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21 03:39
太祖高皇帝十一年乙巳、公元前196年
上之擊陳豨也,徵兵於梁;梁王稱病,使將將兵詣邯鄲。上怒,使人讓之。梁王恐,欲自往謝。其將扈輒曰:『王始不往,見讓而往,往則爲禽矣;不如遂發兵反。』梁王不聽。梁太僕得罪,亡走漢,『告梁王與扈輒謀反。於是上使使掩梁王,梁王不覺,遂囚之洛陽。有司治:『反形已具,請論如法。』上赦以爲庶人。傳處蜀青衣。西至鄭,逢呂后從長安來。彭王爲呂后泣涕,自言無罪,願處故昌邑。呂后許諾,與俱東。至洛陽,呂后白上曰:『彭王壯士,今徙之蜀,此自遺患;不如遂誅之。妾謹與俱來。』於是呂后乃令其舍人告彭越復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族之,上可其奏。三月,夷越三族。梟越首洛陽,下詔:『有收視者,輒捕之。』
譯高帝進攻陳豨時,向梁王彭越徵兵,彭越稱病,只派將軍率兵赴邯鄲今河北邯鄲市。高帝大怒,令人前去斥責。彭越恐懼,想親身入朝謝罪。部將扈輒說:『您當初不去,受到斥責後才去,去就會被擒,不如就勢發兵反了吧。』彭越不聽勸告。他的太僕因獲罪逃往長安今陝西西安市,控告梁王彭越與扈輒謀反。於是高帝派人突襲彭越,彭越事先沒有發覺,便被俘囚禁到洛陽今河南洛陽市。有關部門審訊結果是:『已有謀反跡象,應按法律處死。』高帝赦免他爲平民,押送到蜀郡治所位於今四川成都市身著青衣居住。彭越向西到了鄭今河南新鄭市地,遇到呂后從長安來。彭越向呂后哭泣,說自己無罪,希望能到故地昌邑今山東昌邑市居住。呂后口中應允,與他一起東行。到了洛陽,呂后對高帝說:『彭越是個壯士,如今把他流放到蜀郡,這是自留後患,不如就此殺了他。我已與他同來。』呂后又指使彭越門下舍人控告彭越再行謀反。廷尉王恬開奏請將彭越滅三族,高帝予以批准。三月,彭越三族都被斬首。還割下彭越的首級在洛陽示眾,並頒布詔令:『有來收斂屍體者,一律逮捕。』
評呂后野心勃勃,如此不遺餘力地要置彭越於死地,也是爲了謀劃高帝去世後,自己好安插呂氏集團上位。加上彭越本就是原項羽的部下,雖然投奔高帝,但在垓下之戰時和韓信一樣擁兵自重,不服從命令。高帝對其始終存在戒心。於是輕易相信了彭越反叛的傳言。由此可見,君臣之間如果不能坦誠相待,則互相猜忌在所難免。
按秦漢本非王道,奈何以王道視之?三代之時,諸侯以義封,已而義分相副,無所叛爲。至於秦漢,皇帝以權擁天下,又掌天下之軍事以實其權。固非天下之共主也,而諸侯之封必不副於義焉,此諸侯之不安其分者也。而皇權之重,軍事之大,諸侯其不能相抗也,故秦漢以降,每朝代更替,必坑功臣以定,非此不足以收諸侯之權,代諸侯之義也。
梁大夫欒布使於齊,還,奏事越頭下,祠而哭之。吏捕以聞。上召布,罵,欲烹之。方提趨湯,布顧曰:『願一言而死。』上曰:『何言?』布曰:『方上之困於彭城,敗滎陽、成皋間,項王所以遂不能西者,徒以彭王居梁地,與漢合從苦楚也。當是之時,王一顧,與楚則漢破,與漢則楚破。且垓下之會,微彭王,項氏不亡。天下已定,彭王剖符受封,亦欲傳之萬世。今陛下一徵兵於梁,彭王病不行,而陛下疑以爲反;反形未具,以苛小案誅滅之。臣恐功臣人人自危也。今彭王已死,臣生不如死,請就烹!』於是上乃釋布罪,拜爲都尉。
譯梁王彭越的大夫欒布出使齊國,回來後,在彭越的頭顱下奏報,祭祀後大哭一場。官吏將他逮捕,報告高帝。高帝召來欒布,痛罵一番,想煮死他。兩旁的人正提起他要投入滾水中,欒布回頭說:『請讓我說句話再死。』高帝便問:『還有什麼話?』欒布說:『當年皇上受困於彭城今江蘇徐州市,戰敗於滎陽、成皋均位於今河南滎陽市之間,而項羽卻不能西進,只是因爲彭越守住梁地,與漢聯合而使楚爲難。當時,只要彭越一有傾向,與項羽聯合則漢失敗,與漢聯合則楚失敗。而且垓下會戰,沒有彭越,項羽就不會滅亡。如今天下已經平定,彭越接受符節,被封爲王,也想傳給子孫後代。而如今陛下向梁國征一次兵,彭越因病不能前來,陛下就疑心以爲造反;未見到反叛跡象,便以苛細小事誅殺了他。我擔心功臣會人人自危。現在彭越已經死了,我活著也不如死,請煮死我吧!』高帝認爲有理,便赦免了欒布的罪,封他爲都尉。
評欒布冒著死的危險,哭祭其君主。臨刑時還要替彭越伸冤,高帝對這種忠義之士是非常賞識的。
丙午,立皇子恢爲梁王;丙寅,立皇子友爲淮陽王。罷東郡,頗益梁;罷潁川郡,頗益淮陽。
譯丙午疑誤,高帝立皇子劉恢爲梁王,丙寅十一日,立皇子劉友爲淮陽王。廢除東郡治所位於今河南濮陽市,較大地擴充了梁國治所位於今河南商丘市;廢除潁川郡治所位於今河南禹州市,較大地擴充了淮陽國治所位於今河南淮陽縣。
評隨著異姓諸侯王接連傾覆,高帝將劉氏子弟分封到各地以取代他們的位置。從此以後的朝代,除非有權臣篡位或天下大亂等特殊情況,否則不再會分封那種可以雄踞一方的異姓諸侯王。這是中國由分封制走向郡縣制的一個重大邁進。此後通過漢景帝平定七國之亂、漢武帝實行推恩令等一系列政策,將諸侯王徹底變成了虛封。
按此固劉邦本旨也,一人不足以權傾天下,一宗室或可焉,而不豫宗室之爭,不減於異姓也,終以權爭而敗壞華夏孝悌之道,親親倫理,其罪可謂千古也。
夏,四月,行自洛陽至。
譯夏季,四月,高帝一行從洛陽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