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第五十講  第十二篇:留飲、伏飲

王雪華講金匱要略作者:王雪華發布:福哥

2018-4-23 22:32

    黑板

    痰飲咳嗽病脈證並治第十二

    二、原文分析

    第1、2條  分類及脈證

    第3~7條

    第8~10條

    缺盆

    第11條  涕泣相隨

    第12條   成因┬食少──脾運失司 ┬飲停心下┬甚──悸

    └飲多──運化水濕↓┘    └微──短氣

    素體中陽不足

    主脈──偏弦

    第15條  病痰飲者

    當以溫藥和之

    1.痰飲的形成

    內因:脾運失司 中陽素虛

    外因:感受風寒春冬多發

    寒濕侵漬冒雨、涉水、久坐濕地

    飲食勞欲食少飲多,思慮勞倦

    寒飲射肺←───┐

    ─→脾運失司─→上不能輸精以養肺──肺失通調─┬→飲邪停聚

    脾氣虛弱→下不能助腎以化水──氣不化水─┘  │

    飲邪害腎←───┘

    ┬波及五臟

    └流溢四處

    清·鄒澍潤安

    【本經疏證】

    濾於腎

    節制於肺,輸引於脾

    敷布於腎

    2.飲邪的病理特性

    質地清稀┐    ┌阻遏陽氣

    停於局部│飲爲陰邪│傷人陽氣

    責之脾胃│有形之邪│『得溫則行,

    陰寒凝聚┘    └得寒則凝』

    3.溫藥的治療意義

    ┌補胃陽

    │燥脾土

    └發??陽氣

    下面,我們把第8條~第10條,看一下,這就是留飲的概念,說它分屬於四飲之中,現在,我們看四飲的留飲,就是第8條到第10條,這三個條文講:

    『夫心下有留飲,其人背寒冷如掌大。』

    它原文寫的是『如手大』,請大家注意看[校勘],那麼多的注家,同意把它改爲『如掌大』,這也是來源於臨床實踐,『如手大』,手挺大,『如掌大』,就手掌這麼大的地方,後背一共才幾巴掌大啊,所以,應改成『如掌大』,你若背誦這個原文的話,也就是狹義痰飲的留飲,有『背寒冷如掌大』,『背寒冷如掌大』的病機,怎麼解釋?我們【講義】說得比較淺濕,就是飲邪留積以後,陽氣被阻遏,不能展布,出現背寒冷。我覺得,在上次講『心痛徹背』的問題上,給大家說了關於『胸爲氣海』的問題,背爲五臟六腑的腧穴所在,所以,它又是陽氣出入之所,因爲狹義痰飲,飲留在心下,那麼背應該特指心俞而言。作爲腧穴來說,它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之所,這是我們複習過的,作爲在背部的心俞,當然,背也是胸之府,諸陽它受氣於胸中,而心陽轉行於背,因此,飲留心下則出現了一塊,象手掌大的地方寒冷感,有寒冷感,是由阻遏陽氣,同時也影響督脈的溫煦功能所致。關於『背寒冷如掌大』,能夠見到很多的情況,當審因論治,比方說肺結核的病人,我見過的八型空洞型肺結核,那個病人總是說,他後背有一巴掌大的地方涼,但實際上我們說,作爲空洞型肺結核,應該是偏於虛熱,但是長期不愈,則表示陽氣不足,也表示局部的寒冷,特別是背部,我說了,作爲腧穴,是人體臟腑,經絡氣血輸注、出入之所,因此,『背寒冷』表示陽氣不達,是陽氣不得舒展的一種標誌。

    我還看過我們的一位老書記,老領導,他實際上就是一位冠心病的病人,他就說他背寒冷,用了好多溫陽的辦法,同時,他自己用一些電熱的小器械,在後背局部溫暖,效果均不佳,那就是衰老的一種表現,不僅要看到心陽的問題,也有腎陽的問題,所以,在臨床上要具體分析,『背寒冷如掌大』,首先,你應該想到是,狹義痰飲的一個標誌,然後,你再結合,具體的體質因素和病證情況,至少告訴你,這是陽氣不達的表現。

    『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咳嗽則輒已一作轉甚。』

    第9條:『留飲者,脅下痛引缺盆』,這應該是懸飲的留飲,『脅下痛』,剛才已經講過了,是胸脅的疼痛。現在說這種疼痛,又『痛引缺盆』,『缺盆』在哪裡?鎖骨下的那個窩,如果按照十二經的循行部位來說,它應該是足少陽膽經的穴位,和胸脅的懸飲有什麼關係呢?肝、膽相表里的問題,足厥陰肝經的循行部位我們已經說了,它布兩脅,絡胸,實際上也是絡膽,然後循胸脅,再上心,所以,它這個循行部位,就是肝、膽相表里的話,它接近於這個部位。我覺得,張仲景的時代,他能夠認識到這個水平是很了不起的,我第一次注意它,是西醫呼吸科的醫生,他對一個肺癌病人的診斷,第一下觸哪呢?請同學們注意,鎖骨下的淋巴結,是否有腫大,腫大標誌著肺癌進展,而且有轉移的可能。現在我們說痰飲,它和胸水的臨床表現緊密相關,疼痛部位要牽引到缺盆,也證明這病情比較深重了,因此,它叫做懸飲的留飲,我們再回想留飲的概念,一定是飲邪深聚於里,部位比較深,病程比較長,病勢比較重,而且一般藥物難以攻除,因此,我覺得,他在原文上,能夠把『缺盆』這個部位提起注意,臨床診斷意義是很了不起的。

    下面,他又說『咳嗽則輒已』,『輒』,昨天我說寒疝發作,是犯寒輒發,是指立即,立即就怎麼樣,現在說『輒已』,立即就怎麼樣啊?被迫,一種自救的狀態,不也深咳嗽,不敢隨便打噴嚏,爲使胸痛能夠得以緩解或者減輕。還有的字樣爲『咳嗽則轉甚』,這兩種表述都是一個意思,就是胸痛也好,胸脅疼痛隨著咳嗽、吐痰、打噴嚏加重,被迫要減輕,這是對症狀的描述,是這種現象,作爲治療過程中,我認爲,在注家裡面,當然是近代的人,陶葆蓀著的【金匱要略易解】,他是廣州人,早就作古了,因爲他是解放後50年代的名醫,發表的【金匱要略易解】,他那時候就是這個觀點,不能因爲咳嗽,使胸痛加重,而不咳或者是鎮咳,一定要促進飲邪排出,這種懸飲的飲邪,除了通過藥物化除以外,也應該促使它病因儘量順利排除,這作爲臨床借鑑吧。

    『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四肢歷節痛。』

    『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這是講支飲的留飲,所以,我說飲留部位在胸肺,就是胸中之義,胸中有留飲,『其人短氣而渴』,『短氣』,剛才說了,『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是支飲的典型症狀。現在這個『短氣』仍然是標誌,是支飲必有的,是出現呼吸疾病肺氣不降,應該有的症狀,爲什麼『渴』?這個『渴』也是我剛才提到的,屬於津液不布,氣不布津,肺氣不利,因爲作爲水液代謝,和肺、脾、腎、三焦、膀胱密切相關,作爲肺來講,爲水之上源,所以,當肺氣不布,津液不能上承,必出現口渴,『四肢歷節痛』,應當是溢飲的留飲,因爲飲留的部位在四肢,所以,『四肢』二字提示了,這是說溢飲的留飲。歷節痛,這一定要和我所講過的歷節病,區別開來,歷節病,一定得在病因上是肝腎先虛,復感風寒之邪,它有那麼多的原因,關鍵是傷在筋、骨,現在,這個飲邪溢飲的留飲,只不過是停留在四肢、肌膚之間,所以,這是經絡的痰飲,絕對不是歷節病,要和外濕進行鑑別。剛才我已經重複過了,外濕是少量的水液,沾著在肌肉、關節之間,得用微汗法,現在,溢飲也得用汗法,但是,這是經絡的飲邪所致,所以,肢體的局部,可能也出現頑麻、疼痛,因爲咱們講了,溢飲也是四肢腫,身體疼重,沒有汗出,應該用汗法來治療,但是,痛點應該固定的,如果說和外濕鑑別,它留飲和外界氣候變化有關係嗎?可能不象外濕那麼密切,外濕一定和季節氣候,特別是寒濕、風濕之邪相關,而留飲,儘管飲邪爲陰邪,但是,好象沒有那麼鮮明的與,季節、氣候變化相關的特點。

    這是關於四飲的留飲,它分屬於四飲之中,根據就是8條到第10條原文,最後一句話,叫做:

    『脈沉者,有留飲』

    四飲的留飲脈見沉,因爲陰邪、飲邪深聚於里,脈表現爲沉,深聚於里的飲邪爲陰邪,它要阻遏陽氣,所以表現爲脈沉,這就是,不管哪一種留飲,脈均見沉。

    下面,來看第11條,第11條說伏飲:

    『膈上病痰,滿喘咳吐,發則寒熱,背痛腰疼,目泣自出,其人振振身瞤[shun]劇,必有伏飲。』二類

    瞤[shun]劇,不能念『瞤[chun]劇』,原來我學習的時候,老師教我『身瞤[chun]劇』,現在你若查【新華字典】,念成瞤[shun],比方眼皮直跳,那就是『瞤[shun]』,跳得厲害就叫瞤[shun]劇。這講的『其人振振身瞤[shun]劇』,就是全身肌肉顫動厲害的意思,牽拉跳動。

    我剛才已經強調了,如果伏飲是支飲的一個類型,支飲飲留部位在胸肺,因此,這講的飲留於『膈上』,『膈上』實際也是『胸中』,也應該說是飲停在胸肺,這個『病痰』的『痰』理解成,飲邪流動貌,是清稀的水液停在胸肺,因此是屬於支飲的範疇,支飲的範疇,它本來就『咳逆倚息,短氣不得臥』,所以,它有胸滿,咳嗽、喘、吐痰等症,不管是支飲的主症,還是支飲的留飲,就應該有飲阻於肺的,這一系列表現,現在要說的,是『發則寒熱』,上次講,寒疝『若發則白汗出』,說它是發作性疾患。現在,這伏飲,也是一種發作性疾患,當發作的時候,伴有寒熱,背痛腰疼,甚至目泣自出,[詞解]什麼叫『目泣自出』,就是眼淚自己不自主的流出來了,誰都得過感冒、咳嗽,流鼻涕、眼淚的,甚至於涕泣相隨,不只是流眼淚,感冒初期,西醫也要講,卡他性炎症,就是鼻涕、眼淚同時流出,這裡的描述,實際上告訴你,它有外感的因素誘發,那麼,前面強調,『膈上病痰,滿喘咳吐』,是素有飲邪的問題,素有飲邪停聚在胸肺,然後又被外邪誘發,所以,見了一派的表證,這表證應該是太陽經脈、經絡的病變,這就象我們講的表里同病,素有支飲在胸肺,又被外感風寒之邪誘發,出現太陽經脈的病變,這是經絡的病變,內外合邪了。內外合邪,我剛才講了,它就是陽氣不通,特別是肺氣不能很好的宣發和肅降,因此,也表現爲身體的『振振瞤劇』,[詞解]講,振振瞤劇,是全身振顫動搖得很厲害,這就是陽氣不得宣通造成的,這實際上表現了膈上伏飲,發作前、後的症狀,出現內外合邪,這是飲伏於胸肺,肺衛之氣受阻,出現的一種全身表現,不能自主的『目泣自出』,不能自主的『身瞤劇』,顫動,所以,這是伏飲的標誌。

    關於[按語],請大家看一下,『本條論伏飲是外寒引動內飲,並無疑義』,診斷上沒有問題,伏飲的概念,剛才我也說了,是飲邪潛伏不出,還得具備那四大特點,現在『發作於外寒,只是一個誘因,但飲久陽虛,容易招致外寒,這是本證致病的實質』,實質就是內外合邪,外寒是作爲誘因,引動了伏飲,本條有論無方,陳修園說:『俗爲哮喘』,這個病人就是哮喘病,而且可以說是屬於寒哮一類的,應當主張表里兼治,就應該用小青龍湯,若再喘甚,表證已解,就應該用葶藶大棗瀉肺湯,這是上次咱們在第七篇講的,如果說有關的話,就是小青龍湯證,表里皆寒,表里雙解,表證解了之後,還是喘滿,內外合邪,邪實氣閉,形證俱實,具備那幾個特點的時候,咱們就得用葶藶大棗瀉肺湯。如果要結合本篇的話,將要學習支飲的重證,木防己湯的加減方,一個,它講了,『虛者,木防己湯主之』,實者,就是木防己湯,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那兩個方,咱們就說木防己湯加減治療,如果還不行,你就得考慮,可以用小青龍湯的病案舉例,隨證加減,如果緩和以後,治本,『苓桂術甘湯主之』,如果爲了善其後,也可以根據冬病夏治,用腎氣丸,也可以脾腎雙補,用【傷寒論】的真武湯,我覺得對本條的理解都有所幫助。

    這是有關伏飲,包括它的概念,發病前、後的臨床症狀,我又給大家補出了,臨床辨證治療所應該想到的方藥,這是第11條,講完了。

    下面,來講第12條,第12條,就是講成因了,第12條說:

    『夫病人飲水多,必暴喘滿。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善虛,脈偏弦者飲也。』二類

    這是12條原文,說了幾層意思呢?在六版【金匱講義】上,首先把12條,論述成因拿到前面講,我覺得,五版【講義】這個順序,是它的原貌,你學起來結構更合理,我給大家解釋完,體會一下,這個病人飲水多,可不是因爲喝的水多了,就得痰飲病,這一定不能從字面上這麼理解,有好多的【講義】就是說喝水喝多了,實際上,既然要說痰飲病的成因,它的病因、病機在哪裡呢?它說喝水喝多了,就『暴喘滿』,大概年輕人,渴的厲害,水喝得很多很多,他確實要喘、滿,但是,它不是臨床症狀,不能是『暴喘』了,不能那麼解釋,現在關鍵詞,在『凡食少飲多,水停心下』,這提示的是脾運失司的問題,也就是說,它痰飲病是脾運失司所致,所以,他病人吃不進去多少,『食少』,應該說因素體的中陽不足,脾運失司,有素體中陽不足的人,這種體質的人,見到好東西,你讓他多吃,他也吃不進去多少,吃進去以後不消化,所以,這有一個體質因素的問題,用『食少』來提示這樣的內因。關於『飲多』,我請大家注意,張仲景在講大黃?蟲丸證,『七傷』的問題上,已經把食傷、飲傷和飲傷,分別來敘述的,包括我們上次講的腹滿病、宿食病,那是食傷,還是飲傷啊?肯定是食傷,現在要講的是飲傷,比方我那次說,嗜酒過度,再加房勞傷腎,酒色傷及脾、腎,是從局部的觀點來看,實際上,我覺得飲傷的問題,就是水液代謝失常,它之所以受到影響,除了內因的脾運失司外,包括嗜酒,包括飲冷,就是現在的各種飲料冷飲,你若用之太過,特別是幼小的兒童,過用甜食,實際對他的脾胃運化直接影響,這是中醫的理論,特別是作爲張仲景的這種認識,食傷、飲傷是區別開來的,也證明了我們學的基礎理論,脾主運化,第一,是運化水谷,第二,是運化水濕,是兩個方面的,因此,有關飲病的問題,是關係到水液代謝部分的失常,是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因此,講完了第十篇,腹滿病、宿食病,那是食傷,化生精微的方面有了影響,這裡也是,水濕不能運轉,同樣也是影響到,津液的濡潤,並水停爲飲,由此,它會出現一系列的病證,所以,它痰飲即是病理性產物,又是致病因素。

    飲多,實際上,它是運化水濕功能失常,提出了,飲傷和食傷之間的區別,作爲飲停心下,屬於狹義痰飲的範圍,又補出了兩個典型症狀,有輕、重之別,『甚者則悸』,心悸的問題,我在講到水在心,『心下堅築』,築築然跳動有心悸症,那是比較重的了,確實,水到心的話,他提到有心悸,現在他說『甚者則悸,微者短氣』,等於告訴你了,作爲狹義痰飲的輕證,表現爲短氣,短氣的問題,不是爲支飲所獨有,狹義痰飲也會出現短氣的,還要說,『脈雙弦者寒也,皆大下後善虛』,這是爲襯托痰飲病的主脈是偏弦,所作的一種對舉,不是要說虛寒證,爲什麼脈『雙弦』?而是要突現弦脈,既是痰飲病的主脈,在虛寒證病人身上,也能夠見到弦脈,現在,我們都已經學了幾個,弦脈主病了,弦脈主痙病、主瘧病,又主腹滿、寒疝病,前面講過的,虛勞也有見弦脈的,今天又講到痰飲,脈是『偏弦』,一個『偏』字,強調了飲邪停留在人體的局部,儘管對周身都會發生病變情況,但是,四飲之分,我們已經說了,飲留部位是停留在人體的局部的,因此,它用一個『偏』字來進行說明,是痰飲的主脈,而且要和『雙弦』,兩部脈都弦的虛寒證進行區別,這種虛寒,是大下後所致的嚴重情況,我們說作爲痰飲病,也不可能,就偏於一側的脈象見弦脈,所以,用一個『偏』字,來強調飲邪爲患的疾病,是飲邪停留在人體局部的,這是第12條,我覺得,『食少飲多』,引出來的是脾運失司,是造成飲邪停聚的根本原因,也包括素體中陽不足的體質因素,一定不要把『食少飲多』,從字面上解釋成吃得少,喝得多造成的,不是這樣的,主脈是『偏弦』,這是本條文的核心內容,必須掌握的。

    『肺飲不弦,但苦喘短氣。』

    下面,我順便講一下13條、14條,就是我剛才提到的,肺飲是支飲的一個輕證,它說脈不見弦脈,就是在脈上不表現,而在症狀上『若喘短氣』,不是說他病人喘得特別重,現在咱們已經學了幾個『苦』字了,『先未苦時,但欲飲熱,旋覆花湯主之』,一個『苦』,『先爲苦時』是指未發病之前,現在,又講的支飲的主症,『苦喘短氣』,都是來表示病症較重爲苦,後面我們還會學到幾個『苦』呢?比方說,本篇裡面的澤瀉湯證,『其人苦冒弦』,也是表現爲『冒弦』,就是眩暈症非常重的意思,還有,十三篇的瓜蔞瞿麥丸證,那個字應該是『苦渴』,『口中苦渴』,這幾個『苦』字都是講『病』,或者是症比較重的意思,作爲肺飲支飲,假設說它是個輕證,在脈上不表現出來,但是症狀有喘咳短氣,我們說老慢支慢性支氣管炎,儘管在緩解期的時候,他病人的呼吸狀態,還是不同於常人,表現爲短氣,或者有點咳、喘,但脈不病,就等於病較輕微,或者是緩解期沒有發作,這是很有見地的,說明作爲支飲也好,作爲伏飲也好,它是一個發作性的狀態,有緩解期,有發作期。

    第14條,『支飲亦喘而不能臥,加短氣,其脈平也。』二類

    這個『脈平』,還是說脈象不一定偏弦,但是,在臨床症狀上,還是保持了支飲自己的典型症狀,喘而不能臥,也就是『咳逆以息,短氣不得臥』,短氣,是一個支飲的症狀,但是脈象上,因爲老慢支,可以經數年而不發展,就是發展緩慢,病程相對來說就是遷延,我覺得,應當注意的地方,就是需要時行一下鑑別診斷,比方說,飲邪如果留伏於里的話,象伏飲有的是不表現在脈上,而僅僅是症狀,但是,這也是相對而言,是和偏弦的脈相對而言,還應該結合臨床主症來看,『有是證,便用是藥』,不能說緩解期,或者輕證,就不治,這是一種認識,還有的認爲,雖然脈不病,但是,已經出現了支飲的證,也不應該輕視,不能僅依靠脈象來判定支飲的輕、重,而應該根據病情的輕、重,還應該四診合參,即原文裡面強調了支飲的輕證,可以是『脈平』,可以『不弦』,但是,症只要出現『喘不得臥』,甚至『短氣』這一類,還是『有是證,便用是藥』,特別是這種慢性疾病,甚至於應該堅持用藥,或者終身用藥,才能夠對呼吸四病的發生、發展,有所遏制,應該控制病情的發展,這是對原文的理解,應該這麼考慮。成因,我們【講義】,作了一個[按語],我想在講治療原則第15條的時候,給大家綜合歸納一下。

    下面,我們來講第15條,這就是本篇的重點了,我從第1條一直講到12條,講了痰飲的分類,以及臨床的主要脈證,不管是水在五臟,還是留飲、伏飲,分屬於四飲,或是支飲的一個類型,均屬於脈證的補充內容,如果有興趣的話,應該把它分門別類,狹義痰飲,第1條,『素盛今瘦,水走腸間,瀝瀝有聲』,水在心,『心下堅築』,狹義痰飲的留飲,『背寒冷如掌大』,包括『甚者則悸,微者短氣』,包括我後面講的苓桂術甘湯證,那也是狹義痰飲的臨床表現,把它歸納在一起,大約是10個脈證,就類似這樣,把它都按照四飲的脈證歸類,因爲現在作爲本科教學,一定按照原文給大家理順,之後,12條講了痰飲病的成因,現在,我來講15條,這也是個一類條文,前面第1、2條是一類條文,必須掌握,後面那些條文都屬於二類條文,十二條也是二類原文,1、2條是一類原文,現在,第15條是一類,原文:

    『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一類

    這個必須牢牢記住,作爲一個中醫專業的大學生,包括今後從事中醫專業者,一定要琅琅上口,『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這是一個主要的治療原則。張仲景強調了『當以溫藥和之』,一定要用溫藥,爲什麼不叫『補之』,而叫『和之』?我要對原文作這麼幾個方面的分析,『病痰飲者』,是指得了痰飲病的病人,或者說痰飲病,它應當出現的臨床一系列表現,如上所述,治法上、原則上,強調以溫藥和之,爲什麼溫藥不叫『補之』,而叫『和之』?我想從幾個方面來解釋,當用溫藥的道理,首先,來解釋『當用溫藥』,第一,從痰飲的形成來看,剛才第12條已經作了一個簡要提示,現在,我按照我們中醫理論,包括【中醫內科學】,也學過了痰飲病,我用一個圖表來給大家解釋。內因上,我已經說過了,脾運失司,中陽素虛,這也說明,脾虛不能爲胃游溢精氣,這是一個主要的病機。外因,比方說支飲,有嚴格的季節性,春冬季節好發,所以我說,感受風寒,冬季多發。伏飲,也是強調了得有外感的誘因,還有寒濕侵漬,這個裡面包括幾種情況,比方冒雨、涉水、久坐濕地,這些因素,都是造成寒濕的一種情況。還有就是包含勞欲,包括12條所提到的『食少飲多』,思慮傷心、脾,勞倦傷脾,實際這些方面的因素,和我們所處的地域、季節特徵,都密切相關,包括每個人的生活起居規律失常,都在這個範圍之內,這些外因最終要影響到什麼呢?也就是說,脾運失司的問題,還是來說明脾氣虛弱,病機是脾運失司、脾氣虛弱,脾對肺來講,上不能輸精以養肺,脾對腎來說,是下不能助腎以化水。脾、肺、腎,這三者之間,導致了肺失通調,飲邪停聚,對腎來說,脾對腎是不能助腎以化水,腎氣不化水也會飲邪停聚,兩者之間,肺失通調以後飲邪停聚,腎,氣不化水,飲邪停聚。飲邪停聚以後,反過來對肺的影響,是寒飲射肺出現咳喘證加重,反過來,飲邪又可以害腎,這兩者之間都是互爲因果的,當飲邪停聚,一個是由肺失通調,造成飲邪停聚,腎的氣不化水造成飲邪停聚,當飲邪停聚,對肺的影響是寒飲射肺,對腎來說,是飲邪害腎,互爲因果的關係。怎麼來解釋水在五臟的問題?飲邪停聚以後,它就會出現一個是波及五臟,一個就是停聚在人體的局部,流溢四處,這就是我們剛才複習的,關於水在五臟,以及飲邪有四飲之分,同時,還有留飲分屬於四飲之中,出現了這樣的一個局面,這是從痰飲的形成方面,涉及到脾運的失司,脾胃更加虛弱,上不能輸精以養肺,下不能助腎以化水,脾運的失司,它本身就要導致飲邪停聚,作爲肺來講,肺失通調,飲邪停聚,對於腎來說,就是氣不化水,這種飲邪停聚對肺來說,寒飲射肺,對腎來說,飲邪害腎,所以,互爲因果的關係,使臨床病證加重。

    我想,現在給大家介紹,有一位清代的鄒澍潤安,他寫了一本【本經疏證】的書,【本經】,顯而易見的,它是【本草經】,對中藥方面的認識,但是,在這裡面呢,他對水液代謝,可以說對【素問·經脈別論】,有所發揮。我現在念給大家聽,他怎麼說的呢,等於把我剛才所畫的彼此關係,他用語言這麼歸納的,他說:『飲入於胃,分布於脾,通調於肺,流行於三焦,濾於腎』,這個認識很了不起啊,它認爲腎是一種『濾』的過程,把在津液裡面的濁者,從膀胱排泄出去。這個『濾於腎』,得通過腎的功能,使膀胱的津液濁者排出體外,『出於皮毛,歸於膀胱』,『濾於腎』的作用,『出於皮毛,歸於膀胱』,這段話,【本經疏證】說,『飲入於胃,分布於脾,通調於肺,流行於三焦,濾於腎,出於皮毛,歸於膀胱』,把水液代謝,肺、脾、腎、三焦、膀胱的關係,說得很透徹,然後,他又說:『水者,節制於肺,輸引於脾,敷布於腎,通調於三焦、膀胱』,又用很簡短、明了的語言說出,『水者,節制於肺,輸引於脾,敷布於腎,通調於三焦、膀胱』,這是從痰飲的形成,我覺得,這是複習了我們中醫的基本理論,而且我又在,【素問·經脈別論】論述的基礎上,把鄒澍在【本經疏證】的認識,介紹給大家。

    第二,我想從飲邪的病理特性說起,飲邪有哪些病理特性呢?實際上,我剛才在講述過程當中,已經提到了幾點,第一,我們說飲邪的質地,質地清稀,第二,它停留於人體的局部,停留的部位,是人體的局部,停留部位不同,命名不同,這是第二點。第三,病機要點,責之於脾胃。第四,作爲飲邪,爲陰邪,所以,它屬於陰寒凝聚。這四點,我在前面都已經說過了,現在我給你歸納,總體來說,飲爲陰邪,有形之邪,過去有一段時間說,肺系咳出來的痰,是有形之邪,作爲脾濕生痰,爲無形之邪,我們現在認爲,它也屬於有形之邪範圍,也有的說它應該是無形之邪,我認爲,它是有形之邪,不然的話,臨床辨證怎麼出來的?化飲化什麼啊?他這有形的東西,再一個,我認爲,它對人體的影響,之所以出現一系列的病證,『甚者則悸,微者短氣』,輕的話,阻遏陽氣,重則傷人陽氣,和陽氣的關係這麼密切,等於指導你,爲什麼要用溫藥,溫藥就能振奮陽氣,能推動陽氣,這是一個。第二,注家給你介紹了,既然它是陰寒凝聚所致,那麼『得溫則行』,『得寒則凝』,因此,第一個,給【金匱】作注的注家,明代的趙以德,在他的小書上就寫了,作爲飲邪,就是『得溫則行,得寒則凝』,非常樸素的話,告訴你了,就得用溫藥,『當以溫藥』,不能用別的,『得溫則行,得寒則聚』,趙以德,這是有關第二點,從飲邪的病理特性分析,『當以溫藥』的意義是肯定的。第三,我想說溫藥的治療意義,首先說[選注]裡面,它引了魏荔彤的,132頁,【本義】,第三段,【本義】說,『痰生於胃寒,飲存於脾濕,溫藥者,補胃陽,燥脾土,兼擅其長之劑也』,現在先說溫藥的意義,這就是魏荔彤,魏氏,他講到溫藥的作用,它能夠補胃陽,燥脾土,這是一種解釋。還有一個注家,就是【二注】,趙以德的,第一個[選注],『痰飲由水停也,得寒則聚,得溫則行』,剛才我說過了,『況水從乎氣』,得是飲邪和陽氣的關係,『溫藥能發越陽氣,開腠理、通水道也』,發越陽氣的作用,發越陽氣可以通調水道,他講的,能夠開腠理,通調水道。請同學們想一想,補胃陽,溫藥應該選用什麼樣的溫藥,也就是說,四氣、五味相合,什麼藥能夠補胃陽,什麼藥能夠燥脾土,什麼樣的溫藥,能夠發越陽氣、開腠理、通水道。

    這堂課到這裡,休息。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