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學者閒記】老吳:儒家思想與全球化

山西儒學(雙月刊)作者:宋大琦(主編)發佈:宋大琦

2023-6-15 10:54

我必須首先聲明:儒家人是天下主義者,儒家思想就是為了人類,為了全球化而生的!

孔老師是魯國人,也擔任過魯國高官,但他並不認為自己的思想只屬於魯國人,也不認為他應該只愛他的魯國。孔老師周遊列國,沒聽說他心中掛念的是他的魯國和魯人。如果孔老師知道了地球是圓的,我猜他也是樂意週遊地球的。

孔老師孟老師們念念不忘的是超越國家和民族的仁義禮智信,是天下蒼生!天下為公是儒家人的主張,該主張暗合了今天的全球化思維。天下為公是排斥一國一族小集體主義的。

我再猜啊,如果孔老師幾百年前恰巧來到了民主運動大潮中的歐洲或北美,或者他穿越到了百年前的中華大地,他會情不自禁的投身其中,並熱情謳歌。他周遊列國,不就是為了尋找和實現一個理想國嗎?

儒家主張民為貴君為輕,君是因民而有意義。君有大過,諫而不聽,則異位,投他國亦可。儒家並不主張無緣無故的愛。儒家的愛是有條件的,是契約義務,這一點與西學沒有什麼不同。儒家人當然讚美忠誠,但他們忠的是自己的信仰和理想。批判儒家思想封閉保守的人,大概率是道聽途說,沒有認真了解儒家思想。

北美獨立戰爭取得勝利後,包括華盛頓在內的一群大牛們根據新教徒初登北美大陸時約定的【五月花號公約】精神,選擇建立了一個民主共和政體:能者競選上崗,尊重人人平等,尊重個人自由。當時的儒家人是如何評價此事的呢?

始建於1848年華盛頓紀念碑方尖碑,有一段中國人寫的話:

『華盛頓,異人也。起事勇於勝廣,割據雄於曹劉,既已提三尺劍,開疆萬裏,乃不僭位號,不傳子孫,而創為推舉之法,幾於天下為公。其治國崇讓善俗,不尚武功,亦迥與諸國異。余見其畫像,氣貌雄毅絕倫,嗚呼,可不謂人傑矣哉!米利堅即美利堅合眾國之為國,幅員萬裏,不設王侯之號,不循世襲之規,公器付之公論,創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華盛頓為稱首哉!』

這段話摘自當時清朝學者徐繼畬的著作【瀛環志略】。

徐繼畬1795年12月4日—1873年3月30日,晚清名臣、學者,山西代州五台縣今山西省忻州市人。道光六年進士,歷任廣西、福建巡撫、閩浙總督、總理衙門大臣,並為首任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前後為官30餘年。

徐繼畬自幼就接受了紮實的儒家思想教育,其為官和治學深受『天下為公』、『民為貴』的儒家思想影響,恰恰是儒家思想為其日後的開眼看世界的全球化視野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準備。徐繼畬堪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儒家人典範:盡職盡責、知行合一、一身正氣、兩袖清風。更難得的是他還善於接受新思想、新文化和新知識,是那個時代妥妥的具有全球化國際視野的精英人才。徐繼畬在與外國人辦洋務過程中,通過學習和思考撰寫了一本重要著作

【瀛環志略】。該書摒棄了『天朝中心』的狹隘觀念,介紹了世界地理和知名國家,尤其是對歐美西方國家的強盛原因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大儒徐老師告訴了中國人,西方世界有工業文明、市場理念及民主政治,地球上有着完全不同於大清帝國的嶄新世界……

可惜該書被大清一幫蠢人廣泛批判後被迫停印了。

與其在中國的待遇大不同,【瀛環志略】傳到日本後大受好評,並啟蒙了日本人的明治維新運動。日本學者將此書贊為通往世界的『指南針』,從1859年就開始翻刻此書,不斷重印。這本書打開了日本人的眼界,啟蒙了日本人的明治維新。徐繼畬對華盛頓和民主制度的高度評價影響了日本思想家橫井時存,橫井時存影響了弟子由利公正。由利公正就是1868年著名的【五條誓文】的起草者。【五條誓文】是日本實行明治維新的基本綱領,規劃了日本的近代化道路,為日本成為近代化強國創造了輿論環境和思想準備。

徐繼畬同時代還有一位儒生進士魏源。魏源曾經做過林則徐的幕僚,也有重要著作【海國圖志】,他也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理念的提出者。其實魏源不僅主張學習西方的先進生產技術,也很贊同市場國的民主制度。他讚美歐美『不設君位,不立王侯』,『推擇鄉官理事』,是中國人一直要尋找的『西方桃花源』。當然,在大清朝,他也只能做到『師夷長技以制夷』。大清帝國的既得利益權力平台,即使是科學技術也是謹小慎微的學習探索,遑論洪水猛獸的民主政治啊!

海國圖志當然也是牆裏開花牆外香!

1851年【海國圖志】傳到了日本,日本人如獲至寶。日本思想家佐久間象山及其學生吉田松陰讀了【海國圖志】後大讚,他們吸收了魏源『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成為了日本維新運動的先驅。

可以這樣說:恰恰是清朝的一些儒生們,最先具備了全球化視野,試圖著書立說啟蒙中國人儘早改革開放,融入時代的先進文化和先進文明之中;也恰恰是清朝皇族自私自利,以國為家,視家以私,唯恐打開思想的閘門,而丟掉了手中的利益與權力!

我曾經說過,人類先進文明總是殊途同歸的,儒家的天下為公與西學的主權在民是心有戚戚的,儒家的天下大同與共產主義也本質上是共同理想。

儒家是主張秩序的,有時候會被誤會為集體主義者。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奪志,這才是儒家主張的集體與個人的關係。儒家思想張揚個人自由意志,並不排斥個人自由。歷朝歷代面對權力放縱,敢於直面挑戰的都是勇敢的儒生學者。

傳統言官諫官享有言論自由,有錯誤言論豁免權,是糾正權力放縱的嘗試。皇權與相權的pk,也做過有益的嘗試。這些探索,與今天的權力分置制約,只差一層紙了。

實踐中,歷朝歷史上,儒家人也一撥撥站出來,不惜犧牲自己成為私權力的糾偏和制約力量,越是真儒越如此。他們心中的公必然會撞到老大們的私,難免頭破血流。這是儒家人經常悲劇的內在邏輯。儒家說君子不黨,個人挑戰權力平台終歸很難構成分權力量。儒家人歷史上的故事雖然可歌可泣,也往往是悲劇收場,如方孝孺類似事件經常發生。

人人都是利益人,儒家心學,恰恰是挑戰自己心中的小我,凡挑戰成功的大儒都能取得巨大成就,王陽明即如此。陽明心學啟發了很多儒家人,並飄洋過海影響到今天的日本企業家,剛剛去世的稻盛和夫即終生受益於此。

最後提請讀者注意:儒生徐繼畬的上述認識,可是儒家人160年前的認識啊。

【文章出處】
微信公眾號(老吳的嘚吧嘚)
略有刪改,2022-08-31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