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11 00:32
漢孝獻皇帝建安五年庚辰公元200年
春,正月,董承謀泄;壬子,曹操殺承及王服、種輯,皆夷三族。
譯春季,正月,董承的密謀敗露。壬子疑誤,曹操殺死董承和王服、種輯,並將他們的三族全部屠滅。
評董承的行動失敗了,劉備幸虧提前離開,否則也難逃此劫。其實這個時候,曹操雖然權勢急劇膨脹,對漢朝朝廷的威脅越來越大,但同時,曹操勢力也是朝廷的有效保障。朝廷有名分,曹操有實力,雙方屬於一個互相依存的關係。董承等人即使成功殺了曹操,這個空殼朝廷又如何在後面的軍閥混戰中生存下來呢?
操欲自討劉備,諸將皆曰:『與公爭天下者,袁紹也。今紹方來而棄之東,紹乘人後,若何?』操曰:『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郭嘉曰:『紹性遲而多疑,來必不速。備新起,眾心未附,急擊之,必敗。』操師遂東。冀州別駕田豐說袁紹曰:『曹操與劉備連兵,未可卒解。公舉軍而襲其後,可一往而定。』紹辭以子疾,未得行。豐舉杖擊地曰:『嗟乎!遭難遇之時,而以嬰兒病失其會,惜哉,事去矣!』
譯曹操打算親自出馬討伐劉備,將領們都說:『與您爭奪天下的是袁紹,如今袁紹大軍壓境,而您卻向東討伐劉備,如果袁紹在背後進行攻擊,怎麼辦?』曹操說:『劉備是人中豪傑,如今不進攻他,必定成為後患。』郭嘉說:『袁紹性情遲鈍,而且多疑,即使來進攻,也必定不會很快。劉備剛剛創立基業,人心還沒有完全歸附,趕快進攻,一定能將劉備擊敗。』曹操於是揮師東征劉備。冀州今河北中南部一帶別駕一州的副長官田豐鄧袁紹說:『曹操與劉備交戰,不會立即分出勝負,將軍率軍襲擊他的後方,可以一舉成功。』袁紹因兒子患病而推辭,未能出兵。田豐舉杖擊地說:『唉!遇到這種難得的機會,卻因為嬰兒的病而放棄,可惜啊,大事完了!』
評袁紹如此兒女情長,真的不適合創業。
曹操擊劉備,破之,獲其妻子;進拔下邳,禽關羽;又擊昌豨,破之。備奔青州,因袁譚以歸袁紹。紹聞備至,去鄴二百里迎之;駐月余,所亡士卒稍稍歸之。
譯曹操進攻劉備,將劉備打敗,俘虜了他的妻子家小。曹操接着攻克下邳今江蘇睢寧縣,捉住關羽,又擊敗昌豨。劉備逃奔青州今山東北部一帶,通過袁譚投奔袁紹。袁紹聽說劉備來到,出鄴城今河北臨漳縣二百里,親自去迎接劉備。劉備在鄴城住了一個多月,被打散的士兵遂漸回到劉備身邊。
評這是劉備遭遇的最慘重的一次失敗。當時的劉備,完全不具備與曹操抗衡的實力,只能東躲西藏,依託更強大的反曹勢力。
曹操還軍官渡,紹乃議攻許,田豐曰:『曹操既破劉備,則許下非復空虛。且操善用兵,變化無方,眾雖少,未可輕也,今不如以久持之。將軍據山河之固,擁四州之眾,外結英雄,內修農戰,然後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救右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敵疲於奔命,民不得安業,我未勞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克也。今釋廟勝之策而決成敗於一戰,若不如志,悔無及也。』紹不從。豐強諫忤紹,紹以為沮眾,械繫之。於是移檄州群,數操罪惡。二月,進軍黎陽。
譯曹操率軍回到官渡位於今河南中牟縣,袁紹才開始計議進攻許都今河南許昌市。田豐說:『曹操既然擊敗劉備,則許都已不再空虛。而且曹操善於用兵,變化無窮,兵馬雖少,卻不可輕視。現在,不如按兵不動,與他相持。將軍據守山川險固,擁有四州的民眾,對外結交英雄,對內抓緊農耕,加強戰備。然後,挑選精銳之士,分出來組成奇兵,頻繁攻擊薄弱之處,擾亂黃河以南。敵軍救右,我軍則擊其左;救左,則擊其右,使得敵軍疲於奔命,百姓無法安心生產,我們沒有勞苦,而敵軍已經陷入困境,不到三年,就可坐等勝利。現在放棄必勝的謀略,而要以一戰來決定成敗,萬一不能如願,後悔就來不及了。』袁紹沒有採納。田豐竭力勸諫,冒犯了袁紹,袁紹認為田豐擾亂軍心,給他戴上刑具,關押起來。於是,袁紹用公文通告各州、郡,宣布曹操的罪狀。二月,袁紹進軍黎陽今河南濬縣。
評戰場形勢風雲變幻,機會轉瞬即逝。昨天出兵合適,今天很可能就不合適了。袁紹一錯再錯,一手好牌打個稀爛。田豐在袁紹身邊這麼久了,應該知道袁紹的為人,如果勸不動,就不要強勸了。犯顏直諫不但起不到效果,反而會給自己帶來殺身之禍。為這種蠢貨盡忠,實在是不值得。
沮授臨行,會其宗族,散資財以與之曰:『勢存則威無不加,勢亡則不保一身,哀哉!』其弟宗曰:『曹操士馬不敵,君何懼焉!』授曰:『以曹操之明略,又挾天子以為資,我雖克伯,眾實疲敝,而主驕將,軍之破敗,在此舉矣。揚雄有言:「六國,為贏弱姬。」其今之謂乎!』
譯沮授在出軍前,召集宗族,把自己的家產分給族人,說:『人勢則權威無所不加,失勢則連自己性命都保不住,真是可悲!』他弟弟沮宗說:『曹操的兵馬比不上我軍,您為什麼害怕呢?』沮授說:『憑曹操的智慧與謀略,又挾持天子作為資本,我們雖戰敗公孫瓚,但士兵實際上已經疲憊,加上主上驕傲,將領奢侈,全軍覆沒,就在這一仗了。揚雄曾經說過:「六國紛紛擾擾,只不過是為秦取代周而效勞。」這說的是今天啊!』
評沮授看得很清楚,袁紹雖然目前實力強於曹操,但已經是危機四伏,這場仗必敗無疑。提前給家族留好後路。
振威將軍程昱以七百兵守鄄城。曹操欲益昱兵二千,昱不肯,曰:『袁紹擁十萬眾,自以所向無前,今見昱少兵,必輕易,不來攻。若益昱兵,過則不可不攻,攻之必克,徒兩損其勢,願公無疑。』紹聞昱兵少,果不往。操謂賈詡曰:『程昱之膽,過於賁、育矣!』
譯振威將軍程昱率七百人守鄄juàn城今山東鄄城縣。曹操打算給他增加二千名士兵,程昱不肯,說:『袁紹擁兵十萬,自以為所向無前,看到我兵力溥弱,一定瞧不起,不會來攻。如給我增兵,則袁紹大軍經過就不會不進攻,進攻必然攻克,那就白白損失您和我兩處的實力,請您不必擔心。』袁紹聽說程昱兵少,果然沒去進攻。曹操對賈詡說:『程昱的膽量,超過古代勇士孟賁和夏育了!』
評在袁紹的十萬大軍面前,增加兩千也無濟於事,倒不如讓自己目標小一些,使得袁紹不屑來攻。這話旁人說起來簡單,可作為程昱本人,需要直面十萬敵軍從自己旁邊走過,確實需要強大的內心。一般人聽到上級要給他兩千援軍,會像落水之人抓住救命稻草一樣。無論多少先攥在自己手裡求個安穩,結果就是抓着這根稻草沉下去。
袁超遣其將顏良攻東郡太守劉廷於白馬。沮授曰:『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紹不聽。夏,四月,曹操北救劉延。荀攸曰:『今兵少不敵,必分其勢乃可。公到延津,若將渡兵向其後者,紹必西應之,然後輕兵襲白馬,掩其不備,顏良可禽也。』操從之。紹聞兵渡,即分兵西邀之。操乃引軍兼行趣白馬,未至十餘里,良大驚,來逆戰。操使張遼、關羽先登擊之。羽望見良麾蓋,策馬刺良於萬眾之中,斬其首而還,紹軍莫能當者。遂解白馬之圍,徒其民,循河而西。
譯袁紹派大將顏良到白馬進攻東郡郡治今河南濮陽縣太守劉延,沮授說:『顏良性情急躁狹隘,雖然驍勇,但不可讓他獨當一面。』袁紹不聽。夏季,四月,曹操率軍向北援救劉延。荀攸說:『如今我們兵少,不是袁軍的對手,只有分散他的兵力才行。您到延津黃河渡口,今河南延津縣後,做出準備渡河襲擊袁紹後方的樣子,袁紹必然向西應戰。然後,您率軍輕裝急進,襲擊白馬位於今河南滑縣東北,攻其不備,就可擊敗顏良。』曹操聽從了荀攸的計策。袁紹聽說曹軍要渡河,就分兵向西阻截。曹操於是率軍急速向白馬挺進,還差十餘里,顏良才得到消息,大吃一驚,前來迎戰。曹操派張遼、關羽作先鋒,關羽望見顏良的旌旗傘蓋,策馬長驅直入,在萬眾之中刺死顏良,斬下他的頭顱而歸,袁紹軍中無人能夠抵擋。於是,解開白馬之圍,曹操把全城百姓沿黃河向西遷徒。
評荀攸的計謀非常奏效,袁紹被牽着鼻子走。一上來就損失了一員大將,對袁紹軍的士氣是一個沉重打擊。
關羽在此戰中殺死顏良,這一戰也是關羽的成名戰。打穿敵人軍陣,殺死主將後又全身而退,關羽的勇猛可見一斑。【三國演義】中把這一段寫得非常精彩,不過小說中,關羽使用的青龍偃月刀卻是虛構的,漢代並沒有這種長柄的大刀,類似的武器直到宋代才有。而且關羽殺顏良,史書上用的是『刺』,因此可以推斷,關羽使用的武器應該是長槍或戟。
紹渡河追之,沮授諫曰:『勝負變化,不可不詳。今宜留屯延津,分兵官渡,若其克獲,還迎不晚,設其有難,眾弗可還。』紹弗從。授臨濟嘆曰:『上盈其志,下務其功,悠悠黃河,吾其濟乎!』遂以疾辭。紹不許而意恨之,復省其所部,並屬郭圖。
譯袁紹要渡過黃河進行追擊,沮授勸阻他說:『勝負之間,變化無常,不能不慎重考慮。如今應當把大軍留駐在延津,分出部分軍隊去官渡,如果他們告捷,回來迎接大軍也不晚,如果大軍渡河南下,萬一失利,大家就沒有退路了。』袁紹不聽他的勸告。沮授在渡河時嘆息着說:『主上狂妄自大,下邊將領只會貪功,悠悠黃河,我們能成功嗎?』於是,沮授稱病辭職。袁紹不批准,但心中懷恨,就又解除沮授的兵權,把他所率領的軍隊全部撥歸郭圖指揮。
評袁紹不但不聽勸諫,氣量還非常狹小。做他的部下真是倒霉了。也就是他四世三公的家世,給了他揮霍的資本。否則這種人根本吸納不了人才前來投奔。
紹軍至延津南,操勒兵駐營南阪下,使登壘望之,曰:『可五六百騎。』有頃,復白:『騎稍多,步兵不可勝數。』操曰:『勿復白。』令騎解鞍放馬。是時,白馬輜重就道。諸將以為敵騎多,不如還保營。荀攸曰:『此所以餌敵,如何去之!』操顧攸而笑。紹騎將文丑與劉備將五六千騎前後至。諸將復白『可上馬。』操曰:『未也。』有頃,騎至稍多,或分趣輜重。操曰:『可矣。』乃皆上馬。時騎不滿六百,遂縱兵擊,大破之,斬丑。丑與顏良,皆紹名將也,再戰,悉禽之,紹軍奪氣。
譯袁紹大軍到達延津以南,曹操部署軍隊在南邊山坡下安營,派人登上營壘望。望的人報告說:『敵軍大約有五六百騎兵。』一會兒,又報告說:『騎兵逐漸增多,步兵不可勝數。』曹操說:『不必再報告了。』命令騎兵解下馬鞍,放馬休息。這時,從白馬運送的輜重已經上路,將領們認為敵軍騎兵多,不如回去守衛營壘。荀攸說:『這正是引敵上鈎,怎麼能離開?『曹操看着荀攸微微一笑。袁紹的騎兵將領文丑與劉備率領五六千騎兵先後趕到,曹軍將領們都說:『可以上馬了。』曹操說:『還沒到時候。』又過了一會兒,袁軍的騎兵更多了,有的已分別攻擊曹軍的輜重車隊,曹操說:『時候到了。』於是曹軍全體騎兵上馬。當時曹軍騎兵不到六百人,曹操揮軍猛擊,大破袁軍,斬殺文丑。文丑與顏良都是袁紹軍中有名的大將,兩次交戰,先後被曹軍殺死,袁紹軍中士氣大衰。
評轉眼間,袁紹軍又報銷了一員大將。袁紹軍在兵力占優的情況下接連被曹軍突襲『斬首』,主要原因在於袁紹軍仗着自己人多勢眾,輕敵冒進,缺乏警惕性。兵不在多而在精,稀稀拉拉的部隊,人再多也是烏合之眾,經不起精兵的衝擊。
初,操壯關羽之為人,而察其心神無久留之意,使張遼以其情問之,羽嘆曰:『吾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耳。』遼以羽言報操,操義之。及羽殺顏良,操知其必去,重加賞賜。羽盡封其所賜,拜書告辭,而奔劉備於袁軍。左右欲追之,操曰:『彼各為其主,勿追也。』
譯起初,曹操欣賞關羽的為人,但觀察關羽的心思,沒有久留之意,就派張遼去了解關羽的想法,關羽嘆息說:『我十分明白曹公待我情義深厚,但我受劉將軍厚恩,已發誓與他同生死,共患難,不能背棄誓言。我最終不會留在這裡,但要立功報答曹公後才離去。』張遼把關羽的話報告給曹操,曹操佩服他的義氣。等到關羽殺死顏良後,曹操知道他一定要去,就重加賞賜。關羽把所有曹操賞賜的東西都封存起來,留下一封拜別的書信向曹操辭行,就到袁紹軍投奔劉備。曹操的左右將領要去追趕關羽,曹操說:『他是各為其主,不要去追。』
評曹操非常禮賢下士,但關羽對劉備的感情更深,儘管劉備處境艱難前途暗淡,儘管曹操對關羽極力拉攏,關羽仍然義無反顧投奔劉備。斬殺顏良算是報答了曹操的厚待之恩。如此作風,令人欽佩之至。後世將關羽奉為忠義的楷模,關羽當之無愧。
操還軍官渡,閻柔遣使詣操,操以柔為烏桓校尉。鮮于輔身見操於官渡,操以輔為右度遼將軍,還鎮幽土。
譯曹操回軍官渡,閻柔派遣使者拜見曹操,曹操任命閻柔為烏桓校尉。鮮于輔親自到官渡拜見曹操,曹操任命他為右度遼將軍,回去鎮守幽州今河北北部、北京、天津、遼寧一帶。
評閻柔自幼在北方烏桓、鮮卑部族中長大,在這些部族中很有威信。北方原本是袁紹的勢力範圍。現在閻柔越過袁紹歸順曹操,說明袁紹後方已經不穩。
廣陵太守陳登治射陽,孫策西擊黃祖,登誘嚴白虎餘黨,圖為後害。策還擊登,軍到丹徒,須待運糧。初,策殺吳郡太守許貢,貢奴客潛民間,欲為貢報讎、策性好獵,數出驅馳,所乘馬精駿,從騎絕不能及,卒遇貢客三人,射策中頰,後騎尋至,皆刺殺之。策創甚,召張昭等謂曰:『中國方亂,以吳、越之眾,三江之固,足以觀成敗,公等善相吾弟!』呼權,佩以印綬,謂曰:『舉江東之眾,決機於兩陳之間,與天下爭衡,卿不如我;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我不如卿。』丙午,策卒,時年二十六。
譯廣陵郡太守陳登把郡府設在射陽今江蘇射陽縣,孫策向西攻擊黃祖,陳登引誘嚴白虎的餘黨,準備在孫策後方起事。孫策率軍回擊陳登,先駐在丹徒今江蘇鎮江市丹徒區,等待運輸糧草。當初,孫策曾殺死吳郡郡治今江蘇蘇州市太守許貢,許貢的家奴和門客藏在民間,打算為許貢報仇。孫策性喜打獵,經常在外追趕野獸,他騎的一匹駿馬速度極快,衛士們的馬根本追不上。孫策乘馬驅馳時,突然遇到許貢的三個門客,他們用箭射中孫策面頰,後面的衛士騎馬隨即將門客全部刺殺。孫策受傷很重,召喚張昭等人,對他們說:『中原正在大亂,以吳、越的人力,據守三江險要,足以坐觀成敗。你們一定要好好輔佐我的弟弟!』把孫權叫來,把印綬給孫權佩上,對孫權說:『率領江東的人馬,決戰於疆場,與天下英雄相爭,你不如我;遴選賢才,任用能臣,使他們各盡忠心,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四月,丙午初四,孫策去世,當時他二十六歲。
評一代雄主,陰溝里翻了船。千金之子,坐不垂堂。何況在亂世,作為一方君主,仇敵非常多,輕身犯險,極不明智。孫策年紀輕輕就這樣死了,兒子太小指望不上。只能把位子交給弟弟,這就註定了東吳集團即使創業成功,孫策的後代也和皇位無緣了。孫策為自己的任性妄為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權悲號,未視事,張昭曰:『孝廉!此寧哭時邪!』乃改易權服,扶令上馬,使出巡軍。昭率僚屬,上表朝廷,下移屬城,中外將校,各令奉職。周瑜自巴丘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張昭共掌眾事。時策雖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然深險之地,猶未盡從,流寓之士,皆以安危去就為意,未有君臣之固,而張昭、周瑜等謂權可與共成大業,遂委心而服事焉。
譯孫權悲痛號哭,沒有去主持軍政事務。張昭對他說:『孫孝廉,這難道是哭的時候嗎?』於是給孫權換好官服,扶孫權上馬,要他出去巡視軍營。張昭率領僚屬,向朝廷上表奏報孫策的死訊,並通知屬下郡、縣,命令各地官吏和大小將領都嚴守崗位。周瑜從巴丘率兵前來奔喪,就留在吳郡,擔任中護軍禁衛軍長官之一,主管軍官選拔考核,與張昭一起主持軍政事務。當時孫策雖然已經占有會稽郡治今浙江紹興市、吳郡、丹陽郡治今安徽宣城市宣州區、豫章郡治今江西南昌市、廬江郡治今安徽廬江縣、廬陵郡治今江西吉安市這幾個郡,但偏遠山區,還未全部控制。流亡客居在江南的士大夫,也還懷有暫時避難的想法,與孫策、孫權未建立起穩定的君臣關係。但張昭、周瑜等人認為可以與孫權共同完成大業,於是盡心盡力地為孫權效力。
評孫策英年早逝,東吳集團這時候可謂是危機四伏。索性孫策留下的核心團隊忠誠度較高,迅速團結在孫權周圍,穩定住了局勢。
秋,七月,立皇子馮為南陽王;壬午,馮薨。
評秋季,七月,漢獻帝封皇子劉馮為南陽王。壬午十二日,劉馮去世。
這是漢獻帝第一次試圖冊封自己的皇子為王,但這位皇子剛剛受封不到一個月就去世了。這件事很耐人尋味,有人認為劉馮之死,曹操的嫌疑很大,那時候的曹操已經有了篡位之心,因此極力阻止獻帝扶植自己的繼承人。不過後來到建安十七年,獻帝又一口氣封了四個兒子為王,他們都活得好好的。而且曹操是在建安十八年才將自己的三個女兒送給獻帝為嬪妃的。所以獻帝冊封的這幾個兒子並非曹操的外孫。不過也有一種可能,就是那個時候曹操的統治已經徹底穩固了,即使冊封獻帝皇子也不會對曹操產生任何威脅,還能打消外界疑慮,讓大家認為曹操沒有篡位之心。而如今,曹操面臨着四方軍閥尚未平定,袁紹大軍壓境的困難局面,不能允許獻帝節外生枝。總之,劉馮的死,曹操有一定嫌疑,但也無法確定。
汝南黃巾劉辟等叛曹操應袁紹,紹遣劉備將兵助辟,郡縣多應之。紹遣使拜陽安都尉李通為征南將軍,劉表亦陰招之,通皆拒焉。或勸通從紹,通按劍叱之曰:『曹公明哲,必定天下;紹雖強盛,終為之虜耳。吾以死不貳。』即斬紹使,送印綬詣操。
譯汝南郡郡治今河南平輿縣的黃巾軍首領劉辟等背叛曹操,響應袁紹,袁紹派遣劉備統兵去援助劉辟,周圍的郡、縣紛紛起來響應。袁紹派使者委任陽安郡郡治今河南確山縣都尉一郡武裝力量統領李通為征南將軍,劉表也暗中派人來招李通,李通一概拒絕。有人勸李通與袁紹聯絡,李通手按劍柄叱責說:『曹公明智,必然平定天下;袁紹雖然強盛,終究會敗在曹公之手。我誓死不二。』隨即殺死袁紹使者,把袁紹送來的印綬上交給曹操。
評雖然目前袁紹在實力上仍然占優,但聰明人都看得出來袁紹最終不是曹操的對手。
通急錄戶調,朗陵長趙儼見通曰:『方今諸郡並叛,獨陽安懷附,復趣收其綿絹,小人樂亂,天乃不可乎?』通曰:『公與袁紹相持甚急,左右郡縣背叛乃爾,若綿絹不調送,觀聽者必謂我顧望,有所須待也。』儼曰:『誠亦如君慮,然當權其輕重。小緩調,當為君釋此患。』乃書與荀彧曰:『今陽安郡百姓困究,鄰城並叛,易用傾盪,乃一方安危之機也。且此郡人執守忠節,在險不貳,以為國家宜垂慰撫;而更急斂綿絹,何以勸善!』彧即白操,悉以綿絹還民,上下歡喜,郡內遂安。通擊群賊瞿恭等,皆破之,遂定淮、汝之地。
譯李通加緊按戶徵收綿絹,朗陵縣今河南確山縣縣令趙儼去見李通,對他說:『如今其他郡縣都已叛變,只陽安仍舊附朝廷。現在又要按戶強收綿絹,小人喜歡作亂,這樣強行征斂,恐怕不可以吧?』李通說:『曹公與袁紹相持,正在危急時刻,周圍郡、縣竟然這樣背叛,如果不立刻徵收綿絹,送到許都,就必定會有人說我坐觀成敗,有所等待。』趙儼說:『事情確實像您考慮得那樣,但是應當區別輕重緩急。稍稍放鬆,我來為你消除這個顧慮。』趙儼於是給荀彧寫信說:『如今陽安郡百姓窮困,鄰近郡縣都已叛變,容易受到影響,這正是這一地區安危的關鍵時刻。而且陽安郡的百姓保持忠節,身處險境而並無二心,我認為國家應該加以慰撫,但卻反而加緊徵收綿絹,這怎麼能勸導百姓一心向善呢?』荀彧立刻報告曹操,曹操下令把已徵收的綿、絹一律退還能百姓。上下都十分高興,於是全郡安定。李通進攻郡內的地方勢力首領瞿恭等,全部擊潰他們,平定了淮陽、汝南一帶。
時操制新科,下州郡,頗增嚴峻,而調綿絹方急。長廣太守何言於操曰:『先生辨九服之賦以殊遠近;制三典之刑以平治亂。愚以為此郡宜依遠域新邦之典,其民間小事,使長吏臨時隨宜,上不背正法,下以順百姓之心。比及三年,民安其業,然後乃可齊之以法也。』操從之。
譯當時曹操制定了新的法令,頒下州、郡執行,比以前嚴厲得多,而且徵收綿、絹正很急迫。長廣郡郡治今山東萊西市太守何對曹操說:『古代的君王把賦稅分為九等,以距京城的遠近作為標準,而且根據歸附早晚與治亂的情況訂立了輕典、中典、重典三種不同的刑法標準。我認為長廣郡應該按照歸附較晚的邊遠地區施行法律,賦稅從輕,法令從寬。民間的小事,由地方官員因地制宜,自行處理,上不違背朝廷正法,下可順應百姓之心。等到三年以後,百姓安居東業,然後再推行朝廷的統一法令。』曹操批准了這個意見。
評對於逆境中堅守不叛者以及前來歸順者應當給予優待,以樹立榜樣。曹操能分清輕重緩急,贏得了人心,化解了這次叛亂。
劉備略汝、穎之間,自許以南,吏民不安,曹操患之。曹仁曰:『南方以大將軍方有目前急,其勢不能相救,劉備以強兵臨之,其背叛故宜也。備新將紹兵,未能得其用,擊之,可破也。』操乃使仁將騎擊備,破走之,盡復收諸叛縣而還。
譯劉備率軍攻掠汝南、穎川郡治今河南禹州市一帶,自許都以南,官民都人心不安,曹操對此很憂慮。曹仁說:『南方認為大將軍目前正與袁紹相持到危急關頭,勢不能去援救,劉備又率強兵壓境,所以他們背叛是在所難免的。不過,劉備剛開始率領袁紹的士兵,還不能得心應手,立刻進攻,可以擊破劉備。』曹操就派曹仁率騎兵進攻劉備,劉備兵敗潰逃,曹仁全部收復叛變各縣後才回軍。
備還至紹軍,陰欲離紹,乃說紹南連劉表。紹遣備將本兵復至汝南,與賊龔都等合,眾數千人。曹操遣將蔡楊擊之,為備所殺。
譯劉備回到袁紹軍中,暗中打算離開袁紹。於是,他勸說袁紹與荊州今湖北、湖南一帶的劉表聯合。袁紹派劉備率領他原來的部隊再到汝南,與盜匪首領龔都等聯合,有部眾數千人。曹操派部將蔡楊前去進攻,被劉備殺死。
評現在很多人把劉備和呂布相提並論,認為劉備也經常背叛君主。其實,劉備無論是依附曹操,還是依附袁紹、劉表,其身份都是『客將』,也就是自帶軍隊的加盟者,和這些軍閥並沒有君臣關係,談不上背叛君主。而且劉備也沒有做出過被別人一番利誘就把盟友出賣掉這種令人不齒的事。因此拿劉備和呂布相比,是極其不恰當的。
袁紹軍陽武,沮授說紹曰:『北兵雖眾而勁果不及南,南軍谷少而資儲不如北;南幸於急戰,北利在緩師。宜徐持久,曠以日月。』紹不從。八月,紹進營稍前,不沙為屯,東西數十里。操亦分營與相當。
譯袁紹駐軍陽武今河南原陽縣,沮授勸袁紹說:『我軍數量雖多,但戰鬥力比不上曹軍;曹軍糧草短缺,軍用物資儲備比不上我軍。因此,曹操利於速戰速決,我軍利於打持久戰。應當作長期打算,拖延時間。』袁紹沒有採納。八月,袁紹大軍向前稍作推進,依沙丘紮營,東西達數十里。曹操也把部隊分開駐紮,與袁紹營壘相對。
評袁紹繼續在錯誤的道路上狂奔。
九月,庚午朔,日有食之。
譯九月,庚午朔初一,出現日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