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四九講  第十一篇:小結

王雪華講金匱要略作者:王雪華發布:福哥

2018-4-23 22:32

    小結

    五藏風寒積聚病脈證並治第十一

    ┌肝着┬概  念:因肝脈布脅絡胸,有病邪留滯附着而得名,以胸脅

    │  │     痞悶不舒,甚則刺痛,並『常欲蹈其胸上』或『欲飲熱』,

    │  │     為特徵的一類疾病。

    五│  │病因病機:肝臟受邪,疏泄失職,則影響肝的經脈,以致氣血郁

    │  │     滯,着而不行。

    │  │臨床特徵:『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07

    │  └證  治:旋覆花湯──行氣活血,通陽散結07

    髒│腎着┬概  念:寒濕之邪痹着於腎之外府腰部而得名,以腰痛、腰冷、

    │  │     腰重、『形如水狀』,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  │病因病機:『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寒濕之邪痹着於

    │  │     腰部,陽氣不行

    病│  │臨床特徵: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

    │  │     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

    │  └證  治:甘姜苓術湯腎着湯──溫中散寒,健脾除濕16

    │脾約┬概  念:因胃強脾弱所致小便數,大便堅,趺陽脈浮而澀

    舉│  │     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  │病困病機:脾的轉輸功能被胃熱所約束,不能為胃行其津液,

    │  │     津液偏滲膀胱,致腸道失濡。

    │  └證  治:麻子仁丸泄──熱潤燥,緩通大便15

    例│心傷┬病因病機:因情志、勞倦耗傷了心氣心血,陰火上浮而清氣下陷10

    │  └臨床特徵:勞倦,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徹背,而自煩,發熱,脈弦

    │邪哭┬概  念:指因血氣虛少所致,以無故悲傷哭泣為主症的一類疾病

    │  │病因病機:『人的精神魂魄統主於心』因血虛則肝不藏魂,氣少

    │  │     則肺不藏魄,血氣虛少,則心神不足,致精神離散,

    └  └     魂魄妄行,甚則發生癲狂。12

    ┌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

    三│熱在中焦──大便堅

    焦│熱在下焦┬小便┬尿血

    病│    │  └淋秘不通

    症│    │大腸┬有寒──鶩溏

    舉│    │  └有熱──便腸垢

    例│    │小腸┬有寒──下重便血

    └    └  └有熱──必痔

    積┌積───有形之邪,病在髒,痛有定處,推之不移,病位深,

    聚│    在血分,難治。

    │聚───無形之氣,病在腑,痛無定處,推之則移,病位較淺,

    氣│    在氣分,較易治。20

    鑒│?氣──?氣壅塞脾胃,肝氣鬱結而脅下痛,為無形之邪,

    別└    按之痛暫緩,氣復結而痛再作,必消其?氣以根治。

    同學們好,我們今天開始講新的一篇,在這之前,把十一篇作一下小結。十一篇的內容,我們說它脫簡得比較多,特別是五臟的中風和中寒的部分,我給大家從概念上,作了一下簡要的介紹,主要的內容,應該側重在五臟病的舉例上,實際上,五臟病它缺少肺臟的論述,我們把邪哭的內容給大家補充進來,所以也是五個病證。

    首先說肝着的概念,因肝脈布脅絡胸,有病邪留滯附着而得名,以胸脅痞悶不舒,甚則刺痛,並『常欲蹈其胸上』或『欲飲熱』,為特徵的一類疾病。病因病機,就是肝臟受邪,疏泄失職,則影響肝的經脈,以致氣血郁滯,着而不行。臨床特徵就是,『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提出了行氣活血,通陽散結的治法,這是有關第7條的分析。

    腎着,寒濕之邪痹着於腎之外府腰部,而得名,以腰痛、腰冷、腰重、『形如水狀』,為主症的一類疾病。病因病機,就是,『身勞汗出,衣里冷濕,久久得之』,所以,用『久久』二字來說明,寒濕之邪一定得是經過一段時間,特別是個體的正氣不足,才能夠遭遇邪侵,邪侵的部位一定是腰部,即寒濕之邪痹着於腰部,陽氣不行。臨床特徵,我們把條文給大家串講了一下,就是,『腰以下冷痛,腰重如帶五千錢』,即『冷、痛、重』,身體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狀,反不渴,小便自利,飲食如故。我們給大家概括了『四有症』,包括形如水狀,『三無症』,就是不渴,無小便不利、無飲食不欲。證治上,就是甘姜苓術湯,請大家注意這個『甘』,一定得是標誌着甘草,不能把它寫成『乾薑』,而丟了一味藥,後世就稱它為『腎着湯』,溫中散寒,健脾除濕,從中焦而治,

    脾約,咱們在課堂上,時間的關係沒有講,我用這個小結給大家歸納一下,實際上,和【傷寒論】的認識是一致的。概念,因胃強脾弱所致小便數,大便堅,趺陽脈浮而澀為主症的一類疾病。在病因病機上,認為脾的轉輸功能被胃熱所約束,所以起名叫『脾約』,即不能為胃行其津液,津液偏滲膀胱,致腸道失濡,所以,大便燥。麻子仁丸,就有泄熱潤燥,緩通大便的作用。

    心傷,病因病機,我給大家補充進來,就是情志、勞倦耗傷了心氣心血,陰火上浮而清氣下陷。臨床特徵,就是勞倦,頭面赤而下重,心中痛,而且我給大家補充了,【千金】的看法,認為『心中痛徹背』,而『自煩,發熱,脈弦』。

    邪哭的概念,就是指因血氣虛少所致,以無故悲傷哭泣為主症的一類疾病。在病因病機上,我首先說了生理方面,就是【素問】給歸納的,『人的精神魂魄統主於心』,那麼血虛則肝不藏魂,氣少則肺不藏魄,血氣虛少,則心神不足,致精神離散,魂魄妄行,甚則發生癲狂。關於癲狂的認識,就是看[選注]。

    三焦病症的舉例,熱在上焦,因咳為肺痿,熱在中焦,大便堅,熱在下焦,小便方面,表現為尿血,淋秘不通。大腸如果有寒,則鶩溏,有熱則便腸垢。小腸,有寒,則下重便血,有熱,必痔。

    最後,對積、聚、?氣作了鑑別,我就是根據【難經】的歸納,積,有形之邪,病在髒,痛有定處,推之不移,病位深,而且在血分,比較難治。聚,就是無形之氣,病在腑,痛無定處,推之則移,病位較淺,在氣分,較易治。這些內容你看着很淺顯,但在當時,作為仲景能夠在【難經】的基礎上,把積聚、癓瘕這一類的病證,能夠作出一般性的鑑別,是有意義的,在目前對於腫瘤的認識,我覺得,作為一個基本的鑑別,這是很有用的,?氣,是?氣壅塞脾胃,肝氣鬱結而脅下痛,為無形之邪,按之痛暫緩,氣復結而痛再作,必消其?氣以根治。這人,我在課堂上,已經拿它和宿食作了對比,十一篇的內容就這樣了。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黑板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一、概述

    1.命名──四飲,留飲、伏飲、微飲、肺飲……

    共性:留飲部位較深

    病程較長

    病勢較重

    一般藥物難以攻除

    留飲──指飲邪留而不去,分屬於四飲中

    伏飲──指飲邪潛伏不出,屬於支飲的一個類型

    微飲──指狹義痰飲之輕證

    肺飲──支飲的輕證

    2.病理性產物

    3.致病因素

    淡,澹[dan4],水飲流動貌

    癊

    廣義:泛指飲邪為患的一類疾病,是四飲的總稱。

    痰、懸、溢、支

    狹義:飲邪停聚於心下腸所致的病證,

    外濕:少量水分沾着於肌肉關節間

    飲病:一定量的,是指一定量的,較清稀的水液,停聚於人體局部

    水氣病:大量的,更為清稀的,泛溢於人體四肢肌膚

    二、原文分析

    第1、2條  分類及脈證

    狹義痰飲┬心下

    └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

    懸飲┬脅下胸脅  肺

    └咳唾引痛      肝

    溢飲┬四肢肌膚周身肌表

    └四肢腫,身體疼重,無汗

    支飲┬胸肺

    └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

    心下┬堅   胸脅支滿

    └築zhu1

    第3~7條:水在五臟

    支:吐涎沫,欲飲水

    溢、狹義:少氣身重

    懸:脅下支滿,嚏而痛

    狹:心下悸

    今天,我們接下來講第十二篇,【痰飲咳嗽病】篇,也是全書的一個重點篇章,而且,它包含的內容比較廣泛,涉及的條文有41條,我將用6個學時爭取講30幾條,在講解的過程中,需要串講,這樣使條文能夠主題鮮明。

    本篇就講痰飲病,為什麼還提到咳嗽?我們在第七篇,已經專門講了肺系疾患裡面,有關的咳嗽病證,特別還有咳嗽上氣涉及肺脹的內容。而這裡面,它特指的咳嗽,一定是和痰飲相關的,是痰飲所致的一類咳嗽。那麼大家會想,我上次講肺脹、講咳嗽上氣病,一類是屬於痰,一類是屬於飲邪疾患,我覺得,它這裡有,比方說內外合邪的,象伏飲就是這樣的,當我們講了這個條文和有關的方治,你會發現還有一定區別的。所以,首先來說,痰飲的含義,因為在中醫文獻裡面,特別是張仲景這一篇開始,對飲邪為患的疾病,他實際上所賦予的含義有三個,一個,給飲邪疾患以命名,第二,它是一個病理性產物,第三,它又是一種致病因素。這是給『飲邪』,我為什麼沒說『痰』呢,因為,既然要說到命名了,這個『痰』字,實際上念什麼呢?念[dan4],當什麼講呢?是水液流動之貌,是水液動盪的樣子。所以,在當時,張仲景對於肺系能夠咳出來的,有形之痰稱之為『濁』,或者叫做『濁唾』、『唾濁』,這在第七篇我們已經講過了,它不存在着『痰』的概念,要念成『痰[dan]飲』,所以,你在【千金】、【外台】,所看到的那個字,就有寫的癊dan飲,甚至還有的,寫這個『淡』dan、『澹』飲,我們這裡,張仲景就給寫成這個字樣了,實際上,概念,從命名上,應當說這個痰飲是廣義痰飲,廣義的概念,說它是廣義,就是泛指飲邪為患的一類疾病,也可以說是四飲的總稱。這四飲有哪些呢?痰、懸、溢、支,一會我們涉及原文就會分析的,所以,是泛指飲邪為患的一類疾病,也可以說是四飲的總稱,這是為廣義痰飲。我們篇名首先提到的痰飲,就是廣義痰飲,那麼四飲中的這個『痰』,就是指狹義痰飲了,作為狹義痰飲,一定是指飲邪停留在心下,這是它原文裡面反覆強調的,心下有痰飲,痰飲在心下,就是指狹義痰飲而言,還有,『此腸間有水氣』,所以,關於『心下』的概念,我特別指出,就是因為狹義痰飲的原文裡面,所提到的,『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因此,確定它的飲停部位,『心下』,應該指胃、『腸間』為腸,作為『心下』的概念,我們學完【金匱】以後,你會發現有的注家說,它是在胸、在膈,包括在胃,我們認為,作為飲邪為患的狹義痰飲,病位一定是在心下的胃,包括腸。我們在第九篇,講心痛,也是強調的心下是指胃脘部位,所以,不要被注家的那一些認識所混淆,但在臨床辨證的時候,你確實要根據具體病證具體分析,不完全拘於這個下,現在,我要講,廣義、狹義痰飲的概念,在【實用內科學》裡面,它更把它痰飲落實在,是一種水液代謝失常所致的疾患,是指水液在體內運化輸布扮失常,停聚於人體局部的一類病證,如果講完痰飲,包括它的成因,臨床表現,特別是『當以溫藥和之』,這樣的治療原則,你就會看到痰飲的命名,為什麼是泛指飲邪為患的疾病,我是從張仲景提出的,痰飲的廣義、狹義之分,來解釋的。

    那麼,通過我解釋狹義痰飲的概念,大家也會看到,對於分類上有四飲之別,拿什麼作診斷依據呢?一個是飲邪停留的部位,是一個標誌,第二,就是它臨床所表現的,典型病證,這兩個依據,是對痰飲病進行分類的依據,或者說臨床診斷依據。現在我說,既然是和水液代謝相關,我們已經複習過,【素問·經脈別論】,在講肺痿的時候,曾經複習過,『飲入於胃……』,怎麼樣的一個水液代謝過程,現在我想說的是,因為『諸濕腫滿,皆屬於脾』,講外濕的時候,就是說他病人能夠感受濕邪,必先有內濕,有脾虛的問題,有轉輸功能不健的問題,所以,它才容易招致外邪,濕邪和痰飲之間怎麼鑑別,又和將來我們要講的十四篇水氣,怎麼鑑別,既然都是水液代謝失常,我說作為濕病,特別是外濕,它是少量的水分,沾着於肌肉、關節間,這是在病位上,症狀上,一定是發熱、身重、骨節疼煩,這個已經說了,就是在主症上,有它的鮮明特點,那才是外濕。現在,我要說在水液代謝上的問題,和脾相關,內、外有這麼一個情況,外濕一定是少量的水分,沾着於肌肉、關節間。作為飲病,是指一定量的,比較清稀的水液,停聚於人體的局部,剛才我已經舉例了,狹義痰飲,一定是這種水液,停留在心下、或者是腸,那麼懸飲、溢飲、支飲怎麼樣,我們結合原文再給大家分析,一定是停聚於人體的局部,由於停聚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不同,那一定要伴隨着它的臨床主症,來作不同飲病的分類。作為水氣病,因為我現在是講水液代謝的,失常問題,水氣病和飲病在病機的內因上,是有所區別的,水氣病是以大量的,更為清稀的水液,所以,它就是浮腫的問題了,當然,它也有四水,包括黃汗的鑑別。現在我要講的,就是在水液代謝的問題上更為嚴重,大量的、更為清稀的水液,泛溢於周身肌膚之間,這是關於水液代謝方面,如果失常的話,會出現相類同的疾病,由於病位不同,主症不同,那麼命名也不一樣,當然治法也不同。現在,我們已經知道了外濕的治法,一定得是『微發其汗』,『使風濕俱去也』,今天,若講飲病,它的治療原則,『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那麼,水氣病的治療原則,它分『腰以下腫,當利小便,腰以上腫,當發汗乃愈』,所以,對於張仲景,關於內濕、特別是飲病的認識,非常的系統,而且從理法方藥,脈因證治上論述得比較全面,對後世,包括目前臨床上,從理論、實踐上有重大指導意義。

    所以,有關命名的問題,我已經提到了有四飲的問題,狹義痰飲、懸飲、溢飲、支飲四飲,在條文裡面,還要涉及一些,有關的命名問題,有關的命名問題,留飲、伏飲、微飲、肺飲,這裡,先給大家說一下概念,到講條文的時候,就不再重複了。留,留而不去,伏,潛伏不出之義,這就證明不管是留飲,還是伏飲,它們共有的特徵有四條,飲留部位較深,病程較長,病勢較重,還有就是一般的藥物難以攻除,這是不管是留飲,還是伏飲,共性的問題有這四點,所不同的地方,作為留飲,是飲邪留而不去,留飲分屬於四飲之中,伏飲是指飲邪潛伏不出,屬支飲的一個類型,留飲、伏飲的概念,若說考試,作為本科生來說,你不能提筆就寫,『留飲是指飲邪留而不去,分屬於四飲中,伏飲就是指飲邪潛伏不出,屬於支飲的一個類型』,就答完了,必須得先說什麼呢?它有四個共性,然後,再說分別它是怎麼回事,作為留飲分屬於四飲中,結合條文,我會給大家解釋是怎麼分屬的,作為伏飲,既然是支飲的一個類型,就屬於素有飲邪,它潛伏不出,又被外邪誘發,這屬於內外合邪,看它怎麼表現的臨床症狀,這是有關留飲、伏飲的概念。下面,說微飲和肺飲,微飲,就是我們條文裡面的第17條,『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第17條原文,它是特指狹義痰飲的輕證,它是特指狹義痰飲的輕證,所以,『夫短氣微飲,當從小便去之』,微飲是指狹義痰飲的輕證。而肺飲,大家想,飲留部位在肺,應該是支飲,對於支飲的輕證,條文說,『其脈平也』,因此,是支飲的輕證,叫做肺飲,這首先舉例,而且把概念寫清楚,由此可見,它確實賦予飲邪,疾患是一個命名的含義,第二,我要說病理性產物,和致病因素的問題,這兩者,我想根據痰飲的形成,或者說它的病因、病機來講解,自然就明確了,所以在這裡不單獨來解釋。

    下面,我們就結合原文,來給大家複習一下,首先看第1條、第2條,就是要突出解釋,痰飲的分類及主要脈證:

    『問曰:夫飲有四,何謂也?師曰:有痰飲,有懸飲,有溢飲,有支飲。』一類

    所以,『夫飲有四』,就指的是篇名的廣義痰飲,有四種分類,有哪些?第一個,就是狹義痰飲,然後是懸飲、溢飲、支飲。

    『問曰:四飲何以為異?師曰: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謂之痰飲;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痛重,謂之溢飲;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謂之支飲。』一類

    這個條文,如果你不認真來學習痰飲篇,可能就沒有這樣的深刻記憶,1978年,全國高等中醫院校,第一次招收研究生,就是北京在全國率先,招收碩士研究生的時候,考題里涉及【金匱】,就是這個條文,『四飲何以為異』,讓你用原文來表述,你要解釋清楚,還有一個大篇的條文,就是我們講的第一篇第2條,『夫人稟五常……』,講人與自然這樣一個整體觀,強調了早期治療的原則,和攝生保健的措施,那麼大的一部分內容,它出示了這個條文以後讓你分析,若背不下來,但是,你得把主要內容解釋清楚,所以,【金匱】學習還是很重要的,作為經典著作,這些大的篇章,我們重點解釋的內容,屬於一類條文的範圍,希望大家能有一個深刻的印象。

    首先,我們來說『四飲何以為異』,我方才講了,『四飲何以為異』,一定是得強調飲停的部位,或者說叫做飲邪停留部位,我簡稱『飲停部位』,或者說『飲留部位』,然後,是它的臨床主症,這個狹義痰飲飲停部位,你怎麼說,它是在心下以及腸呢,就是結合後面的條文得知的,比方第16條,苓桂術甘湯是主方,它原文就說『心下有痰飲』,比方第12條,要講痰飲的形成問題,也講『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都是在強調飲停的部位,在心下的胃以及腸,那麼主症就是『其人素盛今瘦』,就說得了痰飲病,狹義痰飲病的病人,本來形體上還可以,倒不一定非常得是指肥胖體質,就是說還算健康的人,得了這個病以後,怎麼樣了呢?突出一個『瘦』字,體重下降,形體開始消瘦,這個機理怎麼認識,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它是飲入於胃以後,作為脾氣,不能夠正常的轉輸,特別是不能化生精微物質,來營養周身了,而變成了一種病理性產物,不能化生精微,就不能夠充養機體,因此,他就要瘦,這個『瘦』字,就體現了作為飲邪,是一種病理性產物,又是一種致病因素,得了飲病,這種病理性產物,它就會導致臨床的一系列病證,患病了,這是『素盛今瘦』。

    『水走腸間,瀝瀝有聲』,顯然是飲邪從胃流向腸,比方說,若具體來說,這水液到底是在腸間,還是在腸中,按理說這個水液,特別是胃腸功能異常的話,是有腸鳴音的,有的版本上寫的是,『漉漉有聲』,我看老百姓講話說,這響聲是嘰里咕嚕的,所以,你也不要去追究,是『漉漉有聲』對,還是『瀝瀝有聲』對,意思是一樣的,都是腸鳴音,氣過水聲,發出來的聲響,因此,這裡也來說明,剛才我講的飲邪的流動貌,稱之『澹』,澹飲也,所以,它這裡也是,指清稀的水液,由胃走向腸間、或者腸中,『瀝瀝有聲』,這個特點,就是狹義痰飲,這是對狹義痰飲,從飲留部位、臨床症證表現的分析,實際上,我們從中分析了它的病因病機,就是飲邪比較清稀,是由於脾運失司來的,脾運失司,它就不能夠化生精微物質,不能充養機體,它就出現消瘦,這在臨床實踐看,我覺得和西醫學裡面所講的,十二指腸壅滯症相似,大概得了病以後,這病人,包括家屬都害怕他是胃癌,很快的就瘦,肚子『嘩嘩』響,不想吃東西了,實際上,是一種壅滯症,和我們講的狹義痰飲是一樣的,所以,這和胃腸功能的紊亂,胃腸的疾患我提到了,十二指腸壅滯症,比較相符。

    下面說,『飲後水流在脅下,咳唾引痛,謂之懸飲』,這是說的懸飲,這個『飲後』,不是說喝了水以後,是指得了懸飲以後,這種水液流在哪了呢?它原文提到的是脅下,現在我們已經看到了,如果和近代醫學的X線片子對照,咱們看到胸腔、腹腔得隔開,若是脅下,就得是腹腔的了,胸腔以上是心、肺,你比方說胸腔積液,肋膈角消失,一定是表示水液在胸腔,所以,我們認為,它不應該是『脅下』,應該是『胸脅』更為合理,不應該到脅下去,懸飲,特別起這個名叫『懸』,是懸在中間的,如果是結核性胸膜炎的胸水,包括肺癌出現的胸水,都是使肋膈角消失,所以,飲留部位應該是胸脅,這是對原文的『脅下』,理解成『胸脅』更為合理,那麼,它為什麼要和胸脅的部位聯繫?我們要分析一下,它說,『咳唾引痛』,指症狀,咳嗽、吐痰,而且當咳嗽、吐痰的時候,胸痛加劇,實際是說了三個症,咳嗽、吐痰,而且有胸痛,並伴隨着咳嗽、吐痰的時候,胸痛加劇,這顯而易見,在病機上,它要聯繫一個是肺的問題,另一個,『胸脅』,我們已經看到了,是肝,和肝相關,因為肝的經脈循行就是布兩脅的,肝脈布兩脅,所以,作為氣機升降,它為什麼要涉及肺和肝呢?因為中醫理論裡面,它講了氣機的升降,左肝而右肺,若氣機失和了,特別是肺的宣降受到影響的時候,肺氣上逆,要咳嗽、吐痰,當然這和肺的氣機有關係。關於胸痛的問題,因為肝脈布於兩脅,氣機升降和肝、肺有關,當飲邪阻遏了肺的宣降,他會咳嗽、吐痰,胸痛為什麼要加劇,和肝不能升,肺不能降,氣機升降失和相關,這是懸飲。

    『飲水流行,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謂之溢飲』,其飲留部位,它強調了『飲水流行,歸於四肢』,所以,指飲邪泛溢到四肢、肌膚,若說它和水氣病,部位是相同,水氣病的話,它是更大量的清稀水液,若說浮腫,怎麼樣呢?非常明顯,非常重,這裡,它說『身體疼重』,溢飲就這樣,四肢、肌膚指的部位,也可以泛溢周身的肌表,也可以這麼說,因此,在主症上是『歸於四肢,當汗出而不汗出,身體疼重』,這在字裡行間,咱們得分析『歸於四肢』了,它一定得有四肢腫的問題,因為這畢竟是,比較清稀的水液停聚在體表,因此,得有四肢腫,再有四肢疼重,它原文提出來的『身體疼重』,『當汗出而不汗出』,實際上是表示它本身兼有無汗,使這種飲邪沒有出路,所以,它就是腫。還有一個提示了,作為溢飲的正當治法,就應該是發汗法,所以,在第1條裡面,對於溢飲所提出的問題,臨床主症一定是補出,根據飲留部位,溢飲,又要和水氣病裡面的,風水、皮水進行鑑別,『身體疼重』,疼也好,重也好,包括腫、腫重,正是說明其內濕邪為盛,水液已經泛溢到周身來了,因此,身體疼重,而且腫脹。無汗,這種飲邪沒有出路,因此,它需要用發汗法來治療,這在病機的認識上,作為溢飲,也是由於,它影響到水液代謝的問題,而且進入體表了,汗液也不能排,陽氣被阻遏,因為飲邪為陰邪,最易阻遏陽氣,重的話就傷人陽氣,所了,阻遏陽氣的話,陽氣不行,就表現為疼、重,甚至不汗出而腫,這是溢飲。

    最後提到的支飲,原諒直接說,『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其形如腫』,它和我剛才說的疼、腫、重不一樣,這叫『如腫』,外形象是腫的樣子,這個意義和溢飲有區別的。支飲,根據它的主症,它沒有直接提示,它飲邪到底停在哪裡,剛才我已經給大家說了,支飲的輕證叫做肺飲,因此,它的飲留部位一定是胸肺,表現的主症,咳逆,包括短氣,都是屬於呼吸的異常表現,呼吸促迫,呼吸有一定困難,倚息,就是必須得靠着東西,靠着被,或半臥位的狀態,『不得臥』,也是證明,病人還是躺不下,所以,我說他這種姿勢,實際上是順應呼吸,特別是肺主氣的正常生理功能,必須得是向外、向下,宣發和肅降的功能,他這樣一種憑倚呼吸,能夠減輕他呼吸困難的狀態,『其形如腫』,實際上就是氣逆水也逆,氣逆則飲邪隨之上逆,因此也腫,這是關於支飲。

    現在,分析1、2條原文,着重說明了,廣義痰飲裡面有四飲之分,四飲之別根據什麼呢?第一,飲留部位,第二,臨床主症,現在我們已經把四飲的主症,和飲留部位給大家講清楚了,不重複了,關於病因病機已經提示了,關鍵在於脾運失司,它不能化生精微,形成了病理性產物飲邪,它停聚在哪裡,就要阻遏那裡的陽氣不通,要出現一系列的,飲停之後的臨床主症。關於分類,這四飲,包括我剛才又講到的,留飲、伏飲、微飲、肺飲等等,它不是四飲之外又有的另類,一定都是涵蓋在四飲之中的,這一定要搞清楚,那只不過是在命名上多種多樣,是由於它飲留的部位不同,臨床表現的脈證不同,而命名有所區別,大家一定要聽懂。

    下面,進一步來解釋,關於飲病的分類和臨床表現,這幾部分,我給大家作一下說明就行了,第3條到第7條,水在五臟的問題,大家熟悉一下就可以了,這個有臨床意義,也就是說,當你看到這一類的症狀時,首先看它是不是痰飲病,水在五臟的症狀,實際上就是由四飲及到五臟,都是飲邪為害。

    『水在心,心下堅築,短氣,惡水不欲飲。』

    比方說『水在心』,這就是指狹義痰飲,剛才我們講狹義痰飲的主症里有,『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我請大家記住,一個是『瘦』的問題,一個是『有聲』的問題,現在它給你補出『心下堅築』,這個字『築』,不能念『建築』的『築』,應該是[zhu],第一聲,什麼意思呢?『心下堅』大家能理解,將來要講苓桂術甘湯證的,『心下有痰飲,胸脅支滿』證,因為若飲邪停留在心下,會有一種支撐、脹滿感,也可以叫做『心下堅』。那麼『心下堅築』,築築然而跳動,是心悸的表現,也就是心下悸,這也是水氣凌心所致,如果波及到五臟的話,它給補出來,水在心的症狀,實際上也等於,把狹義痰飲的症狀補出來,有胸脅支滿,有心悸的問題。

    『水在肺,吐涎沫,欲飲水。』

    第4條,『水在肺』,水在肺應該是支飲,還是溢飲?應該是支飲,剛才我講了,是飲留在胸肺,因此水在肺,有支飲的表現,支飲的表現應該是,『吐涎沫,欲飲水』,這也非常符合臨床,我們說,老慢支慢性運氣管炎的病人,吐涎沫,清稀的痰,非常的多,特別是虛寒肺痿,那不也提到了嗎?『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欲飲水』什麼意思?津不上承,水液阻遏的結果,津液不能夠上承,所以,總是有口乾燥的感覺,是津液不布的原因。

    第5條提到『水在脾,少氣身重。』

    大家想,它應該是什麼證?至少應該是溢飲,實際上狹義痰飲,因為飲留在胃腸,『少氣身重』,溢飲和支飲也有這樣的外候,這裡因為涉及到脾,中氣不足的話,他就少氣,而且肌肉間濕盛,所以『身重』,這是脾主四肢,脾主肌肉的緣故,那麼,脾氣的散精功能,包括它化生精微的功能都失常了,因此,他要出現少氣、身重。

    第6條,『水在肝,脅下支滿,嚏而痛。』

    剛才我們說,懸飲的飲留部位在胸脅嘛,所以,它和肝、和肺的,氣機升降有關係,這就是講的懸飲了,懸飲對五臟的影響,出現的外候是『脅下支滿』,因為它講的懸飲飲留部位是在脅下,我已經告訴大家,『脅下』好象不準確,應該產胸脅,和『心下』是要進行鑑別的。狹義痰飲,飲留在心下,它也提到胸脅支滿,我們說作為狹義痰飲的部位,確實和胃腸相關,到心下的這個部位則,有支撐脹滿感,而懸飲,一定是偏上一點的胸脅,也有支撐脹滿感。『嚏而痛』,剛才我們講『咳唾引痛』,講了胸痛的問題,當他咳嗽、吐痰的時候,使胸痛加劇,現在是打個噴嚏都會使疼痛加劇的,因此,還是在說懸飲的主症,同時又有輕、重之別。

    『水在腎,心下悸。』

    7條的『水在腎』,實際上應該屬於狹義痰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後面我們講,『苓桂術甘湯主之;腎氣丸亦主之』,儘管說是飲留部位,應該強調是在胃腸,但是和脾、腎的關係非常密切,因此,當水在腎的時候,病人會出現『心下悸』,和剛才的『心下堅築』,意思是一樣的,你比方說下焦有水氣,『臍下悸』,也是一種築築然而跳動的意思,所以,它應該屬於狹義痰飲的範圍,這是水在五臟。

    請大家看一下[按語],水飲在五臟與四飲之間,仍有着密切的關係,比如水在心、腎,與狹義痰飲,水在肺與支飲,水在脾與狹義痰飲,也可以和溢飲,水在肝與懸飲,其證、其治均有着內在的聯繫,不能機械的劃分,所以,我們到臨床上,看到這樣相關的症狀,幫助你辨別飲邪停留的部位,幫助你在用方上更有針對性,這是有關3條到7條,是在四飲的基礎上,當它波及到五臟時,臨床所見的外候,來幫助你體會飲留部位的判斷。

    這堂課到這裡。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