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库 简介 目录 A-AA+ 书签 查字

             

志第九十九 仪卫四 政和大驾卤簿并宣和增减 小驾附

宋史作者:贺惟一,张起岩,欧阳玄,斡玉伦徒,泰不华,于文传,贡师道,余阙,贾鲁,危素,脱脱,铁木儿塔识发布:福哥

2018-5-13 00:36

宋史卷一百四十六
  志第九十九
   仪卫四
    政和大驾卤簿并宣和增减 小驾附

政和大驾卤簿。象六,分左右。次六引:开封令、开封牧、大司乐、少傅、御史大夫、兵部尚书。各用本品卤簿。次金吾纛、矟。左右皂纛各六,执、托各一人,𥿊四人。押衙四人,并骑。犦矟八,执各一人。本卫上将军、将军各四人,本卫大将军二人,并骑。犦矟四,夹大将军。执各一人,夹二人,并骑。法驾,犦矟减二,本卫上将军、将军各减二人。

次朱雀旗队。并骑。金吾卫折冲都尉一人引队,犦矟二,夹都尉;执旗一人,引、夹各二人。凡仗内引、夹、执人数准此。弩四,弓矢十六,矟二十,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押队。法驾,弩减

二,弓矢减六,矟减八。宣和,引队改天武都指挥使,押队改天武指挥使。

次龙旗队。大将军一员检校,骑;引旗十二人,并骑。风伯、雨师、雷公、电母旗各一,五星旗五,左、右摄提旗二,北斗旗一,护旗十二人,副竿二。执人并骑。法驾,引旗、护旗人各减四。宣和,检校改左右卫大将军,雷公、电母旗去“公”、“母”二字。

次指南、记里鼓车各一,驾马各四,驾士各三十人;白鹭、鸾旗、崇德、皮轩车各一,驾士各十八人。法驾,无白鹭、崇德车。宣和,有青旌、青雀、鸣鸢、飞鸿、虎皮、貔貅六车,在记里鼓之下、崇德之前;减白鹭、鸾旗、皮轩三车,驾士之数如前。

次金吾引驾,骑;本卫果毅都尉二人《一》,仪刀、弩、弓矢、矟各减二。宣和,改都尉为神勇都指挥使。

次大晟府前部鼓吹。令二人,府史四人,管押指挥使一人,㧏鼓、金钲各十二,帅兵官八人领。大鼓一百二十,帅兵官二十人领。长鸣一百二十,帅兵官六人领。铙鼓十二,帅兵官四人领。歌工、拱宸管、箫、笳各二十四,大横吹一百二十,帅兵官十人领。节鼓二,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各二十四;㧏鼓、金钲各十二,帅兵官四人领。小鼓、中鸣各一百二十,帅兵官八人领。羽葆鼓十二,帅兵官四人领。歌工、拱宸管、箫、笳各二十四。法驾,前后㧏鼓、金钲各减四,大鼓减四十,长鸣减四十,铙鼓减四,拱宸管后箫、笳各减八,大横吹减四十,节鼓后笛、箫、觱篥、笳、

桃皮觱篥各减八,小鼓、中鸣各减四十,羽葆鼓减四,最后箫、笳各减八,帅兵共减十八人。

次太史相风、行漏等舆。太史令及令史各一人,并骑。相风乌舆一,舆士四人。交龙钲、鼓各一,舆士各六人。司辰、典士各一人,并骑。漏刻生四人,鼓楼、钟楼、行漏舆各一,舆士各一百人。太史正一人,清道二人,十二神舆一。舆士十四人。法驾,行漏舆一,舆士减四十人《二》神舆一,舆士多大驾二人。宣和,鼓、钟楼并改为舆,太史正前有捧日副指挥使二人,捧日节级十人,神舆舆士增十。

次持钑前队。左右武卫果毅都尉二人引队,左右武卫校尉二人。绛引幡一,𥿊二人。左右有金节十二,执人并骑。罕、罼各一,朱雀幢、叉、导盖,青龙、白虎幢各一,叉三。执人并骑。称长一人,钑戟二百八十八,左右武卫将军二人检校,左右武卫校尉四人押队。法驾,金节减四,钑戟减七十二。宣和,引队改骁骑都指挥使,武卫校尉改骁骑军使,增朱雀旗后之叉一,去龙虎旗后之叉三,检校改用左右骁骑将军。

次黄麾幡一。执一人,骑;𥿊二人。法驾,前有殿中侍御史二员。次六军仪仗。左右神武军、左右羽林军、左右龙武军,各有统军二员,都头二人羽林又有节级二人。押仗,本军旗各一,排阑旗各二十合有,《三》吏兵、力士旗各五,掩尾天马旗二,羽林有赤豹、黄熊旗,龙武有龙君、虎君旗各一。白柯枪五十,哥舒棒十,镫仗八。法驾,神武军减排阑旗十,羽林、龙武军各减四,吏兵、力

士旗各减一《四》。宣和,统军改军将,神武军旗改熊虎,排阑旗改平列,哥舒棒改戈戟,镫杖改矛戟,羽林队无节级《五》,黄熊旗改黄罴,龙武旗改熊虎。

次引驾旗。天王旗二,排仗通直官二人押旗,十二辰旗各一。法驾,同。次龙墀旗。天下太平旗一,排仗大将二人夹旗,五方龙旗各一,金鸾、金凤旗各一,师子旗二,君王万岁旗一《六》,日、月旗各一。法驾,减鸾、凤、师子旗。次御马二十四。控马每匹天武二人,御马直二人,为十二重。法驾,减八,为八重。宣和,御马直改为习驭。次中道队。大将军一员检校。法驾,同。宣和,大将军改为左右骁卫大将军。次日月合璧旗一,苣文旗二,五星连珠旗一,祥云旗二,长寿幢二《七》。宣和,苣文改庆云,祥云改祥光。

次金吾细仗。青龙、白虎旗各一,五岳神旗、五方神旗、五方龙旗、五方凤旗各五。已上执各一人,𥿊各三人。法驾,五方龙、凤旗各减二。宣和,改校尉为使臣,五岳神旗去“神”字。

次八宝。镇国神宝、皇帝之宝、皇帝行宝、皇帝信宝在左,受命宝、天子之宝、天子行宝、天子信宝在右,为四重。香案八,各以二列于宝舆之前。碧襕二十四人,符宝郎行于碧襕之间。法驾,减碧襕八人。宣和,增引宝职掌二人《八》,香案职掌六人,援卫传喝亲从一百人。奉宝辇官每宝二十八人,节级一人,奉宝一十二人,舁香案、行马、执烛笼各四人,持席褥、油衣共三人,香案、宝舆各九,烛笼三十六《九》,碧襕之数同前。

次方伞二,大雉尾扇四夹。执伞、扇各一人,以下准此。法驾,同。次金吾四色官六人,押仗二人。法驾,减押仗。次金甲二人。宣和,改为铜甲。次太仆寺进马四人。并骑。次引驾千牛卫上将军一员,千牛八人,中郎将二人,并乘珂马。千牛二人。并骑。宣和,引驾改为千牛卫大将军,中郎将改为捧日都虞候。次长史二人。并骑。宣和,无。

次金吾引驾官四人。并骑。次导驾官。执政以上人从六人,待制、谏议、防御使以上五人,监察御史、刺史、诸卫将军以上四人。次伞扇、舆辇。大伞二,中雉尾扇四夹,腰舆一,小雉尾扇四夹,应奉人员一人,十将、将、虞候、节级二人,长行十六人。排列官二人,中雉尾扇十二,华盖二,执各二人。香镫一。执擎八人。小舆一,应奉人,逍遥、平辇下人,长行二十四人。逍遥子一,应奉人,十将、将、虞候、节级共九人,长行二十六人。平辇一。应奉人员七人,余同上。法驾,排列官后中雉尾扇减四。宣和,去小雉尾扇四,腰舆一,添管押人员二人,都将四人,佥押小舆排列官二人。小舆一,奉舆二十四人,都将九人。逍遥子改为逍遥辇,奉辇一十六人。平辇一,奉辇人同上,后有上辇奉御二人,骑。小舆前又有大辂一。驾马六,太仆卿御,驾士一百二十人。

次驾前东第五班。开道旗一,皂纛旗十二。引驾六十二人,钧容直三百人。引驾回作乐。五方色龙旗五,门旗四十,御龙四直步执门旗六十。天武驾头下一十二人,茶酒班执从物一十一人,御龙直仗剑六人,天武把行门八人。麋旗一,殿前班击鞭一十人,簇辇龙旗八,

日、月、麟、凤旗四,青、白、赤、黑龙旗各一。御龙直四十人,踏路马二,夹辂大将军二员,进辂职掌二员,部押二人,教马官二员。法驾,同。宣和,无钧容直,开道旗内增押班一人,殿侍二人。皂纛旗十二,殿侍十二人执。引驾人员二人,长行六十人。五方色吉字旗,殿侍三人,管押十人。门旗,殿侍二人,管押四十人,叉八,门旗六十,御龙直一十二人,骨朵直十二人,御龙弓箭直、弩直各十八人,御龙直仗剑六人,执麋旗殿侍二人,管押龙旗人员二人,都知、副都知各一人,执骨朵殿侍十六人,内大将军改为千牛卫大将军,朝服步从。将军二人,朝服陪乘。掌辇四人。

皇帝乘玉辂,驾青马六,驾士一百二十八人,扶驾八人,骨朵直一百三十四人,行门三十五人,分左右,陪乘将军二员。法驾,同。宣和,驾士增为二百三十四人。

次奉宸队。御龙直,左厢骨朵子直、右厢弓箭直,弩直,御龙四直,并以逐班直所管人数列为五重。天武骨朵、大剑三百一十人《一〇》。次驾后东第五班。大黄龙旗一,钧容直三十一人。扇筤下天武二十人,茶酒班簇辇三十一人,招箭班三十三人。法驾,同。宣和,止用黄龙旗,余并无。

次副玉辂一,驾青马六,驾士四十人。法驾,无。宣和,驾士一百人,内人员二人。次大辇一,掌辇四人,应奉人员十二人,十将、将、虞候、节级共十人,长行三百五十五人。尚

辇奉御二人,殿中少监、供奉职官二员,令史四人,书令史四人。法驾,同。宣和增奉辇为九十人。次太仆御马二十四,为十二重。法驾,减八,为八重。宣和,无太仆。

次持钑后队。左右武卫旅帅二人。法驾,同。宣和,改为神勇都指挥使。次重轮旗二,大伞二,大雉尾扇四,小雉尾扇、朱团扇各十二,华盖二,叉二,睥睨十二,御刀六,真武幢一,绛麾二,叉一,细矟十二。法驾,小雉尾扇、朱团扇、睥睨、矟各减四,华盖减一,御刀减二。宣和,真武幢改为玄武。次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并骑。总领大角一百二十。法驾,减四十。宣和,改都尉为骁骑都指挥使。

次大晟府后部鼓吹。丞二人,典事四人,管辖指挥使一人,羽葆鼓十二,帅兵官四人领。歌工、拱宸管、箫、笳各二十四《一一》帅兵官二人领。铙鼓十二,帅兵官四人领。歌工、箫、笳各二十四,小横吹一百二十,帅兵官八人领。笛、箫、觱篥、笳、桃皮觱篥各二十四。法驾,羽葆鼓减四,箫、笳、笛、觱篥、桃皮觱篥各减八,铙鼓减四,小横吹减四十。帅兵官并减二人。宣和,帅兵官改为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四都头。

次黄麾一,执、𥿊人数同前部,法驾亦同,有殿中侍御史二员在黄麾前。芳亭辇一,奉辇六十人。凤辇一,奉辇五十人。法驾,去凤辇。宣和,芳亭奉辇六十二人。

次金、象、革、木四辂,并有副辂。金辂踏路赤马二,正副各驾赤马六,驾士六十人。余

辂正副驾马数同而色异,象辂以赭白,革辂以骝,木辂以黑,驾士各四十人。法驾,前副辂《一二》。宣和,驾马之色又异,金以骝,象以赤,革以赭白,木以乌;驾士正百五十人,副一百人,管押人员各二人。畊根车一,驾青马六,驾士四十人。法驾,同。宣和,无。进贤车一,驾士二十四人;明远车一,驾士四人《一三》。法驾,无。宣和,各增驾马四。次属车十二乘,每乘驾牛三,驾士十人。法驾,减四乘。宣和,增衙官二人,管押节级一人。次门下、中书、秘书、殿中四省局官各二员。法驾,同。次黄钺车、豹尾车各一,各驾赤马二,驾士十五人。法驾,除进贤、明远车外,并同。宣和,有黄钺天武副都头及神勇副都头各一。

次掩后队。左右威卫折冲都尉二人领队,大戟、刀盾、弓矢、矟各五十。法驾,各减十六。宣和,押队改用宣武都指挥使二人。次真武队。金吾卫折冲都尉一人,犦矟二,仙童旗一,真武旗一,螣蛇、神龟旗各一,矟二十五,弓矢二十,弩五。法驾,矟减六,弓矢减五,弩减一。宣和,改为玄武队。改真武为玄武,又去仙童、龟、蛇旗,改都尉为虎翼都指挥使。

政和大驾外仗。清游队。次第六引外仗,白泽旗二,左右金吾卫折冲都尉二人,弩八,弓矢三十二,矟四十。法驾,次第三引外仗《一四》,弩减二,弓矢减八,矟减十。宣和,改都尉为捧日都指挥使。左右金吾各十六骑,帅兵官二人,弩八,弓矢、矟各十二。法驾,金吾骑

及弓矢、矟各减四。宣和,改金吾为天武都头。

次佽飞队。左右金吾卫果毅都尉二人分领,并骑。虞候佽飞四十八人,并骑。铁甲佽飞二十四人。并甲骑。法驾,前减十八人,后减八人。宣和,改金吾卫为拱圣都指挥使,改都尉为都指挥使。

次前队殳仗。左右领军卫将军二人检校,并骑。犦矟四。殳叉分五队:第一,一百六十人;第二,八十人;第三,一百人;第四、第五各八十人。逐队有帅兵官左右领军卫、左右威卫、左右武卫、左右骁卫、左右卫各四人。法驾,殳叉第一队减六十,第二、第三各减三十,第四、第五各减二十。宣和,改检校为左右卫将军,领军卫为天武都头,威卫为神勇都头,武卫为宣武都头,骁卫为虎翼都头;殳叉第一队减六十,增第二队至第五队为一百。

次后队殳仗。殳叉分五队:第一、第二,八十人;第三,一百人;第四,八十人;第五,一百六十人。帅兵官,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凡前后队殳仗,前接中道北斗旗,后尽卤簿后队。法驾,殳叉第一、第二队各减二十四,第三、第四各减三十,第五减六十。宣和,殳叉各一百,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广勇都头。

次前部马队。凡十二《一五》,皆以都尉二人分领。第一,前左右金吾卫折冲领,角、亢、斗、牛宿旗四,弩十,弓矢二十,矟四十。第二,氐、房、女、虚宿旗四;第三,心、危宿旗,第

四,尾、室宿旗各二。以上四队《一六》,各以左右领军卫果毅领。第五,箕、壁宿旗,第六,奎、井宿旗各二,各以左右威卫折冲领。第七,娄、鬼宿旗,第八,胃、柳宿旗,第九,昴、星宿旗各二,各以左右武卫果毅领。第十,毕、张宿旗,第十一,觜、翼宿旗,第十二,参、轸宿旗各二,各以左右骁卫折冲领。弩、弓矢、矟人数,同第一队。法驾,分二十八宿旗为十队,逐队弩减四,弓矢减六,矟减二十。宣和,捧日、拱圣、神勇、骁卫、宣武五都指挥使《一七》,分领上十队,以虎翼,广勇都指挥使,分领下二队。

次步甲前队。凡十二,左右领军卫将军二人检校,并骑。犦矟四,逐队皆有都尉二人分领。第一、第三各以左右领军卫,第五以左右威卫,第七以左右武卫,第九以左右骁卫,第十一以左右卫,并折冲;第二、第四各以左右领军卫,第六以左右威卫,第八以左右武卫,第十以左右骁卫,第十二以左右卫,并果毅。内有鹖、貔、玉马、三角兽、黄鹿、飞麟、𫘝𫘨、鸾、麟、驯象、玉兔,辟邪等旗各二,以序居都尉之后。逐队有弓矢、刀盾相间,各六十人,居旗之后。法驾,止十队,每队弓矢各减二十。宣和,检校改用左右卫将军,又去犦矟,分领并改为都指挥使:第一、第二并捧日,第三、第四并天武,第五、第六并拱圣,第七、第八并神勇,第九骁骑,第十宣武,第十一虎翼,第十二广勇。

次前部黄麾仗。绛引幡二十,下分六部:第一,左右威卫;第二,左右领军卫;第三,

左右威卫;第四,左右武卫;第五,左右骁卫;第六,左右卫。诸部各有殿中侍御史两员,本卫大将军二人检校,本卫折冲都尉二人分领。又各有帅兵官二十人。龙头竿六重,重各二十;揭鼓三重,重各二;仪锽五色幡、小戟、矟各一重,重各二十;弓矢二重,重各二十;朱绿縢络盾并刀二重,重各二十。法驾,止五部,绛引幡、帅兵官、龙头竿、幡、戟、弓矢、盾刀、矟并减六。宣和,六部:骁卫、武卫、屯卫、领军卫、监门卫、千牛卫,皆左右上将军;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广勇,皆都指挥、都头;逐部上将军、都头各一人。

次青龙、白虎旗各一,左右卫果毅都尉二人,分押旗及领后七十骑,弩八,弓矢二十二,矟四十。法驾,减后骑三十,弩减二,弓矢减八,矟减二十。宣和,改都尉为虎翼都指挥使。

次班剑、仪刀队。并骑。左右卫将军二人分领,郎将二十四人,左右亲卫,勋卫各四人,每卫班剑二百二十人;诸翊卫左右卫六人,领仪刀四百八人;左右骁卫二人,领仪刀一百三十六人。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各二人。法驾,亲、勋卫班剑减八十四人,翊卫仪刀减一百三十二人,增左右骁卫四人,班剑、仪刀九十二人。宣和,分领改左右武卫将军及捧日、天武指挥四人,拱圣六人,神勇、骁骑、骁胜、宣武、虎翼指挥使各二人。

次亲勋、散手、骁卫翊卫队。并骑。左右卫供奉中郎将四人,分领亲勋翊卫四十八

人;左右卫郎将二人,分领散手翊卫六十人;左右骁卫郎将二人,分领骁卫翊卫五十六人。法驾,亲勋减十六人,散手、骁卫各减二十人。宣和,改为中卫、翊卫、亲卫队,中卫郎四人,分领卫兵四十八人;翊卫郎二人,分领卫兵六十人;亲卫郎二人,分领卫兵五十六人。

次左右骁卫翊卫三队。并骑。各有二人分领,第一本卫大将军,第二本卫将军,第三本卫郎将;花凤、飞黄、吉利旗各二,分为三队;逐队弩十,弓矢二十,矟四十。法驾,弩减四,弓矢、矟各减半。宣和,分领第一、第二队,左右骁卫大将军、将军;第三,广勇指挥使。改花凤旗为双莲旗。

次夹毂队。凡六,逐队都尉二人检校,第一、第四左右卫折冲《一八》,第二、第三、第五、第六并左右卫果毅。逐队刀盾各六十人,内第一、第四有宝符旗二。法驾,各减刀盾二十。宣和,检校改为捧日、天武、拱圣三指挥使。

次捧日队。逐队引一人,押二人,长行殿侍二十八人,旗头三人,枪手五人,弓箭手二十人,左右厢天武约拦各一百五十五人。法驾,同。

次后部黄麾仗。分六部: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武卫。部内殿中侍御史、大将军、都尉、帅兵官、绛引幡、龙头竿等,并同前部。法驾,减第六

部,绛引幡减六。宣和,六部:第一改为左右骁卫大将军,自二至六改为天武、神勇、宣武、虎翼、广勇五指挥。

次步甲后队。凡十二,皆有都尉二人分领。第一以左右卫,第三以左右骁卫,第五以左右武卫,第七以左右威卫,第九、第十一各以左右领军卫,以上并果毅;第二以左右卫,第四以左右骁卫,第六以左右武卫,第八以左右威卫,第十、第十二各以左右领军卫,以上并折冲。内有貔、鹖鸡、仙鹿、金鹦鹉、瑞麦、孔雀、野马、犛牛、甘露、网子、祥光、翔鹤等旗各二,以序居都尉之后。逐队有弓矢、刀盾相间,各六十人,居旗之后。法驾,止十队。宣和,自第七队以下,分领改用都指挥使,七、八并神勇,九骁骑,十宣武,十一虎翼,十二广勇。旗亦改其半,七天正尧瑞,八日有戴承,十翔鹤,十一红光,十二文石。

次后部马队。凡十二,皆以都尉二人分领。第一、第二各以左右卫,第五、第六、第七各以左右武卫,第十至十一、十二各以左右领军卫,并折冲;第三、第四各以左右骁卫,第八、第九各以左右威卫,并果毅。内有角𧤗、赤熊、兕、天下太平、驯犀、鵕䴊、騼䮷、驺牙、苍乌、白狼、龙、虎、金牛等旗各二,以序居都尉之后。每队弩十,弓矢二十,矟四十。法驾,止十队。弩减四,弓矢减六,矟减十二。宣和,改都尉为指挥使,一、二并以捧日,三、四并以天武,五、六并以拱圣,七、八并以神勇,九以骁骑,十以宣武,十一以虎翼,十二以广勇。内

六有芝禾并秀旗,七有万年连理木旗。

以上卤簿,凡门有六,中道之门二:第一门居日月合璧等旗之后,法驾,居龙墀旗之后;第二门居掩后队之后,法驾,同。各有金吾衙门旗四,监门校尉六人。左右道之门四:第一,居步甲前队第六队之后;第二,居第十二队之后;第三,居夹毂队之后;第四,居步甲后队第六队之后。法驾,同。各有监门校尉四人。宣和,改校尉为使臣。

政和小驾,减大驾六引及象、木、革辂,五副辂,小舆,小辇,又减指南、记里、白鹭、鸾旗、崇德、皮轩、畊根、进贤、明远、黄钺、豹尾、属车等十一《一九》,余并减大驾之半。

考证

《一》 本卫果毅都尉二人 据通考卷一一八王礼考、宋会要舆服二之八,此处下脱“仪刀、弩、弓矢、矟各八。法驾”十字。

《二》 舆士减四十人 “减”原作“各”,据宋会要舆服二之九、通考卷一一八王礼考改。

《三》 排阑旗各二十合有 据宋会要舆服二之一〇:“左右神武军旗各一,排阑旗二十在仗外分夹本

军旗。”又二之一一:“左右羽林军旗各一,排阑旗二十在仗外如神武军分夹。”“左右龙武军旗各一,排阑旗二十在仗外如羽林军分夹。”此处“合有”疑为“分夹”之误。

《四》 吏兵力士旗各减一 “各”字原脱,据文义和宋会要舆服二之一一所载事实,此处“旗”下当有“各”字,今补。

《五》 节级 原作“节钑”,据上文和宋会要舆服二之一二、通考卷一一八王礼考改。

《六》 君王万岁旗一 “王”原作“皇”,“一”原作“二”,据本书卷一四八仪卫志、宋会要舆服二之一二、通考卷一一八王礼考改。

《七》 长寿幢二 “幢”原作“旗”,据宋会要舆服二之一三、通考卷一一八王礼考改。

《八》 增引宝职掌二人 “引”下原脱“宝”字,据通考卷一一八王礼考补。

《九》 烛笼三十六 “三”原作“二”,宋会要舆服二之一四注引宋史、通考卷一一八王礼考都作“三”,据改。

《一〇》并以逐班直所管人数列为五重天武骨朵大剑三百一十人 本句史文有脱误。按宋会要舆服二之一七载:“奉宸队,分左右,充禁卫。从里第一重,御龙直;第二重,左厢骨朵子直、右厢弓箭直;第三重,弩直;第四重,御龙四直,并以逐班直所管人数列成队伍。第五重,天武骨朵大剑三百一十人,分左右。”据此,志文此处“五重”当作“四重”,其下又当有“第五重”三字。五礼新

仪卷一四所载与宋会要同。

《一一》拱宸管箫笳各二十四 “管箫”二字原倒,据宋会要舆服二之二〇、五礼新仪卷一四改。

《一二》前副辂 宋会要舆服二之二一作“无副辂”。

《一三》驾士四人 宋会要舆服二之二一、五礼新仪卷一四都作“驾士四十人”,疑此处脱“十”字。

《一四》次第三引外仗 “仗”字原脱,据本段标题“政和大驾外仗”,和通考卷一一八王礼考补。

《一五》凡十二 “十二”二字原倒。按下文分述各队时,总数实只十二队;通考卷一一八王礼考正作“凡十二”,今乙正。

《一六》以上四队 上文已说第一以左右金吾卫折冲领,则此处只能说“以上三队”;宋会要舆服二之二四、五礼新仪卷一五,以左右领军卫果毅都尉领的也只三队,此处“四”字当为“三”字之讹。

《一七》五都指挥使 “五”原作“四”。按上文捧日、拱圣、神勇、骁卫、宣武为五军,不得说是“四都指挥使”;通考卷一一八王礼考作“五都指挥使”,据改。

《一八》左右卫折冲 “卫”字原脱,据下文和宋会要舆服二之三〇补。

《一九》属车等十一 按上文所列“指南”至“豹尾”十一车都非属车,此语疑有误。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打赏

上一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