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卷二 晁錯地八

【鹽鐵論】白話文版作者:西漢桓寬發佈:靈台宸行者

2024-10-24 00:08

晁錯第八

【導讀】

本篇記載大夫與文學圍繞晁cháo錯忠奸問題展開的辯論。晁錯是西漢文景時期著名政治家,因主張削藩而激化了中央與藩國的矛盾,吳楚七國打着『清君側』旗號反叛,漢景帝迫於藩國壓力而誅晁錯。文中大夫將晁錯與淮南王、衡山王反叛相提並論,指責晁錯咎由自取。文學指出,晁錯是為了漢家萬世之安而與諸侯結仇,為主而死,堪稱漢家的『信士』。晁錯行事其實與桑弘羊相似,都是考慮漢家的利益。此處桑弘羊指責晁錯,應該是另有用意,他是以晁錯故事來警告文學、賢良不要因反對鹽鐵官營而激化矛盾,以免惹禍上身。

【原文】

大夫曰:『【春秋】之法,君親無將,將而必誅。故臣罪莫重於弒君,子罪莫重於弒父。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學,招四方游士,山東儒,墨咸聚於江、淮之間,講議集論,著書十篇。然卒於背義不臣,使謀叛逆,誅及宗族。晁錯變法易常,不用制度,迫蹙宗室,侵削諸侯,藩臣不附,骨肉不親,吳、楚積怨,斬錯東市,以慰三軍之士而謝諸侯。斯亦誰殺之乎?』

【譯文】

大夫說:『【春秋】的一個筆法是,對君主和父母雙親不能有圖弒之心,如果對君主和父母有圖弒之心,就一定要格殺勿論。因此臣下之罪,沒有比弒君更重的,人子之罪,沒有比弒父更重的。從前,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集門客著書,招攬四方遊學之士,山東儒、墨之徒都聚集在江、淮之間,他們在一起講義討論,著【淮南鴻烈】數十篇。但他們最終違背君臣之義,不守臣道,教唆淮南王劉安、衡山王劉賜謀反叛逆,自己被誅,殃及宗族。晁錯鼓動漢帝改變祖宗常法,不遵守分封制度,逼迫劉氏諸侯宗親,削減諸侯封地,導致藩國不附中央,劉氏骨肉疏離不親,吳、楚七國積怨反叛,景帝不得不下令將晁錯斬殺於東市,以此撫慰三軍之士,向天下諸侯謝罪。這個晁錯究竟是被誰殺死的呢?』

【原文】

文學曰:『孔子不飲盜泉之流,曾子不入勝母之閭。名且惡之,而況為不臣不子乎?是以孔子沐浴而朝,告於哀公。陳文子有馬十乘,棄而違之。【傳】曰:「君子可貴可賤,可刑可殺,而不可使為亂。」若夫外飾其貌而內無其實,口誦其文而行不猶其道,是盜,固與盜而不容於君子之域。【春秋】不以寡犯眾,誅絕之義有所止,不兼怨惡也。故舜之誅,誅鯀gǔn;其舉,舉禹。夫以璵fán之玼,而棄其璞,以一人之罪,而兼其眾,則天下無美寶信士也。晁生言諸侯之地大,富則驕奢,急即合從。故因吳之過而削之會稽,因楚之罪而奪之東海,所以均輕重,分其權,而為萬世慮也。弦高誕於秦而信於鄭,晁生忠於漢而讎於諸侯。人臣各死其主,為其國用,此解楊之所以厚於晉而薄於荊也。』

【譯文】

文學說:『孔子不喝名叫「盜泉」的水,曾子不進入名叫「勝母」的裏巷。不合仁義的名字尚且厭惡,何況做不合臣道和子道的壞事呢?因此,當陳成子弒齊簡公時,孔子沐浴上朝,將此事告訴魯哀公,請求討賊。催杼zhù弒齊莊公,陳文字雖有四十匹馬,卻寧願捨棄而離開齊國。【禮記表記】說:「君子可以讓他尊貴,可以讓他貧賤,可以對他用刑,可以將他殺死,卻不可以讓他作亂。」至於那些外表道貌岸然而內無其實,口頭誦讀經文而行為卻不遵其道的人,其實是盜賊,他們本來就是與盜賊一夥,不能見容於君子的區域。【春秋】的筆法之一是,不以少犯眾,即使是施行誅絕之義也要有所限制,這是因為【春秋】不願擴大怨惡的範圍。因此,帝舜誅殺的是鯀gǔn,舉薦的是禹。因為美玉上有點瑕疵,就拋棄玉石,因為一人有罪,就罪及眾人,那麼天下就沒有美麗寶玉和誠信之士了。晁錯對皇帝說,諸侯地盤太大,他們富貴就會驕奢,形勢緊急就會聯合反叛。因此晁錯建議,借吳王劉濞過錯而削除吳國的會稽郡,借楚王劉戊的罪過而削奪楚國的東海郡,以此來削弱諸侯勢力,分散諸侯權利,這是為漢家萬世安全考慮啊。春秋鄭國商人弦高欺騙秦國,卻是鄭國的忠信之臣,晁錯忠於漢室而成為吳、楚諸侯的仇敵。人臣各為其主而死,各為其國而用,這就是春秋晉人解揚忠於晉國而欺騙楚國的原因啊。』



本節完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