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庫 簡介 目錄 A-AA+ 書籤 查字

             

誣徒

呂氏春秋作者:呂不韋發布:華夏士子

2022-6-6 00:45

四曰:達師之教也,使弟子安焉、樂焉、休焉、游焉、肅焉、嚴焉。此六者得於學,則邪辟之道塞矣,理義之術勝矣;此六者不得於學,則君不能令於臣,父不能令於子,師不能令於徒。

通達事理的老師施行教育,能使學生安心、快樂、安閒、從容、莊重、嚴肅。這六方面在教學中實現了,那麼邪僻的路就堵死了,正義之道就通行了。這六方面在教學中不能實現,那麼君主就不能支使臣下,父親就不能支使兒子,老師就不能支使學生。

人之情,不能樂其所不安,不能得於其所不樂。爲之而樂矣,奚待賢者?雖不肖者猶若勸之。爲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雖賢者猶不能久。反諸人情,則得所以勸學矣。

人之常情,不能喜歡自己所不安心的事物,不能從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中有所得。一件事如果做起來就感到快樂,不用說賢人,即使不肖的人仍然會努力去做。一件事如果敞起來就感到苦惱,不用說不肖的人,即使賢人同樣不能持久。從人之常情出發,就會得到勉勵人們學習的道理了。

子華子曰:『王者樂其所以王,亡者亦樂其所以亡,故烹獸不足以盡獸,嗜其脯則幾矣。』然則王者有嗜乎理義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禍福亦不同。

子華子說;『成就王業的人樂意做那些使自己成就王業的事,國破家亡的人也樂意做那些使自己滅亡的事,所以煮食禽獸不可能把所煮的禽獸吃盡,人們專吃自己愛吃的肉就夠了。』如此說來,成就王業的人專喜好理義,國破家亡的人專喜好暴慢。他們的喜好不同,因此他們所得到的禍福也不周。

不能教者:志氣不和,取捨數變,固無恆心,若晏陰喜怒無處;言談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過自用,不可證移;見權親勢及有富厚者,不論其材,不察其行,驅而教之,阿而諂之,若恐弗及;弟子居處修潔,身狀出倫,聞識疏達,就學敏疾,本業幾終者,則從而抑之,難而懸之,妒而惡之;弟子去則冀終,居則不安,歸則愧於父母兄弟,出則慚於知友邑里,此學者之所悲也,此師徒相與異心也。人之情,惡異於己者,此師徒相與造怨尤也。人之情,不能親其所怨,不能譽其所惡,學業之敗也,道術之廢也,從此生矣。

不善於教育人的老師心志不和諧,取捨一再變化,根本沒有恆心,就象天氣的晴陰一樣喜怒無常,言談一天一變,放縱自己的行爲,過失在干自己,卻不肯自我批評,堅持錯誤,自以爲是,不能接受意見而有所改變,親近有權有勢的人和富有的人,不衡量他們的才能,不考察他們的品行,急忙跑去教他們,迎合奉承他們,唯恐不及;對於學生中平時操守清白蘭善,品貌出眾、見識廣博、勤於向老師請教、接近完成學業的人,卻由此壓制他們,詰難、疏遠他們,妒嫉厭惡他們,學生想要離去卻又希望完成學業,而留下來又不安心,回不愧見父母兄弟,出門愧見摯友鄉親,這是求學的人所悲傷的,這是由於老師和學生彼此心志不同的緣故。人之常情,憎惡跟自己心志不合的人,這是老師和學生彼此結下怨恨的原因。人之常情,不能愛自己所怨恨的人,不能稱頌自己所憎惡的人,學業的敗壞,道術的廢棄,就由此產生了。

善教者則不然。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矣。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人之情,愛同於己者,譽同於己者,助同於己者,學業之章明也,道術之大行也,從此生矣。

善於教育人的老師就不是這樣。他們看待學生如同自己一樣,設身處地施行教育,這樣就掌握教育的真諦了。凡施加給別人的,自己一定能夠做到,象這樣,就做到師生一體了。人之常情,喜愛跟自己心志相同的人,稱頌跟自己心志相同的人,幫助跟自己心志相同的人,學業的彰明,道術的普遍推行,就由此產生了。

不能學者,從師苦而欲學之功也,從師淺而欲學之深也。草木、雞狗、牛馬,不可譙詬遇之,譙詬遇之,則亦譙詬報人,又況乎達師與道術之言乎?故不能學者:遇師則不中,用心則不專,好之則不深,就業則不疾,辯論則不審,教人則不精;於師慍,懷於俗,羈神於世,矜勢好尤,故湛於巧智,昏於小利,惑於嗜欲;問事則前後相悖,以章則有異心,以簡則有相反;離則不能合,合則弗能離,事至則不能受。此不能學者之患也。

不善於學習的人,跟隨老師學習粗心大意,卻想學得精通,跟隨老師學習淺嘗輒止,卻想學得深入。草木,雞狗、牛馬,不可粗暴地對待它們,如果粗暴地對待它們,那它們也會粗暴地報復人。草木、雞狗,牛馬尚且如此,又何況對待通達事理的老師和道術的傳授呢?所以,不善於學習的入:對待老師不忠誠,用心不專一,愛好不深人,求學不努力,辯論不明是非,效法別人不精心,怨恨老師,安於凡庸,精神被時務所束縛,自恃權勢,好犯過失,所以沉溺於巧詐,迷戀干小利,惑亂於嗜欲,問事則前後矛盾,言辭詳明則又與心相異,言辭簡約則與與意相反;分散的事不會綜合,複雜的事不會分析,即使再費力氣也不能有所成就。這是不善於學習的人的害處啊!

打開手機掃描閱讀

收藏 書評 打賞

上一頁
返回頂部