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胠箧第十(二)

庄子集释作者:郭庆藩发布:懋基

2017-12-24 14:52

尝试论之,世俗之所谓至知者,有不为大盗积者乎?所谓至圣者,有不为大盗守者乎?何以知其然邪?昔者龙逢斩,比干剖,苌弘胣,子胥靡,故四子之贤而身不免乎戮。故跖之徒问于跖曰:“盗亦有道乎?”跖曰:“何适而无有道邪!”夫妄意室中之藏,圣也;入先,勇也;出后,义也;知可否,知也;分均,仁也。五者不备而能成大盗者,天下未之有也。由是观之,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天下之善人少而不善人多,则圣人之利天下也少而害天下也多。故曰,唇竭则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掊击圣人,纵舍盗贼,而天下始治矣一〇。夫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实。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一一天下平而无故矣一二

重结前义,以发后文也。

假设疑问,以畅其旨也。

言暴乱之君,亦得据君人之威以戮贤人而莫之敢亢者,皆圣法之由也。向无圣法,则桀纣焉得守斯位而放其毒,使天下侧目哉!

龙逢,姓关,夏桀之贤臣,为桀所杀。比干,王子也,谏纣,纣剖其心而视之。苌弘,周灵王贤臣。说苑云:晋叔向之杀苌弘也,苌弘数见于周,因〔佯〕遗书,苌弘谓叔向曰:“子起晋国之兵以攻周,以废刘氏〔而〕立单氏。”刘子谓君曰:“此苌弘也。”乃杀之。肔,裂也。亦言:肔,刳肠;靡,烂也,碎也。言子胥遭戮,浮尸于江,令靡烂也。言此四子共有忠贤之行,而不免于戮刑者,为无道之人,恃君人之势,赖圣迹之威,故得踬顿忠良,肆其毒害。

“比干剖”普口反,谓割心也。崔本作节,云:支解也。“苌”直良反。“弘胣”本又作肔。徐敕纸反,郭诗氏反。崔云:读若拖,或作施字。胣,裂也。淮南子曰:苌弘铍裂而死。司马云:胣,剔也。苌弘,周灵王贤臣也。案左传,是周景王敬王之大夫,鲁哀公三年六月,周人杀苌弘。一云:刳肠曰胣。“子胥靡”密池反,司马如字,云:縻也。崔云:烂之于江中也。案子胥,伍员也,谏夫差,夫差不从,赐之属镂以死,投之江也。“焉得”于虔反。

假设跖之徒类以发问之端。

“故跖”之石反。

此即答前问意。道无不在,何往非道!道之所在,具列下文。◎庆藩案:何适而无有道邪,当作何适其有道邪。适与啻同。秦策疑臣者不适三人,适与啻通。史记甘茂传作疑臣者非特三人。后人不知,误以为适齐适楚适秦之适,故改而无二字。吕氏春秋当务篇正作奚啻其有道也。淮南道应篇奚适其有道也,今本作无道,亦后人所妄改。

五者所以禁盗,而反为盗资也。

室中库藏,以贮财宝,贼起妄心,斟量商度,有无必中,其验若神,故言圣也。戮力同心,不避强御,并争先入,岂非勇也!矢石相交,不顾性命,出竞居后,岂非义也!知可则为,不可则止,识其安危,审其吉凶,往必克捷,是其智也。轻财重义,取少让多,分物均平,是其仁也。五者则向之圣勇义智仁也。夫为一盗,必资五德,五德不备,盗则不成。是知无圣智而成巨盗者,天下未之有也。

“之藏”才浪反,又如字。◎庆藩案:意,度也,与亿同。礼运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管子小问篇君子善谋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皆训度之义。韩子解老篇前识者,无缘而忘意度也。案忘即妄字之隶变。王褒四子讲德论君子执分寸而罔意度。案罔即妄字之义。少仪郑注曰:测,意度也,意,本〔又〕作亿,论语先进篇亿则屡中,汉书货殖传作意。“知可”如字,本或作知可否。◎卢文弨曰:今本有否字。“分均”符问反,又如字。

圣人之道,谓五德也。以向如是〔之〕理观之,为善之徒不履五德,则无由立身行道,盗跖之类不资圣智,岂得行其盗窃乎!

信哉斯言!斯言虽信,而犹不可亡圣者,犹天下之知未能都亡,故须圣道以镇之也。群知不亡而独亡于圣知,则天下之害又多于有圣矣。然则有圣之害虽多,犹愈于亡圣之无治也。虽愈于亡圣,故未若都亡之无害也。甚矣,天下莫不求利而不能一亡其知,何其迷而失致哉!

夫善恶二途,皆由圣智者也。伯夷守廉絜著名,盗跖恣贪残取利。然盗跖之徒甚众,伯夷之类盖寡,故知圣迹利益天下也少而损害天下也多。

“无治”直吏反。下文始治同。

夫竭唇非以寒齿而齿寒,鲁酒薄非以围邯郸而邯郸围,圣人生非以起大盗而大盗起。此自然相生,必至之势也。夫圣人虽不立尚于物,而亦不能使物不尚也。故人无贵贱,事无真伪,苟效圣法,则天下吞声而暗服之,斯乃盗跖之所至赖而以成其大盗者也。

春秋左传云,唇亡齿寒,虞虢之谓也。邯郸,赵城也。昔楚宣王朝会诸侯,鲁恭公后至而酒薄。宣王怒,将辱之。恭公曰:“我周公之胤,行天子礼乐,勋在周室。今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无乃太甚乎!”遂不辞而还。宣王怒,兴兵伐鲁。梁惠王恒欲伐赵,畏鲁救之。今楚鲁有事,梁遂伐赵而邯郸围。亦〔犹〕圣人生,非欲起大盗而大盗起,势使之然也。

“鲁酒薄而邯”音寒。“郸”音丹。邯郸,赵国都也。“围”,楚宣王朝诸侯,鲁恭公后至而酒薄,宣王怒,欲辱之。恭公不受命,乃曰:“我周公之胤,长于诸侯,行天子礼乐,勋在周室。我送酒已失礼,方责其薄,无乃太甚!”遂不辞而还。宣王怒,乃发兵与齐攻鲁。梁惠王常欲击赵,而畏楚救。楚以鲁为事,故梁得围邯郸。言事相由也,亦是感应。宣王,名熊良夫,悼王之子。恭公,名奋,穆公之子。许慎注淮南云:楚会诸侯,鲁赵俱献酒于楚王。鲁酒薄而赵酒厚,楚之主酒吏求酒于赵,赵不与。吏怒,乃以赵厚酒易鲁薄酒,奏之。楚王以赵酒薄,故围邯郸也。◎俞樾曰:此竭字当读为竭其尾之竭。说文豕篆说解曰:竭其尾,故谓之豕,是也。盖竭之本义为负举,竭其尾即举其尾也。此云唇竭者,谓反举其唇以向上。

一〇

夫圣人者,天下之所尚也。若乃绝其所尚而守其素朴,弃其禁令而代以寡欲,此所以掊击圣人而我素朴自全,纵舍盗贼而彼奸自息也。故古人有言曰,闲邪存诚,不在善察;息淫去华,不在严刑;此之谓也。

掊,打也。圣人,犹圣迹也。夫圣人者,智周万物,道济天下。今言掊击者,亦示贬斥仁义绝圣弃智之意也。不贵难得之货,故纵舍盗贼,不假严刑,而天下太平也。

“掊”普口反。“击”徐古历反。“纵舍”音舍,注同。“闲邪”似嗟反。“去华”起吕反。下注去欲、去其皆同。

一一

竭川非以虚谷而谷虚,夷丘非以实渊而渊实,绝圣非以止盗而盗止。故止盗在去欲,不在彰圣知。

夫智惠出则奸伪生,圣迹亡则大盗息。犹如川竭谷虚,丘夷渊实,岂得措意,必至之宜。死,息也。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向云:事业日新,新者为生,故者为死,故曰圣人已死也。乘天地之正,御日新之变,得实而损其名,归真而忘其涂,则大盗息矣。

一二

非唯息盗,争尚之迹故都去矣。

故,事也。绝圣弃智,天下太平,人歌击壤,故无有为之事。

“争尚”,争斗之争。后皆同。

一、佯字而字依说苑原文改。

二、臣字依管子原文改。

三、俞注原误置疏文下,今依例改正。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