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前言

华夏礼义(中国礼仪)作者:徐俊生发布:懋基

2017-12-21 18:23

自 序

我们的民族有一个古老的名字,叫“华夏”,华:花也,美也。夏:雅也,大也。

孔颖达曰: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是以“华”之于躯,乃著服章,“夏”之于躯,乃行礼仪。

正如欧洲的商业繁荣促使了文艺复兴一样,古老的华夏文明在经历了三百余年“万马齐喑”的凋零后,终于迎来了重新繁荣和复兴的契机。十年前,台湾王财贵教授来到大陆推广读经教育,一场教育的文化复兴从此拉开序幕。十年前,以“华夏复兴,衣冠先行。”为宗旨,一场来自民间的文化复兴开始。“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是时候复兴中华传统的礼仪了,这样才无愧于“礼仪之邦”的称谓。

许多人知道古巴比伦很早就有汉谟拉比法典,知道印度很早就有佛教,知道埃及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知道古罗马的大斗场和高架引水桥…… 却未必知道中国很早就有了礼乐。《尚书》中记载,在尧舜时代,就已经“典三礼”“修五礼”并且有了“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的乐。自尧舜至夏商,一千多年,由于典籍的缺失,其礼乐无从详考。周朝,周公“因于殷礼”,损益夏商之礼,作礼乐,并封邦建国,各诸侯国皆以礼乐治理国家,自此,礼乐教化达于天下。今存《周礼》、《仪礼》、《礼记》三部礼经,便是周朝礼乐文化的珍贵资料,是周朝以后,历代治理天下的重要依据。

许多人叹惜中国没有西方一样的法治,却不知道中国古代的管理,是以礼乐教化为主,而以刑为辅。

凡人之知,能见已然,不能见将然。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未然之后,是故法之用易见,而礼之所为生难知也。

——《大戴礼记·礼察》

中国的先圣先贤很早就认识到教化对治理天下的重要作用,故以道德、礼仪的教化为主,使人们能产生公知、公识,产生集体观念,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刑法为辅助的管理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矛盾的增多,开始有人不遵守礼制,社会乱像滋生,孔子作《春秋》,便以“礼也”“非礼也”,来评论历史功过。再往后来,政令、武力的作用完全成为社会的主宰,乱像也越来越多了。至汉代,重新尊礼重道,自此,虽然王朝更迭,礼的教化却一直为历代明君所尊崇。近世以来,中国屡遭侵犯,受尽屈辱,更有西方文化、宗教的传入,开始出现了全盘否定华夏传统文明的言论。对于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理解当时人们的一腔热血,但言辞未免偏激。华夏文明之所以历数千前兴盛不衰,华夏民族之所以在历史上数千年领先世界,正是因为它无与伦比的礼乐文明,不仅将华夏大地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且远播四方。近世由于种种原因,在科技和军事上落后了,以至被动挨打,但我们不能因百年的落后而否定千年的功绩;也不能因科技、军事的落后而否定礼乐教化的重要作用。正如彭林教授所说:假如一个书生,学问很高,知书达礼,但贫穷,也不会打架。若在外被人欺负,反思过来,是应该去挣钱富裕自己,练武强健自己,而不是因此否定自己的学问和知书达礼。

在如今文化繁荣和复兴的情况下,不才有志于传统礼仪的研究和复兴,在深圳梧桐山数年,朝读经典,夜与诸仁人志士论道。与户了先生一起讨论、研究礼,一起主持祭礼、婚礼、成人礼等传统礼仪。前年受朋友邀请,讲关于传统礼仪方面的课程,由此开始系统的整理礼学方面的资料。今有感于礼仪复兴的迫切需求,拙笔成书,愿时下有志于学习礼仪者得有参考,以便于实践。希望能抛砖引玉,唤起礼仪复兴之风。

本书所以定名为《华夏礼义》,是因为礼的“义”,即其内涵,才是核心价值,所以着重介绍礼的意义,书中也多有描述礼的仪式、辞令、器用等,但这些皆因礼的内涵而定,描述这些,也是为更清楚的说明“礼义”。

温温恭人,维德之基。”“大道不器,与时偕行。”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希望与君子交往。因为君子懂得仁义,会帮助自己和他人;君子懂得礼节,不会做得罪与人之事;君子懂得忠信,不会欺骗别人,等等。期望与君子交往,首先要从自己做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自己是君子,自然能交往到君子之友。温良、恭敬、宽厚的君子,靠优良的品德为基础。所以本书第一卷着重介绍礼的起源、义理等概念,期望读者能从中了解古人之德。

人类文明经过无数的动乱和发展,从古至今有许多改变,但真正的“大道”不会以某个时代,某种器物为依存,它始终充斥于天地之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比如说尊老爱幼、礼貌待人等,无论古今中外,只要是健康、文明、向上的社会,都会提倡,只是表达的形式不同。形式的差异,从空间上看,因风俗、文化的不同所致;从时间上看,因古今器用、社会环境的差异所致。能做到根据“大道”的内涵,根据时代差异来调整行礼的方式,便是“与时偕行”。本书旨在通过对礼义的解读,使读者能“与时偕行”的践行中华礼仪。

本书共分三卷,卷一从礼之源、礼之缘起、礼与德、礼之用等诸方面,总述礼之意义;卷二以朱子《家礼》为本,详解祭礼、成人礼、婚礼、开笔礼几项常用礼仪中各仪程涵义及作用;卷三从衣食住行、尊卑揖让、称谓雅言、孝亲尊老、访客交友、喜怒哀乐、时令节制七方面,论述礼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及意义。希望籍此书能抛砖引玉,唤起社会文明礼貌之风。

徐俊生

甲午年八月十三于深圳梧桐山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