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礼义(中国礼仪)作者:徐俊生发布:懋基
2017-12-24 22:10
冠礼介绍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故曰:冠者礼之始也。《礼记·冠义》
《说文解字》冠:絭也。所以絭发,弁冕之緫名也。从冂从元,元亦声。冠有法制,从寸。徐锴曰:“取其在首,故从元。” 《说文解字》笄:簪也。冠,本意是头上的服饰。笄,本意是头上的髪簪。古代,男子未成年之前,叫总角,意为将头发扎成两个髻,就像两个角。在行成年礼时,将总角散来,束髪加冠,以示成年。
同样,女子未成年时,头上都要梳着两个“髻”,左右分开,对称而立,像个“丫”字,故称“丫头”。成年礼时,将髻散开,束髪加笄。
所以,加冠、加笄,是通过礼仪以示告别少年,开始担负成年人的权利及责任,并受到成年人应有的尊重。所以《礼记》云:“冠者,礼之始也。”
男子二十而冠
司马温公司马光曰:“古者二十而冠,所以责成人之礼。盖将责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为人少者之行于其人,故其礼不可以不重也。近世以来,人情轻薄,过十岁而总角者少矣。彼责以四者之行,岂知之哉?往往自幼至长愚𫘤若一,由不知成人之道故也。今虽未能遽革,且自十五以上,俟其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仪,然后冠之,其亦可也。”
人与禽兽的重要区别是人懂得礼,懂得自我约束,禽兽则不然。人之初,未受教化,亦不懂得自我约束,待少年时读书学习,懂得礼义后,始可行成人之事,在此基础上,加冠以示成人。
六年,教之数与方名。七年,男女不同席,不共食。八年,出入门户,及即席饮食,必后长者,始教之让。九年,教之数日。十年,出就外傅,居宿于外,学书计。衣不帛襦裤,礼帅初,朝夕学幼仪,请肄简、谅。十有三年,学乐诵《诗》、舞《勺》。成童舞《象》,学射御。二十而冠,始学礼,可以衣裘帛,舞《大夏》,惇行孝弟,博学不教,内而不出。
《礼记·内则》
经过系统的教育,可知书达礼,然后加冠以示成人,所以司马温公说“俟能通《孝经》、《论语》,粗知礼仪,然后冠之。”行冠礼之后,在家要承担孝敬父母为人子,尊敬兄长为人弟,在外要承担勤勉工作为人臣,尊敬长辈为人少这四项重要的责任。由此可知冠礼之重要。
另外,古代最初只有士冠礼。
天子之元子,士也。天下无生而贵者也。继世以立诸侯,象贤也。
《礼记·郊特牲》
天子的长子举行冠礼也用士礼,天下没有生下来就尊贵的人。之所以让诸侯的子孙继位为诸侯,是为了让他们效法自己祖宗的贤德。这里反映了古人的平等思想。古代,虽有因天子早逝,幼子登基之事,但少年天子需要人辅政,直至加冠之后,才有亲政之权。
士大夫及庶民,也是如此
未仕者不敢税人,如税人,则以父兄之命。
《礼记·郊特牲》
子弟未出仕,就不敢将家中的东西送人,若需要送人,也要以父亲或兄长的名义。
子弟只有在行过冠礼后,才能出仕,出仕,即谓出去任职做事。未出仕前,一则尚末受到社会对其“成人”身份的认可;二则家中财物,也是父兄出仕所得,自己并未付出,所以不能以自己的名义送人财物。
成人礼的主要目的,是教育子弟树立成年意识,从此要有担当、有责任心,不要再依赖父母等长辈,要成为一名对父母及兄弟姐妹等亲人负责任的人。要懂得怎样“为人子、为人弟、为人臣”,即为人处事,职场共事等等方面。成人礼废坏的时代,青年普遍没有成人意识,有些已经进入职场、官场,依然不脱儿童习性,遇事拿自己的父母长辈当挡箭牌。这样的人,其实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由些,可知成人礼的重要,所以古人对成人礼特别看重,仪式也格外隆重。
冠礼仪程
必父母无期以上丧,始可行之。
必须是将冠者的父母在没有为亲人服丧的情况下,举行冠礼。
一、前期三日,主人告于祠堂
古代要通过卜筮确定行成人礼日期,今不能如此。于春季选一日即可。主人可以是将冠者之祖父、父亲。若祖父、父亲皆已故,则可请伯父、叔父或同族长辈等,以德才兼备,懂得礼仪者为良选。再无人选,亦可将冠者自己为主。到祠堂设请神、焚香,告拜。祝词曰:“某将冠者父亲的名之子某将冠者的名,年渐长成。将以某月某日加冠于其首。谨以子孝孙某告拜者的名,敢昭告于曾祖考某,曾祖妣某,奉承先训,获沾禄位,余庆所及,不胜感慕,谨以酒果,用伸虔告。某的儿子某,年纪渐渐成人,将在某月某日举行冠礼,谨以孝顺的子孙某,向曾祖考某、曾祖妣某昭告,奉承先辈的训导,接受您赐的福禄。不胜感激仰慕,谨以酒果供奉,虔诚的向您禀告。”
若是将冠者自己为主。祝词则曰:“某将冠者的名字将以某月某日加冠于首。谨以子孝孙某告拜者的本字,敢昭告于曾祖考某,曾祖妣某,奉承先训,获沾禄位,余庆所及,不胜感慕,谨以酒果,用伸虔告。某将在某月某日举行加冠礼,谨以孝顺的子孙某,向曾祖考某、曾祖妣某昭告,奉承先辈的训导,接受您赐的福禄。不胜感激仰慕,谨以酒果供奉,虔诚的向您禀告。”
二、戒宾
古之礼仪,以占筮选择一位德高望众的宾客主持参与,今不能如此。选择亲友中德才兼备及懂得礼仪之长者即可。当天,主人著礼服至选为宾者家登门拜访,被选者日常着装即可。品茶后,主人说:“某有子某,将加冠于其首,愿吾子之教之也。某有儿子某,将要举行加冠礼,希望您来教他行冠礼。”宾说:“某不敏,恐不能供事,以病吾子。敢辞。我比较愚钝,恐怕不能胜任冠礼的事,以免辱耽误您,不敢不推辞。”主人说:“某犹愿吾子之终教之也。某仍然希望最终由您来教导我的儿子。”宾说:“吾子重有命,某敢不从。既然您再次要求,我就不敢不听从了。”
若地方比较远,则可以书信或者电话邀请。言辞类同。
若是将冠者自己为主。则说:“我将举行加冠礼……”后面相同。
三、宿宾
冠礼前日,派遣子弟去宾家中邀请,或电话致宾,说:“来日,某将加冠于子某,吾子将莅之。敢宿。明天,某将为某举行加冠礼,您将要亲临,我冒昧的来邀请您。”对方回答说:“某敢不夙兴。某不敢不早起前往。”
若是将冠者自己做主,则辞做相应的更改。
注:古代由于交通不便,为保证礼仪的时辰不延误,故宾要提前一天夜里入宿主人家。当今交通便利,可据实际情况而定是否提前入宿主人家,把握好时辰不延误礼仪即可。
四、陈设
有祠堂者,必于祠堂行冠礼;无祠堂,可择地设祖先神位、供台以行礼。在将举行冠礼的厅堂内,陈设盥洗之盆及毛巾等,参考上一篇《祠堂设置》一节来布置。
五、厥明,宿兴,陈冠服
天亮即晨起。将圆领襕衫、腰带、布鞋,深衣、大带、玄端、翘头履、栉梳子,皆陈放于换衣室桌上,换衣室在祠堂东侧,以北方为上。酒杯、盏盘放于衣服北侧。分别用盘盛装,用布蒙盖幞头、儒巾、缁布冠,放于厅堂西侧桌上。让一名执事者看守。若是长子行冠礼,在祠堂中间偏东侧的位置,面向西行冠礼。其他子女,位置向西稍移,面向南行冠礼。
若是将冠者自己为主,则在长子行冠礼的方位基础上,稍向南移。
六、主人以下序立
主人及所有参与人员,著礼服到位。主人立东侧,面向西。其他子弟立于主人后,若后面空间不够,依次往北排。选择自家子弟或亲戚中品德良好之人做傧。站在门外,面向西而立,迎接正宾。将冠者著采衣、布鞋,在房中,面向南。
若是将冠者自己为主,则自己站于主人位置。
傧:这里指佐助主人的人,与前面所请的宾不同。
采衣:未冠者之服,类似短打,下摆过胯即可。
七、宾至,主人迎入升堂
正宾自己选择一位子弟或亲友做赞者,亦以品德良好,懂礼为优先。一起著礼服到门外,面向东而立。赞者站于宾右后方。傧向正宾揖拜,然后进内报告正宾到来。主人出门,面对正宾行揖礼。宾回礼答拜。主人向赞者行揖,赞者回揖。主人揖请正宾、赞入门,然后自己先入为前导,正宾、赞者随后入。每行至转弯处,主人与正宾都相揖。入厅堂后相互揖让而分开,主人走东侧,立于东侧墙壁下南端,面向西;正宾、赞者走西侧,立于西侧墙壁下南端,面向东。赞者先盥洗,然后由西侧进厅堂,立于傧南侧。傧于厅堂东壁下稍北铺上席,席面向西。将冠者出房至厅堂,面向南立。
八、宾揖将冠者就席,为加幞头。冠者适房,服襕衫
赞者将栉梳子放于席左,然后起身,立于将冠者左侧。正宾向将冠者行揖礼,请就坐。将冠者面向西就席跪坐。赞者亦跪坐,用栉梳子为将冠者梳头髪。正宾上前,主人上前请正宾加冠,相互对答一番,然后正宾盥洗。与主人互相揖让。主人复位。正宾至将冠者席前,面向北,执幞头的执事者上前,面向东,将冠授予正宾。正宾上前一步,接过幞头。右手握幞头后项,左手握幞头前部,端正容仪,对将冠者说祝语:“吉月令日,始加元服。弃尔幼志,顺尔成德。寿考维祺,以介景福。在这良月吉日,第一次给你加冠。望你从此抛弃童心,谨慎的脩养成人之德。这样你就可以高寿吉祥,大增洪福。”面对将冠者跪坐, 为将冠者加冠。正宾起身,回原位。冠者起身,正宾揖请冠者回房删除。冠者回房,换上圆领襕衫。然后出房,端正仪容。面向南立。
若将冠者自己为主,则正宾直接揖请将冠者入席,正宾盥洗后,主人不用揖请,其余相同,参见图2-14士庶冠礼图。
九、再加儒巾。服深衣,大带
正宾揖请冠者就席跪坐。执事者用托盘进儒巾。正宾上前二步,接过儒巾,至冠者面前,祝语说:“吉月令辰,乃申尔服。谨尔威仪,淑顺尔德。眉寿永年,享受胡福。在这良月吉日,再次给你加冠。望你保持成人的威仪而不懈怠,善于谨慎地修养你的德行。这样你就可以长寿万年,永享无穷之福”然后跪坐,为将冠者加冠。起身,复位。冠者起身,正宾揖请冠者回房,脱下圆领襕衫,著深衣右侧腰间可配玉,端正容仪,出房,面朝南而立。
十、三加缁布冠。玄端,蔽膝,翘头履,执笏
礼仪与前同,执事者用托盘进缁布冠,正宾进三步接过,祝语说:“以岁之正,以月之令,咸加尔服。兄弟具在,以成厥德。黄耇无疆,受天之庆。在这美好的岁月,三种冠都依次给你加上。兄弟们都来参加冠礼,以成就你的成人之德。祝你长寿无疆,享受天赐的福庆。”赞者彻儒巾,正宾加上缁布冠,执事者接过儒巾,将栉梳子、儒巾等一起彻回房。
十一、醮礼
主人及傧者在厅堂西,南北向中间的位置布席,席面朝南。赞者盥洗,用托盘奉酒壶、酒杯出,立于冠者左侧。正宾揖请冠者就席。冠者至席之西侧,面南而立。正宾从赞者手中接过酒,至冠者面前,祝语说:“旨酒既清,嘉荐令芳,拜受祭之,以定尔祥。承天之休,寿考不忘。美酒已很清澂,嘉美的脯醢很芳香。你要拜受并祭先人,这样来奠定你终生的吉祥。你承受天赐的美福,一直到老,永生不忘。”冠者拜,然后接过酒壶、酒杯。正宾回拜,然后复位。冠者就席跪坐,取一杯酒,倒在地上,以祭先人若地板不合适,可用盆盛土或束茅铺沙来祭,礼仪完成后,土要封回地,束茅和沙撒到清澈自然的河湖中。起身,在席前饮一杯酒。将酒杯还给赞者手中。面向南再拜,正宾回拜。冠者再向赞者揖拜,赞者回拜。
十二、宾字冠者
正宾进前,为冠者加字,说:“礼仪既备,令月吉日,昭告尔字。爰字孔嘉,髦士攸宜,宜之于嘏,永受保之,曰某甫。三次加冠已毕,正是良月吉日,现在明告你字,这个字很美好,正是俊士所宜。字取得适宜就是福,你要永远受用保持。你的字就叫做某某甫。”冠者说:“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我虽然愚钝,但不敢不日夜奉持。”
甫:成年男子的尊称。
十三、出就次
正宾请告辞。主人请宾饮酒。宾推辞一下,然后答应。正宾到更衣处更衣。
十四、主人以冠者见于祠堂
主人前,冠者后,一起告拜祖先。说:“某之子某,今日冠毕,敢见。某的儿子某,今天加冠完毕,特来参见。”主人拜过后,退至西侧。冠者再行拜礼。
十五、冠者见于尊长
父母在正堂面向南坐,伯父、叔父在父母东侧,面向南坐。兄长在东侧,面向西站立。伯母、叔母、姑母在父母西侧,面向南坐。姐、嫂在西侧,面向东站立。兄长、姑嫂分别以长幼由北向南排序。冠者至厅堂内,面向北向父母揖拜,父母让他起身。若有祖父母等尊长在,父母带冠者至尊长之房揖拜。尊长让冠者起身。然后回厅堂,依次向伯父、叔父、伯母、叔母、兄、嫂、姐等诸长行揖礼。长先幼后,男先女后。
十六、乃礼宾
主人设酒宴款待正宾、傧、赞者等参礼者。给红包酬谢,红包多少随宜,正宾、赞要有差别。
十七、冠者遂出,见于乡先生及父之执友
有长辈及父母的执友来观礼者,冠者去参拜,若长辈有教诲,则像对正宾应答相同,说:“某虽不敏,敢不夙夜祗奉。我虽然愚钝,但不敢不日夜奉持。”然后揖拜。长辈不用回揖拜。
关于长辈怎样教诲,典籍中没有详细说明,《国语·晋语六》中的《赵文子冠》一篇,详细记载了赵国先祖赵文子加冠后,见诸卿的话礼,兹附上,以作参考。
赵文子冠,见栾武子,武子曰:“美哉!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见中行宣子,宣子曰:“美哉!惜也,吾老矣!”见范文子,文子曰:“而今可以戒矣,夫贤者宠至而益戒,不足者为宠骄。故兴王赏谏臣,逸王罚之。吾闻古之王者,政德既成,又听于民,于是乎使工诵谏于朝,在列者献诗使勿兜,风听胪言于市,辨祅祥于谣,考百事于朝,问谤誉于路,有邪而正之,尽戒之术也。先王疾是骄也。”见郤驹伯,驹伯曰:“美哉!然而壮不若老者多矣。”见韩献子,献子曰:“戒之,此谓成人。成人在始与善,始与善,善进善,不善蔑由至矣;始与不善,不善进不善,善亦蔑由至矣。如草木之产也,各以其物。人之有冠,犹宫室之有墙屋也,粪除而已,又何加焉。”见智武子,武子曰:“吾子勉之,成,宣之后而老为大夫,非耻乎!成子之文,宣子之忠,其可忘乎!夫成子导前志以佐先君,导法而卒以政,可不谓文乎!夫宣子尽谏于襄、灵,以谏取恶,不惮死进,可不谓忠乎!吾子勉之,有宣子之忠,而纳之以成子之文,事君必济。”见苦成叔子,叔子曰:“抑年少而执官者众,吾安容子。”见温季子,季子曰:“谁之不如,可以求之。”见张老而语之,张老曰:“善矣,从栾伯之言,可以滋;范叔之教,可以大;韩子之戒,可以成。物备矣,志在子。若夫三郤,亡人之言也,何称述焉!智子之道善矣,是先主覆露子也。”
笄礼介绍
女子许嫁,笄
年十五,虽末许嫁亦笄。
按:古代女子十五即要许嫁,所以年十五行笄礼,当今不必如此。可在女子二十岁前或上大学前加笄即可。若是女子要独自远行,则必须行笄礼后才可。
母为主
笄礼以母亲为主,若母亲不能到,则伯母、叔母代替。次之姑母代替。
笄礼仪程
前期三日,戒宾。一日宿宾。
笄礼正宾、赞者、傧皆用女性,同样以德高望众,懂得礼仪者为优先。其礼仪形式与冠礼相同。只是说辞中将“子”改为“女”,“冠”改做“笄”。
陈设
一切与冠礼陈设相同。
厥明,陈服
像冠礼一样陈设。但用褙子,笄。
序立
主妇立于冠礼中主人之位,将笄者,双紒、采衣,房中南西。
双紒:即扎两个髪节。古人所谓“丫头”,就是未成年女子装扮的象形。
宾至,主妇迎入堂。
如冠礼,但不用赞者。主妇升自阼阶。
宾为将笄者加冠笄,适房服背子。
略如冠礼,但祝用始加之辞,不能则省。
乃醮
与冠礼相同,辞亦同。
乃字
与冠礼相同,但改祝辞中的“髦士”为“女士”。
乃礼宾,皆如冠仪
其后一切礼仪如冠礼的仪式一样。
按:《仪礼·士冠礼》中,一加缁布冠,二加皮弁,三加爵弁。
爵弁服:𫄸裳、丝衣、缁帯、赤黄色蔽膝。
皮弁服:白色而腰间有褶皱的裳、缁带及赤而微黑色的蔽膝。
缁布冠服:玄端、赤而微黑色蔽膝。
此为士阶层所服,秦汉以后,没有周代的爵位制,故后世已多不用《士冠礼》之制。汉代以后,由于战乱不断,冠礼渐失,一度废止。至唐、宋,士大夫们痛感佛教文化对礼仪、民俗的强烈冲击,造成固有文化流失,积极推行冠、婚、丧、祭等礼仪。南宋时,朱文公上承晋、唐,及北宋司马温公、程正公等诸先贤的遗作,揖《家礼》。《家礼》中,一加冠巾有笄,配朱子深衣;二加帽子,配皂衫;三加幞头,配襕衫。此仪为士大夫所制,天下士庶皆可用。然今人已不束髪,故一加冠巾不能用,二加所用帽子不可考。故予窃思古今之宜,考今日文化复兴之势。私作新制:一加幞头,配襕衫也可方巾、东坡巾等,配直裾、直裰,总之为成人日常装束即可,意为赋予“成人”身份;
二加儒巾,配深衣亦可幅巾,意为立志脩德向学,且礼服加身,可礼宾客,可出仕;
图2-20甲幅巾图2-20乙幅巾与朱子深衣
三加缁布冠或进贤冠,配玄端,意为可祀祖宗,事鬼神。三加次第,愈后而衣冠制愈古,愈后而礼制愈重,为“君子反古复始,不忘其所由生。”之意。予窃作之,读者若觉不妥,可依《士冠礼》、《家礼》而行。
笄礼与冠礼仪式相同,然笄礼所著服饰,典籍中鲜有记载,仅在《家礼》中记有“冠笄、背褙子”。读者可依“冠礼”三加冠之义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