其當做文飾奸邪、證明自己統治合法性的工具。很多漢人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臣光曰:『建信侯謂冒頓殘賊,不可以仁義說,而欲與為婚姻,何前後之相違也!夫骨肉之恩,尊卑之敘,唯仁義之人為能知之;奈何欲以此服冒頓哉!蓋上世帝王之御夷狄也,服則懷之以德,叛則震之以威,未聞與為婚姻也。且冒頓視其父如禽獸而獵之,奚有於婦翁!建信侯之術,固已疏矣;況魯元已為趙後,又可奪乎!

臣司馬光曰:建信侯劉敬說冒頓殘暴,不能用仁義道德去說服他,而又想與其聯姻,為什麼前後這樣矛盾呀!骨肉親人的恩情,長幼尊卑的次第,只有仁義的人才能明白,怎麼要以此來降服匈奴呢?先代帝王駕御夷狄民族的對策是:他們歸服就用德來安撫,他們叛擾就用威來鎮懾,從沒聽說過用聯姻的辦法。況且,冒頓把生身父親視為禽獸而獵殺,對岳父會怎麼樣!劉敬的計策本已粗疏了,何況公主魯元已經成了趙王王后,又怎麼能奪回來呢!

司馬光分析得很對,和親並沒有讓匈奴臣服,反而助長了他們的氣焰,此後幾十年的時間,匈奴依然屢屢犯邊。直到漢武帝發動大規模戰爭將其削弱。

劉敬從匈奴來,因言:『匈奴河南白羊、樓煩王,去長安近者七百裏,輕騎一日一夜可以至秦中。秦中新破,少民,地肥饒,可益實。夫諸侯初起時,非齊諸田、楚昭、屈、景莫能興。今陛下雖都關中,實少民,東有六國之強族;一日有變,陛下亦未得高枕而臥也。臣願陛下徙六國後及豪桀、名家居關中;無事可以備胡,諸侯有變,亦足率以東伐。此強本弱末之術也。』上曰:『善!』十一月,徙齊、楚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族及豪桀於關中,與利田、宅,凡十餘萬口。

劉敬從匈奴歸來,說:『匈奴的河南白羊、樓煩王部落,離長安城近的只有七百裏,輕騎兵一天一夜就可以到達關中。關中剛遭過戰事洗劫,缺少百姓,但土地肥沃,應該加以充實。諸侯最初起事時,沒有齊國田氏,楚國昭、屈、景氏就不能勃興。現在陛下您雖然已經建都關中,實際卻沒有多少人民,而東部有舊六國的強族,一旦有什麼事變,您也就不能高枕而臥了。我建議陛下把舊六國的後人及地方豪強、名門大族遷徙到關中居住,國家無事可以防備匈奴,如果各地舊諸侯有變,也足以徵集大軍向東討伐。這是加強根本而削弱末枝的辦法。』高帝說:『對。』十一月,便下令遷徙舊齊國、楚國的大族昭氏、屈氏、景氏、懷氏、田氏五族及豪強到關中地區,給予便利的田宅安頓,共遷來十餘萬人。

劉敬的小聰明足以使君主動心,而他對天下的禍害可就大了。他主張把原六國的豪傑大戶從全國遷到關中,以便強幹弱枝,加強中央的力量,表面上看似乎高明,能迷惑不少人,事實如何呢?且不論其嚴重騷擾百姓生活,僅就計謀本身來說,也是很不高明的。富豪大族之所以強,是因為其佔有地利。齊地的田氏如果沒有東海的魚鹽之利,楚國的屈昭景三家如果沒有雲夢澤和長江的水陸資源,就不足以強大。世襲爵祿之家如果沒有姻親的人多勢眾、友人的大力合作、庶民的依附,也不足以強大。迫使這些大戶人家連根拔起,讓他們離開熟悉的家園、拋棄原有的人際網絡和自然資源,千裏迢迢移民到關中,這些家族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很快就會衰落下去。三國時的曹丕曾發現,客居關中之人的孩子常常膽小怕事。膽小怕事的人還能自強嗎?當初不如讓這些六國遺民休養生息,安心繁衍,積蓄財富。所以,貧民尚可遷徙,以便讓他們捨棄貧瘠的土地,到新的地方發展,說不定還能走向富強之路。而豪傑大族一旦遷徙,元氣大傷,實力一天天衰落下去。於是便會滋生無業游民和心懷不滿者。這些人盤踞在天子腳下,會有啥好處呢?劉敬給高帝出的這兩條建議,真是遺患無窮。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