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埏:【老子】:『埏填以為器。』【荀子·性惡】:『夫陶人埏埴而生瓦,然則瓦埴豈陶人之性也哉。』陶:制瓦器。埏:以水和泥。
宋子曰:水火既濟而土合水火既濟而土合:【易·既濟】:『水在火上,既濟。』此處活用為,經過水和火的交互作用,黏土便凝固而成器了。萬室之國,日勤千人而不足萬室之國,日勤千人而不足:【孟子·告子下】:『萬室之國一人陶,則可乎?』此變一人為千人,乃不僅言陶事也。大意謂:萬戶之國,各方面的事務很繁多,就是每天有一千個人在忙碌,也仍然不夠用。,民用亦繁矣哉。上棟下室以避風雨,而瓴建瓴建:【史記·高祖本紀】:『譬猶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瓴:本指盛水瓦器,此處指瓦。焉。王公設險以守其國,而城垣雉堞雉堞dié:即女兒牆,城牆上遠望呈鋸齒狀的小牆。,寇來不可上矣。泥瓮堅而醴酒欲清,瓦登瓦登:瓦做的登。登:高腳器皿。盛食物做祭祀神鬼時用。潔而醯醢醯醢xīhǎi:酰:即醋;醢:肉魚所做的醬。此泛指祭祀時所用的調料和食物。以薦。商周之際,俎豆俎zǔ豆:盛食物的豆。豆:亦高腳器皿。以木為之,毋亦質重之思耶毋亦質重之思耶:莫非是考慮到其質地之重厚。。後世方土效靈,人工表異,陶成雅器,有素肌、玉骨素肌、玉骨:此形容瓷器之潔白。之象焉。掩映几筵,文明可掬,豈終固哉文明可掬,豈終固哉:可掬:多得可以用手來捧。此言文明是不斷進步的,舊的觀念豈是可以永遠固守的。意指瓷器之代替木器?
譯文宋先生說:水與火都成功而協調地起到了作用,泥土就能牢固地結合成為陶器和瓷器了。在上萬戶的城鎮裡,每天都有成千人在辛勤地製作陶器卻還是供不應求,可見民間日用陶瓷的需求量是真夠多的了。修建大的小的房屋來避風雨,這就要用到磚瓦。王公為了設置險阻以防守邦國,就要用磚來建造城牆和護身矮牆,使敵人攻不上來。泥瓮堅固,能使甜酒保持清徹;瓦器清潔,好用來盛裝用於獻祭的醋和肉醬。商周時代,禮器是用木製造的,無非是重視質樸莊重的意思罷了。後來,各個地方都發現了不同特點的陶土和瓷土,人工又創造出各種技巧奇藝,製成了優美潔雅的陶瓷器皿,有的像絹似的白如肌膚,有的質地光滑如玉石。擺設在桌子、茶几或宴席上交相輝映,所顯現的色澤文雅十分美觀,讓人愛不釋手,難道這僅僅是因為它們堅固耐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