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声律启蒙 十二侵

声律启蒙作者:车万育发布:懋基

2017-12-23 11:18

眉对目·口对心·锦瑟对瑶琴
晓耕对寒钓·晚笛对秋砧
松郁郁·竹森森·闵损对曾参
秦王亲击缶·虞帝自挥琴
三献卞和尝泣玉·四知杨震固辞金
寂寂秋朝·庭叶因霜摧嫩色·沉沉春夜·砌花随月转清阴

注释
:受杵之石也。
闵损对曾参:闵损,字子𬸣;曾参,字子舆,都是孔子的弟子,都以孝行见称。
秦王亲击缶:《战国策》载,秦赵会于渑池,秦王令赵王亲自鼓瑟,蔺相如设计迫秦王击罐,维护了赵国尊严。
虞帝自挥琴:传说虞舜曾挥五弦琴而歌,以求风调雨顺,嘉惠百姓。
庭叶:庭院中的树叶。
砌花:生长在台阶上的花。
清阴1.清凉的树阴。晋陶潜《归鸟诗》:“顾俦相鸣,景庇清阴。”唐薛能《杨柳枝》词:“游人莫道栽无益,桃李清阴却不如。”元李寿卿《度柳翠》第一折:“你恋着那清阴半亩香千阵。”2.喻恩泽。宋苏轼《补唐文宗柳公权联句》:“愿言均此施,清阴分四方。”3.谓天气阴凉。宋梅尧臣《希深惠书言与师鲁永叔子聪几道游嵩因诵而韵之》:“是时天清阴,力气勇奔骤。”

典故
锦瑟:漆有织锦纹的瑟。唐杜甫《曲江对雨》诗:“何时诏此金钱会,暂醉佳人锦瑟傍。”仇兆鳌注引《周礼乐器图》:“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明无名氏《霞笺记·逾墙得喜》:“朱楼里会娇娘,似春风燕子逢刘盼,暂醉佳人锦瑟旁。”清龚自珍《浪淘沙·有寄》词:“我自低迷思锦瑟,谁怨琵琶?”
瑶琴:用玉装饰的琴。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七:“明镜尘匣中,瑶琴生网罗。”唐王昌龄《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诗:“瑶琴多远思,更为客中弹。”宋何薳《春渚纪闻·古琴品说》:“秦汉之间所制琴品,多饰以犀玉金彩,故有瑶琴、绿绮之号。”清方文《石臼访韩元长》诗之四:“珠树秋先折,瑶琴我独伤。”
三献卞和尝泣玉:《韩非.和氏》载,春秋时期楚国人卞和发现了一块玉璞,三次上献给楚王,两次被断足,都被认为是欺诈,他抱玉哭于荆山之下。后来楚文王使人加工,果然是一块宝玉。
四知杨震固辞金:《后汉书.杨震传》:杨震为东莱太守时,有人趁黑夜送他金子,他拒不接受,来人说这事不会有人知道,杨震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说无人知道呢?

前对后·古对今·野兽对山禽
犍牛对牝马·水浅对山深
曾点瑟·戴逵琴·璞玉对浑金
艳红花弄色·浓绿柳敷阴
不雨汤王方剪爪·有风楚子正披襟
书生惜壮岁韶华·寸阴尺璧·游子爱良宵光景·一刻千金

注释
音尖牛对牝音聘:犍牛,阉过的公牛。牝马,母马。
曾点瑟:有一次孔子问弟子志向,轮到曾点,当时他弹瑟正近尾声,铿的一声将瑟放下,起而作答,有为而获孔子赏识。
戴逵琴:晋人戴逵善于弹琴,武陵王司马晞一次召他弹琴,他不去,当着使者的面摔坏了琴,表示不为王门伶人。
璞玉对浑金:晋山涛为人仁厚稳重,人拟为璞玉浑金。
:涂,擦。
不雨汤王方剪爪:商汤时天大旱,汤王乃剪下头发与指甲,祈祷于桑林,并以六事自责,天果然降雨。
有风楚子正披襟: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而至,楚王披襟挡之。

典故
壮岁:壮年。唐白居易《晚岁》诗:“壮岁忽已去,浮荣何足论。”宋陆游《月夜泛小舟湖中三更乃归》诗:“壮岁巧名惭汗马,暮年心事许沙鸥。”明方孝孺《与讷斋先生书》:“壮岁难恃,倏焉将老。”清顾炎武《岁暮》诗:“壮岁尚无闻,及今益樗散。”邓溥《自题印雅》诗:“壮岁雕虫感,除非扬子知。”

丝对竹·剑对琴·素志对丹心
千愁对一醉·虎啸对龙吟
子罕玉·不疑金·往古对来今
天寒邹吹律·岁旱傅为霖
渠说子规为帝魄·侬知孔雀是家禽
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

注释
素志:向来怀有的志愿。
丹心1忠诚之心。一片丹心。2又叫“丹寸”、“丹魄”、“丹襟”、“丹诚”、“丹慊”、“丹恳”、“丹愚”、“丹款”、“丹悃”、“丹抱”、“丹府”、“丹衷”、“丹局”。宋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虎啸:《庄子》:虎啸而风生。
龙吟:《异闻录》:房管修学于终南山,忽闻声如戛铜,父老曰:“此乃龙吟也”。
子罕玉:春秋时子罕为宋国大夫,有人送之宝玉,子罕不收,并说我以不贪为宝。
不疑金:汉朝直不疑被人怀疑偷金,直不疑用自己的金还他,待此人找到金子后,深感惭愧,以此称长者。
天寒邹吹律:传说战国时燕国,天寒而庄稼不生,邹衍吹律,天气转暖,万物皆生。
岁旱傅为霖:商武丁以傅说为相,对他说,天若大旱,好以你为霖雨。

典故
渠说子规为帝魄:传说战国时,杜宇为蜀王,号望帝,失国后思之不得,乃化作杜鹃鸟,啼血乃止。渠:在这里为“他”之意。李商隐有:“望帝春心托杜鹃”句。
侬知孔雀是家禽:《佩文韵府》:杨德祖年九岁,孔君平至其家中,桌上设果有杨梅。孔指之曰:“此为君家之果肴”,德祖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侬:诗文中多指代“我”。
屈子沉江,处处舟中争系粽:传说屈原五月五日沉江,后人做些粽子来悼念他,后来变化为吃粽子,此习相沿至今。
牛郎渡渚,家家台上竞穿针:七月七日相传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唐宫中此晚做高台,准备瓜果,宫女在暗处穿针,称为乞巧。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