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2-24 23:16
“世界之大,没有果敢人的容身之地。”
一位果敢少女的博文
2015年2月18日,中国农历羊年大年三十除夕夜,当全球华人欢庆新春、共同点响爆竹时,当大陆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李谷一高歌《难忘今宵》时,当千家万户汉族人家端上热气腾腾的水饺时,在中国云南南伞边检站发生了这样一幕:成千上万果敢华人难民扶老携幼从缅甸向中国一侧哭泣而来,身后缅甸一侧是被缅甸政府军点燃的熊熊大火、亲人卧街的尸体和缅军密集的枪声,烈火映红了难民们充满泪水的脸庞,映红了西南方的整个天边。中国边防军人依境管规定予以阻挡,难民们唱起了《我的中国心》,中国士兵流泪了,打开关闸一律放行, 难民和军人的眼泪洒在了同一片土地上。
难民和军人有着共同的先祖,二者身上的DNA血素完全一样。
一边是被熊熊大火映得殷红的半边天空,一边是万人合唱、响彻云霄的“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歌声让黑夜中的崇山峻岭颤抖起来,衬托出一种血与火的惨烈悲壮的意境。香港歌星张明敏绝对想不到,今夜进入中国的护照就是他的《我的中国心》,会唱就进入中国,不会唱就留在缅甸。这一夜,3万果敢华裔难民唱着它从缅甸进入中国境内;在羊年新春期间,共6万难民进入中国。
除新加坡外,世界上还有一个中国境外的华人社会——缅甸果敢。果敢位于中国云南临沧县与缅甸交界的缅方一侧,2700平方公里,形状像一只牛角,20万人口,其中19万人为华人,相当于中国一个普通县级行政区,是一个面积相当于4个新加坡的境外华人区。与新加坡不同的是,自近代以来,果敢人民一直处在一种民族认同感与国家归属感的分裂状态中;在文化上,果敢完全与华人社会相交融,在政治上,果敢又完全与缅甸社会相捆绑,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社会的文化与政治如此分离与对立;作为一个独立的华人社会,果敢顽强地保留着中华文化,完全没有融入缅甸社会;近10年来,果敢更时常处在一种弃儿与寄养主人之间同化与反同化、压迫与反压迫的武力对抗之中。
缅甸果敢战火自2015年2月9日开启,迄今已两年多时间,果敢同盟军与缅政府军双方鏖战正酣,亳无停火的意思,缅北目前仍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由于双方实力相差过大,目前,数千果敢同盟军己被十万缅军挤压到中缅边境缅方一侧的红岩一区,同盟军颇有些困兽之斗的意味。
那么,这场战争因何而起?冲突背景与焦点是什么?交战双方都是谁?各自的诉求是什么?目前战局如何?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战争与华人社会有什么关系?迄今为止国内外及港台地区尚无一篇系统文章或书籍全面介绍。不仅如此,大陆及港台地区亦无对缅军民族压迫战争的谴责声浪,政府及民间均无“声援果敢华人同胞”的态度;面对果敢20万华人的灭顶之灾,全球13亿华人似乎一片静默、无动于衷,这种现象在西方人看来极不正常。
在发展成熟的社会里《编者注,此处有增删》,有两种人对社会进步发展起的作用最大:一种是政治家,一种是学者和思想家。前者的作用是身体力行,博弈于尘世的惊涛骇浪;而后者的作用在于传播正能量、说出事实真相、说清楚问题的深层原因、指明正确的大方向。中国社会历来不缺乏前者,而缺乏后者,即便后者出现也往往被迅速捂嘴,如柴静的《穹顶之下》。果敢华人的灾难无人知道,果敢华人的痛苦无人了解,笔者将填补这一空白,在《燃烧的果敢》一书中全面介绍果敢战火的来龙去脉,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果敢问题由来、战事起因、战局发展、前景预测,将被缅甸政府和中国汉奸歪曲的果敢情况正本清源,将事实真相公之于世,让全球13亿中华同胞尽人皆知。
“果敢”这个词汇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与战争联系在一起,清初果敢人与掸邦各族交战、继而与缅族武装交战、再与日本军队交战、又与缅甸政府军交战,似乎无休无止,而且,每次交战时几乎都是独自应对,无援无助。在每一个果敢儿童心灵中都会一直萦绕着这样一些问题:“小时候爸爸对我说我是中国人,可我真是中国人吗?如果是,那为什么我没有中国身份证?不能自由出入中国?我是缅甸人吗?那为什么缅甸政府也不给我身份证?不许我去仰光或内比都读大学或就业?为什么缅甸军总要打我们?纷飞的战火哪一年才能结束?我到底是什么人?”
13亿同胞,960万平方公里、世界第二经济体、“四小龙”之首、东方之珠、台海两岸双雄,这些概念对于共同血缘、历史与文化的果敢人来说毫无作用和意义,因为无论祖父和祖母怎样强大,除了来自民间同胞的一点捐助以外,所有的苦难还是由弃儿本人默默承受,如果用一个族类来形容果敢境遇的话,那就是如二战时任人侮辱屠杀的犹太人般无助。
他们夹在中国与缅甸之间,既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缅甸人,没有祖国、没有归属,永远处于一种被驱赶、被挤压、被打击、被拒绝、被杀戳的生存状态。台湾作曲家罗大佑有一首《亚细亚的孤儿》的歌曲,歌辞就是果敢人境遇最真实的写照:“亚细亚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游戏、每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
被缅军屠杀的果敢华人 果敢难民进入中国示意
2015年7月,一位果敢女孩以悲愤之心在博客上写道:“世界之大,没有果敢人的容身之地。”
南宋诗人陆游有这样一句千古名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北望王师又一年”,此诗大概是350年来果敢华夏弃儿们心灵世界最真实的写照,果敢华夏弃儿北望王师350年,15代人过去了,但从未见过王师的身影。
笔者不禁想起果敢诗人王子瑜的诗《亚洲弃儿的心事》,心中只有痛,眼中只有泪......
果敢是我的名
缅甸是我的姓
为生存被迫改名换姓
而身上的炎黄血液
历经沧桑依旧澎湃
长城泰山有我先辈足迹
唐诗宋词乃我故国记忆
当我在你怀里忘乎所以
妈妈,你却把我抛弃
无人关心我灵魂
有人霸占我身体
黄色脸孔是异心的证据
在双重标准的家规里
从未享受过半点权利……
本书名虽为“燃烧的果敢”,但“火苗”却烧出果敢,燎原到整个华夏大地。果敢之殇表面上虽然发生在果敢,根源却在整个中华民族,正是我们长期在境外同胞受辱时的软弱立场和暧昧态度才导致了百年来境外华人不断遭受被凌辱和屠杀的命运。笔者将“借题发挥”,跳出果敢,从大中华格局来分析果敢之火的燃烧和中华民族的安全与生存。
果敢很小,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个大坝的决堤都是从小小的“蚁穴”开始,“民族复兴”先从保卫一个民族百姓的生命开始,笔者将“以小谈大”,跳出果敢,从宏观和长远角度提出囯家应怎样保护境外华人、政府应怎样维护中华民族利益,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