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永字八法
法則
真字之法,書家以永字八法該之。所謂八法者,曰側、曰勒、曰努、曰趯、曰策、曰掠、曰啄、曰磔。永之一字,其法皆備也。
側即點,不言點而言側者,謂側下其筆也。
勒即畫,不言畫而言勒者,取其勁澀如勒馬之韁也。
努即直,不言直而言努者,謂頭向右發,筆微努稍駐,而趯筆下行,不可直筆。中間自然凸胸而出。唐太宗曰,為豎必努,非另有一筆也。
趯與挑一也,豎趯曰趯,橫趯曰挑。
策者圓鋒左出,勢盡仰收,如鞭之策馬,力在着物處也。
掠一名分發,點頭撇尾,如篦之掠髪也。
啄即撇,不言撇而言啄者,謂勢如禽之啄物也。
磔裂也,右下為磔。始入筆緊築而微仰,便下徐行,暗收存勢,勢足而磔之也。
附八法心傳口訣
側不愧臥,勒常患平,努過直而力敗,趯宜峻而勢生,策仰鋒而上揭,掠左出而鋒輕,啄倉皇而疾掩,磔趯趞以開撐。
筆鋒須映帶,行書露其形,楷書存其意。書譜雲,欲知後筆起,意在前筆止。明乎此,則起落承接,一氣相生矣。
第二節分部配合法
作書有遜讓覆載諸法,固舉全體而言,然用意實先露於偏旁上下。為之豫留地步,其間屈伸長短布置之道,有變體,有簡筆,一一講明。此入門快捷方式也,舉各偏旁如左。
𠆢法詳點畫圖內,亦須活看。大概中間字多者宜開,字少者宜窄。
亻⺅相接處宜密,右多者撇尾忌長,右少者撇橫而尾長。
彳⼻首撇平而直用回鋒,次撇曲而長出鋒。次撇之起頭,頂首撇中間。
兒右勾有一直,故左撇亦帶直相映。
冫點挑相應,神氣一貫。
⺡右邊少者宜長
氵右邊多者宜短
⺀兩點直下,微作拗勢。下點作垂露意。
口口在旁者,缺一角以讓右。
⼝口在下者左略長,以見柱石平載上。
刀中撇悠揚。
刂中小直,既要接左,又須起上。
力力在右者,宜長而狹,以抱左。
力力在下者,宜闊而短,以載上。
山山在旁者,缺一角以讓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