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
王注天地任自然,無爲無造,萬物自相治理,故不仁也。仁者必造立施化,有恩有爲,造立施化則物失其真,有恩有爲,列物不具存,物不具存,則不足以備載矣。地不爲獸生芻,而獸食芻;不爲人生狗,而人食狗。無爲於萬物而萬物各適其所用,則莫不贍矣。若慧由己樹,未足任也。
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
王注聖人與天地合其德,以百姓比芻狗也。
天地之間,其猶橐籥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王注橐,排橐也。籥,樂籥也。橐籥之中,空洞無情,無爲故虛,而不得窮,屈動而不可竭盡也。天地之中,蕩然任自然,故不可得而窮,猶若橐籥也。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王注愈爲之則愈失之矣。物樹其惡,事錯其言,不濟不言,不理必窮之數也。橐籥而守數中,則無窮盡,棄己任物,則莫不理。若橐籥有意於爲聲也,則不足以共吹者之求也。
天地不仁,以萬物爲芻狗芻音初狗:用草紮成的狗。古代專用於祭祀之中,祭祀完畢,就把它扔掉或燒掉。比喻輕賤無用的東西。在本文中比喻:天地對萬物,聖人對百姓都因不經意、不留心而任其自長自消,自生自滅。正如元代吳澄據說 :『芻狗,縛草爲狗之形,禱雨所用也。既禱則棄之,無復有顧惜之意。天地無心於愛物,而任其自生自成;聖人無心於愛民,而任其自作自息,故以芻狗爲喻。』延章註:芻狗者,祭品之用也。天地生萬物而用之,凡器用而已也;聖人不仁,以百姓爲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猶橐龠音駝葉:猶,比喻詞,『如同』、『好象』的意思。橐龠:古代冶煉時爲爐火鼓風用的助燃器具袋囊和送風管,是古代的風箱?虛而不屈屈音枯:竭盡,窮盡。延章註:屈,猶折其用也。橐龠者,中空無物,而其用不屈,動則能出,動而俞出俞:通愈,更加的意思。多聞數窮多聞數窮:聞,見聞,知識。老子認爲,見多識廣,有了智慧,反而政令煩苛,破壞了天道。數:通『速』,是加快的意思。窮:困窮,窮盡到頭,無路可行,不若守於中守中:中,通沖,指內心的虛靜。守中:守住虛靜。
延章疏
凡物者,器用而已也,豈人獸而異哉?器之所以用者,不以盈實也,一器一用焉。雖橐龠者,中空無物,而用不竭。即言語之用,不以名,不以多,以其中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